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
当学生的,特别怕自己的“亲友团”到学校来慰问自己。这种怕,是有缘由的。
范都都的妈妈最喜欢到学校来,且每次的服饰,都花样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一次,她戴着一顶水晶镶钻的公主冠,手捧两只烤红薯,一见她的儿,就把经过多重保温措施保护的红薯,爱护地塞进他嘴里。我们指着范妈妈肥胖的背影,议论着:“你觉得她好看吧?”我们谨慎地推让着:“你先觉得,你觉得完了我再觉得!”结果我们一致觉得范妈妈的妆太浓。
妈妈们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的年龄,普遍发胖,在自己家里看,倒也亲切。到了学校,我们的身份从儿女到观众,好像在看自己的妈妈演戏一样,这才发现她演得蹩脚。
同学们如果穿上校服,远看就像一个娘生出来的。妈妈一来,就完全地泄漏了家庭背景。可是,不管自己的妈妈怎样不如别人的妈妈,比如打扮不入时,不会讲普通话,也是不能更换和退货的,还必须要爱妈妈,不然就不道德。
妈妈们到学校,一般干三种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虽然很温暖,但没一件是体面而且受到亲生儿热烈欢迎的。
送衣服的家长提着装满棉裤棉袄的塑料袋,出现在教室门口。儿女从教室里一出来,便急忙扒下他们的衣服裤子,怕耽误上课,动作格外粗暴。最后再做些琐碎的动作,比如挽裤脚,系鞋带,总之都需要跪下来才能够完成,儿们不知所措地戳在同学们视线里,不知是该一块儿跪下来,还是该直愣愣地等着这些工序快点结束,于是赫然变成了一副冷峻的脸孔。
送早餐的家长一般赶在上课之前,提着面包或者小笼包送饭来啦!偶尔也可以看到超级温暖的场面:妈妈提着保温瓶,里面装着野鸡人参鹿茸汤,妈妈把孩儿叫到假山后、树荫下,总之是一些避人耳目的地方,急急忙忙地催她的儿,快点把独食吃下去。
送文具的家长理直气壮,因为没带文具的全部责任都在小孩一方,于是戳着他的太阳穴:“你个小迷糊蛋!”
完成送货任务后,还要磨蹭一会儿,胆大的甚至溜达一圈,看看墙报上有没有自己孩儿的名字,趁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场考察其儿的真实状况。
还有另外的缘故来的,比如跟小孩要钥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当一批人,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进教室来,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凉棚,是纯粹的观光客。总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学发现有人,总有一些记忆力奇好的同学,只看到一个后脑勺,一个裤腿,就能判断出是谁的妈妈光临了,并大声喊出来:“谁谁谁!你妈来了!”
肖进摘自《都往我这儿看》,春风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