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海人,也能有上海精神

2011-05-30 07:47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马拉老马上海

王悦阳

一部全部由外地人演绎的反映上海生活的电视剧,会有着怎样的面貌?近日来荧屏热播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该片以30年的跨度,讲述了一户上海普通人家的生活,被观众亲切地誉为南方版的《闯关东》或上海人的《金婚》。李准、仲呈祥等专家们对这部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通过小弄堂、小家庭、小人物、小故事,反映了大时代、大变迁、大感情、大感动。

据介绍,由上海SMG和慈文影视共同出品的该剧,总投资额4000万元,以单集百万元的成本创下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总投资额与单剧拍摄费用最高纪录。令人可喜的是,这部曾被认为充满风险的荧屏大制作最后还盈利50%,不仅内地卖疯了,连台湾、香港地区都已购买了播放版权,影响深远。

众星云集,独缺本土演员

早在2007年春,总编剧贾鸿源就有一个设想,通过上海一家人的历史变迁,反映上海的人文精神。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他最终完成了长达百余万字的电视剧剧本。

剧中的主人公老马,有着贾鸿源自己父亲的影子,是一个生活在上海的“老山东”,因此操着一口有点山东味的上海话,这个角色是唯一一个剧本尚在创作时就定下演员的人选,贾鸿源介绍:“我们的编剧团队动笔创作时,正好《金婚》刚放完,当时就定下林永健。”而林永健第一次看到剧本的时候正在沈阳拍片,他用一个通宵就通读了剧本,难遏心中激情当即打电话给制片人约谈。在与制片人谈话过程中,林永健拿起剧本,当着众人的面开始演了起来,情深之处痛哭失声。林永健说:“剧本太好了。剧中马一毛就像我的父亲。这个角色非我莫属。”几乎每一个剧中发生的情节,都让他感动,“很多辛酸,很多回忆,那些过去的经历,我们不应该忘记,作为演员,我们也有责任呈现给大家。”

戏里马一毛的老伴胡根娣则由著名的“美人胚子”何赛飞扮演,在马一毛去世后她将撑起老马家。为了演好胡根娣,何赛飞无论戏里戏外,处处沉浸在当年的生活之中,无论拍戏还是休息,其一身打扮都是那个年代。试想当演惯了官太太、富家女的何赛飞穿着70、80年代的服装走在上海银都路的马路上,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土得掉渣的中年女人,又有谁会知道,这是大明星何赛飞呢?对此,何赛飞却笑着说:“在我拍戏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过。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自己时刻认识到,我现在已经不是何赛飞了,我是角色中的胡根娣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上海戏在赢得观众赢得专家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异议,为何戏中的主演们都不是上海演员?如林永健、涂松岩、辛柏青、于和伟、吴秀波等均来自北方,只有何赛飞一人算是从浙江引进的新上海人。

制作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主创人员均在北京,所以就近组建演员班底。不过,反过来一想,上海近年来的确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具有号召力的明星。如果让对上海这座城市更为熟悉的上海演员来主演,虽可增添上海味,但市场风险谁来承担?由此,一批不接“地气”的北方演员在剧中成了“上海人”。

为上海男人正名

上海题材缺少上海演员,对此贾鸿源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这次‘老马家没有本土演员,我没有遗憾。以前我也有这样的观念,觉得非上海演员演上海人时,总会有点差别,或者会有误区,演不出那个正宗的味道。但是通过这部剧,我改变了这个观点。”他以于和伟演绎的老克勒莫文辉为例,“上海本地人可能会觉得,于和伟演绎的老克勒不太符合上海人想象中的老克勒形象,但大家看了后,还是不得不佩服、感动,甚至掉下眼泪,我觉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超越了地域对演员的要求。我觉得演哪里人跟演员户籍没有关系,只跟演员的演技有关系”。

