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崩散的白色碎屑裹挟着慌乱的黑暗,将地震气息灌入你我的鼻腔。这就是日本大地震中一家书店的写照。照片准确、朴素地记录了地震过程中的人们:或藏于桌底,或手扶墙体保持平衡,或双手护头躲于角落。每个人都极力躲避灾难。
顾不得什么技法、构图,连闪光灯的运用也仅为保证成像,拍摄者只是在极端情况下遵循了自己的本能:按下快门,忠实记录。
是不是所有的影像都要讲一讲技法,所有的影像都适合用美学的标尺来量一量?
新闻摄影的生命是真实记录。技法、构图、美学元素都以此为根基。
窒息的气氛、崩塌的建筑,灾难现场的一切都会影响拍摄者。我们是否该苛求此类照片的美学成份?是否忽略拍摄者恶劣的工作条件?拍摄者是平凡人,与他镜头中的大众一样,也有求生欲望。不知片中匿于桌底的老人对这个还在拍照的家伙做何感想……或许不经历现场的人无法体会。
从卡帕到侯登科,从《一个忠诚战士的倒下》到《麦客》,大师们平实地记录现场,没有丝毫的粉饰夸张。动人心魄的不是摄影技法,而是历史的真实。
“相机是素描本,直觉与自发性反应的工具,是我对疑问与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驾驭。”大师布勒松的这句话,或许是对这张质朴照片最好的诠释。
回归新闻摄影本源,还原历史的容貌,将真实带给世界,把震撼留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