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
未访问摩洛哥之前,关于这个国家大概只知道有个城市叫卡萨布兰卡,还是因为好莱坞的经典战争爱情片以此为名,在记住了盖博和英格丽·鲍曼所扮演的男女主人公浪漫缠绵的爱情故事的同时,顺便也记住了这个城市的名字。所以,一到那里,就坚决要求导游带我们去故事发生的地方里克咖啡(Rick's Cafe)流连怀旧一番。其实,《卡萨布兰卡》根本就没在卡萨布兰卡拍摄,当时那里是二战期间的德国控制区。影片全部都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搭景拍摄。但这却不能阻挡一代代全球粉丝们的热情,一波波地涌到山寨版里克咖啡,一人花上75美元门票到里面喝几杯威士忌(一小时内不限量),或花两倍的钱吃个二人烛光晚餐。男士效法盖博板起面孔装酷,女士模仿英格丽·鲍曼的风情万种。
摩洛哥有其非常现代的一面。徜徉在卡萨布兰卡的海滩,绵延数公里的饭店夜总会和集聚附近的豪华别墅区,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让人误以为来到了美国南加州的海边或是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阿特拉斯山脉有面积颇大的一片雪松原始森林,是冬季滑雪胜地,以最接近赤道和撒哈拉大沙漠闻名于世。供滑雪游客居住的小城一派北欧景色,处处可见深宅大院,还有个摩洛哥最贵同时教育水平最高的美国大学。
摩洛哥也有其非常传统的一面,而且传统得很认真,很有品位和文化。菲斯是摩洛哥四大古都之一,历史近2000年,从12世纪兴盛起来,至今风貌不改。古城内街道狭窄,宽不过一两米,窄则需要人侧着身子通过,最大的“广场”不过200平方米左右。汽车肯定开不进去,就是摩托车也只能单行,运物主要靠毛驴。就是这样的环境,今天居然居住着30多万人,而且商业鼎盛,文化发达,据说世界最古老的大学(900年历史)就在城中,而且至今仍然有学生就读。1981年,世界第一届文化遗产大会即在此召开,菲斯古城区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就我看过的全球100多个文化遗产比较,菲斯是最大,最名副其实,也最有活力的一个。
紧靠撒哈拉沙漠的另一座古都马拉喀什在欧洲游客中声名显赫,在百万居民中欧洲常住者占了1/5。这座城市被数百平方公里的原生棕榈树围绕,以政府法令规定的赭红色为基调,融合了欧洲风格与北非文化传统的大小建筑与万千棕榈树交织在一起,衬托出一派雅致祥和的氛围。街道的绿色隔离带比两边的道路还宽,种满适合热带沙漠气候的奇花异草。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眠广场(杰马夫纳广场)一到傍晚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城市周边错落着不少古迹,多数成为以非洲为背景的影片或科幻魔怪片的背景,所以,马拉喀什还被称为北非的好莱坞,拥有数个好莱坞建立的永久性影视摄影基地。如果认真的话,我倒不反对国内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者们花费公款到此一游,学学如何在保护传统、突出特色的前提下让众多中国古城走向现代化,让人民过上舒适,协调,有品位的生活。
摩洛哥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君主制国家之一。表面上,你说摩洛哥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也可以,摩洛哥自己也是这样对外宣称的。从1957年独立起,开国国父穆罕默德五世(1956~1961)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框架。摩洛哥有宪法,有参众两院,有内阁,有总理,有法院,还有若干政党。前任国王哈桑二世(1961~1999)和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1999~)都是在欧洲受的高等教育。因为当过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摩洛哥受欧洲文化影响很深,伊斯兰教虽为国教,但宗教氛围和影响力远不如中东国家浓厚。所以,如果只凭表面印象,摩洛哥是个颇为现代的国家,旅游者的天堂。