的确,在播出期间,莫文辉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配角”竟然抢了许多人的风头,成了观众最喜爱的人物。一开始作为一个落魄的资产阶级后代,莫文辉与工人家的女儿马拉走在一起,但是他在“窮”的面前屈服了,马拉堕胎远赴日本。而他在发迹后才发觉,心里只有马拉,于是用后半辈子所有时间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忍受”着马拉对他的种种“折磨”。于和伟提起这个人物,难掩喜爱之情,“我知道一些观众对这个人物有争议,但有争议还要关注,就证明这个人物有意思。尤其是让我这个北方人来扮演所谓的上海老克勒,我对此是动足了脑筋的。我自知在外形上没有太多优势,因此完全依靠对角色气质和精神的塑造,演绎出一个真正的老克勒。在剧中,他和马拉间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但他又对马拉曾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他要赎罪,所以包容了马拉的所有。他说‘不管马拉属于谁,我只属于马拉。这个人物最好看的就是他在30年间的成长,他经历了沧桑,最后回归到‘我到底要什么,追求最初的情感归宿。在外地播出时,很多女观众都特别喜欢这个角色,还说‘嫁人就要嫁莫文辉。”贾鸿源也揭秘,在剪片时一个来自北方的工作人员听到莫文辉对马拉说“这辈子只准我对你好,不准你对我好”时,“马上眼泪就下来了,他对我说,‘以前你老是跟我解释什么是上海男人,就这一句话都给解释了,这就是上海男人” 。

在剧中,很多人物都极具代表性,比如林永健演绎的马一毛、辛柏青演绎的马鸣等,但是编剧们最喜欢的还是莫文辉,他们把很多对于上海男人的理解都放在了莫文辉的身上,把所有最好的愿望都投射在他身上。“我最烦巩汉林演绎的上海男人,就是丑化,其实他学的是上海人的皮相,我们这部剧不是要改变大家对于上海人的印象,也不是树立,而是还原,上海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之所以大家之前会有误解,那是以前的文艺作品在传递和表达上海人的精气神的时候,自己走神了。从外表、口音来捕捉上海人,把上海人的形象归结为小气、精明,博得喝彩,其实只是一个小丑在演绎另一个小丑,根本不是上海人真正的形象。”贾鸿源说。而曾经在上戏学习、生活了4年的于和伟也赞同贾鸿源的观点:“刚来上海读书时,看到街头两个上海男人吵架,吵两个小时都是‘哪能来‘哪能去,就是不动手。一开始觉得他们太不爷们了,但是后来慢慢地,我觉得里面有一种文明、宽容的东西在,在上海生活有一种安全感在。其实,上海男人是最具有男子汉气质的,因为他们对于爱人的包容,既维护自己的准则,又维护爱人的感受,这是上海男人和北方爷们的区别。”

超越海派电视剧

提起海派电视剧,近年来热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蜗居》等似乎都将题材集中于现实生活的家长里短。“这是很多外地观众对海派电视剧的第一印象。作为同行,我也很欣赏他们的成功。对于黄丽萍的生活质感,六六的敏感尖锐,我都是由衷佩服的。可是此次《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同样是一家子几代人的命运,却紧密地与时代背景融合在一起,有了大时代的波澜起伏,才有这群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用30年的跨度讲故事。贾鸿源说:“没时间跨度,不足以表现上海人的精神成长史。不是为了电视剧好看,我们才把时代背景强化,而是人生的足迹跨越就是需要那么大的跨度,这才是改革开放30年的时代特征。出国潮、去广州淘金、反腐倡廉、炒股热、动迁……这样的时代背景对于构成上海人精神层面的丰富是有帮助的。”

导演杨文军曾表示自己拒绝拍摄苦大仇深的年代剧,“老马家”告诉人们,即使处在灰色年代,人的心还是亮的,普通百姓依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从记者出身改行做导演的杨文军,对于剧本中把握的社会热点,很是称赞:“平均两三集就有社会热点,很贴近百姓生活。如果说前15集主要通过大家长马一毛坎坷的命运、遭遇揭示了时代变革。那么后半部分才是真正揭示这部年代家庭剧作厚重底蕴的精华。一系列利益冲突、婚姻冲突,围绕金钱和精神价值观一一展开,真实地揭示了当代社会各种价值观之间的现实冲突。”▲

猜你喜欢
马拉老马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谜地(小说)
行星偏爱未知的引力(诗歌)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马拉利的账单
老马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康尼马拉国际马拉松·爱尔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