关于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再思考

2011-05-31 00:32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518172吴金财
地理教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价值观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518172) 吴金财

“三维目标”作为一个课改名词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熟知,也是新课改在教学层面上影响最为广泛的概念[1]。但是,在课改和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已被严重误用甚至是滥用。最突出的普遍问题是,绝大部分教师都直接将“三维目标”的框架模式机械地套用在课堂教学目标上。

一、“三维目标”是什么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简称,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种课程目标体系。这种简称的政策依据和表述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为《纲要》)中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纲要》中关于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到,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此外,大部分学科《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的。

虽然《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接使用“三维目标”一词,国家课程改革相关文件也没有对“三维目标”进行概念化,但是,从“三维目标”的政策依据和表述来源来分析,“三维目标”是指“三维课程目标”,其中的“目标”是指课程目标,“三维”是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因此,“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总体要求,是一种相对长期的目标,它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或实现的目标。从制定者和设计依据来看,课程目标是由国家及课程专家依据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来制定的。

二、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2]。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模块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广大一线教师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目标。它是一种相对短期的目标,主要是一节课(或同一主题的几节课)后希望实现并可以观察或测量的结果。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师选择或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选用教学媒体与手段、布置作业和教学调控的基本依据,也是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重要标准。

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来制定的。其中,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最重要的直接依据,教材是一线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课标规定只是普遍学生共同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学习基础。此外,学校教学环境条件和学科特点也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观察或可测评原则。即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目标内容要全面,但重点要突出,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受教学内容和时间所限,三维目标又不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结果要具体、可操作,结果性目标要可测量,过程性目标要可观察;此外,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活动是动态性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留有生成的空间。

三、现实中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怎样的

我们先看一个实例(来源于某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教师教学手册》):

这样的目标是否具备教学目标应有的功能或有多大的作用?从这种目标出发能否有效进行教学?课后能否根据这样的目标对课堂教学或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或测量?长期这样撰写课堂教学目标,将会给老师的目标设计和教学实施造成什么影响?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发现,近95%的教师有90%的教学设计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设计和陈述课堂教学目标的。此外,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和各种教学设计(案例)集、以及各种教学期刊上登载的教学设计等也大多如此,种种教学比赛及其获奖的教学设计和案例也是如此。这些现象已经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课堂教学目标到底能不能或要不要分裂成三个维度来陈述?一线教师们看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是如此,教学比赛是如此,专家的期刊文章和论著也是如此,便越来越恶性循环或习惯成自然了。

在上述目标实例中,“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观念”等都是一些没有“地理味”的标签化目标;此外,“通过……,培养……”是一种形式化的万能目标句式,而且还淡化了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使用的行为动词都是“了解”和“理解”等抽象、不易测量的动词,不符合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的选用原则,部分内容在表述上也有重复。概括起来说,这样的目标虽然形式上符合“三维目标”的理念,但是,在教学实施中,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测量与评价都难以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四、“三维目标”背景下如何撰写课堂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既然是属于课程目标的范畴,就不能直接套用到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堂教学目标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宜将教学目标机械地分裂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否则,很容易导致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式化、标签化;影响“三维目标”和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书写目标时也会出现较多语句或文字重复;此外,如果长期这样形式化地撰写课堂教学目标,必将淡化教师的目标设计意识,弱化对教学目标及其导向作用的思考与设计,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三维目标”的背景下,如何设计与陈述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理性的思路与方法是在“三维目标”的观念指引下,在基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三维目标”整体性的基础上,以某一知识内容为主线,将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重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合或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设计与陈述。具体来说:

1.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有“三维目标”的意识和内容。课程标准及其“三维目标”是该学段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为三维课程目标提供支持和服务。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意识、观念及相应的内容,但是,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因此,在具体的表述时,就不一定要分裂成三个维度来撰写。即在研究和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应该在基于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和内容,并融合在相应的教学目标中,但是,又不必面面俱到,更不必为设计而设计,要结合课时要求和内容特点突出其重点和关键。

2.陈述课堂教学目标时,知识与技能等结果性目标最好采用行为目标法,即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几个方面来规范陈述,以便观测和测量(此处不再赘述),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过程性目标最好采用表现性目标法。这种方法明确规定和要求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达到的具体结果和标准。因为活动总是综合的、整体的,没有哪一种活动只需要借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就能完成。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得到多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4]因此,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设计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多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访谈和评价,以完整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总体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前述实例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

[1][4]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0-46.

[2]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价值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