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
早就听说古巴穷,亲眼一见,确实很穷。最让古巴导游感到尴尬的就是他们的食品分配制度。我试探着问导游盖斯:“听说古巴人每人每月只供给3个鸡蛋?”
他回答说:“是的。一家四口,在一个月里可以购买12个鸡蛋,但是不能一次购买,起码要分两次才能买回家。瓦拉德罗是旅游区,供应情况比较好,每人每月可以买到5个鸡蛋。”
“其他肉类食品呢?”
“每人每月供应1斤鸡肉。逢年过节,政府还分配一点牛肉。”“猪肉呢?”“从来没供应过。可以到市场上去买,不过价钱高得很。”
我和太太骑车到离瓦拉德罗不远的小镇奥地斯蒂卡村,在商店外面看见古巴人排队,每人手里拿个食品供应证。售货员在供应证上画上几笔,再翻开自己的大账本登记,然后才收款。人们排队的目的是买像胳膊那么粗的香肠。按照家庭人口多少,切给你一寸到二寸长的一段。
古巴的农民是没有工资的,他们必须到菜市场出售农产品才能得到现金。我们在菜市场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农民出售蔬菜、水果以“生产队”为单位。每个摊位上挂块小黑板,写清楚蔬菜价格。蔬菜质量不怎么样,和当年中国生产的大田作物极为相像,在如今中国的菜市场上恐怕很难卖得出去。卖菜的农民似乎对顾客没有多少兴趣,从不吆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我问导游,古巴的自然条件这么好,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不多养些鸡,多种些蔬菜?导游解释说,古巴生产许多优质食品和水果,不过都出口换机器设备了。
古巴人平均工资水平每月300比索。如果折算成美元只有12美元,低得难以想象。但是,其购买力却比12美元高得多。商店里一件衬衫卖20比索,一双运动鞋30比索,折合成美元只不过1美元左右。古巴人能歌善舞,大概对音响设备具有特殊偏好。商店里最贵的商品是飞利浦的音响,要价900比索,相当于一般人三个月的收入。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第三大城市。偌大的一座城市,街上居然没有几家商店,更没有什么商品广告,连商店的招牌都没有几个。市中心有条步行街,除了手工艺纪念品之外基本上没有东西可买。
在街头,有个理发师正在为一个孩子理发,旁边站着四五个大人看热闹。只要街上一有什么稀奇的事情,马上就会围上来一群人。古巴人一个星期上6天班,仍然生产不出足够的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老百姓缺乏时间概念,显得“游手好闲”。
话又要说回来,如果仅仅看古巴每人每个月吃3个鸡蛋,恐怕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人的平均寿命长达77岁,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古巴的排球、棒球、跳高等体育运动都位居世界前列。总的来说,我们见到的古巴人衣着整齐、文明礼貌、健康良好。
古巴的失业率只有1.9%,几乎人人都有工作。我们在古巴周游一圈,很少见到营养不良的人,面包店里,一群人正耐心地等候新出炉的面包,3个比索可以买五个一公斤左右的大面包。便宜得几乎跟不要钱一样。面包不用凭证。虽说吃的不太精致,毫无疑问,古巴人吃得饱。
傍晚时分,古巴人聚集在昏暗的路灯下,弹着吉他唱起歌。有鱼、有面包,吃饱了肚子,两杯老酒灌下去,闲着没事,禁不住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
古代,庄子和惠子辩论。庄子说,水中的鱼是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庄子回答,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懂不懂鱼的快乐?
古巴人快乐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古巴人。
(皖枞摘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