但是,这个君主立宪制仅仅是个表面文章,是真君主假宪政的幌子。根据宪法,国王是国家元首、宗教领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首相由国王指定,政府由国王决定是否解散,宪法由国王解释和修改。整个社会分为王室、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王室独享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贵族分享若干不那么要紧的地方或局部的政经权益,平民则居于社会下层且无向上流动的机会。其实,平民阶层中还有一个近似奴隶身份的底层,他们世代相继地作为王室和贵族家的仆人和劳力苟活于一个表面现代的社会里。当地朋友告诉我们,摩洛哥有些地位和身份的人至少要拥有一个以上的庄园,小则几百亩地,大则数千公顷,仆人以家庭为单位,少则10几个,多则几十个,而且仆人们的后代依然是仆人。他说,造访这些庄园恍如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喝茶要上几十种点心,园内可以游泳,打猎,骑马,身后仆从如云,任你指使。所以,从根本上说,摩洛哥还是个封建社会,贫富悬殊,所谓宪政不过是遮人耳目的幌子而已。参议院里都是国王的人马,众议院里都是参议院贵族们的人马,平民们的权利无人代表,也无人保护。
摩洛哥王室在全国各地都拥有行宫,国王一年到头轮流居住,与地方贵族们沟通,施展王权。首都拉巴特的皇宫规模庞大,美奂美仑,占地面积接近北京的故宫。奇怪的是,从穆罕默德五世、哈桑二世直到今天的穆罕默德六世,祖孙三代从来没有在皇宫里住过一天。哈桑二世在任期间,曾先后遭遇5次暗杀,养成了行踪诡秘,居无定所的习惯。现任的穆罕默德六世借口住惯了当太子时的郊外太子行宫,不愿进驻皇宫,很有点常住圆明园,不进太和殿的意思。摩洛哥设有各个部委,各自都有很气派的办公地点。但是,各部部长都必须每天进皇宫办公,以利于集中控制,不让山头坐大。摩洛哥不设国防部,只有个直属国王的国防办公室,办公地点就在皇宫之内。军队编为平行的5支,直接向国王报告,实质上是国王的私家武装力量。我们在皇宫大门口就看到,大门是由身着5种不同制服的军人同时把守。可见,摩洛哥这种真君主假宪政的君主立宪体制是多么的不自信,不稳固,保持一种脆弱的平衡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权力与财富的高度集中于王室,就使得怨恨和矛盾也高度集中于王室。摩洛哥王室搞政权维稳,靠的是两手都要硬的秘诀,一手抓军队等强力部门实行高压统治,一手抓开放,吸引外资搞活经济,让百姓生活有所提高。即使如此,王室也很难摆平各方的利益争夺。对哈桑二世的5次暗杀,恰恰是权贵集团内部和军队内部的不满人士所为。
今年中东变局高潮迭起,摩洛哥的近邻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动荡,不能不影响到过去社会尚称稳定的摩洛哥。自2月20日起,摩洛哥民众展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3月9日,国王宣布将进行全面的宪政改革,内容有首相产生方式和权力、提高国民的自由和人权、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等各个方面,以真正实现民主政治。6月17日,国王提出政改计划,将自限权力建立一个民主的君主立宪体制。7月1日政改计划交付公投,新宪法获得通过。根据新宪法,摩洛哥的政体与英国类似,实行普选,胜选党组阁,首相可以解散议会,司法独立,等等。但是,新宪法中仍然规定,国王仍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和宗教领袖,并分别担任“大臣委员会”和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掌握着重大决策的最终决定权,同时仍拥有重要地方长官和驻外大使的任命权等。许多民众认为这次修宪成果不大,仅仅是国王的一次有限退却,他并没有真正放弃多少权力,不过是变直接控制为间接控制而已,待风头过去很可能重新回到旧日的轨道。所以,摩洛哥未来走向何方,依然是个未知数。
突尼斯和摩洛哥之旅,让我对那些所谓的“宪政”治国药方,不禁哑然。历史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怎么可能不经过长期,艰苦,反复的斗争而得以重新分配?既得利益集团凭什么心甘情愿地让渡手中的权力和利益?宪政这点道理讲了几百年了。桃花源是个令人向往的好地方,可惜只存在于传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