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幼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09)
主题—— “和谐城市”
建筑——展馆由自然景区和展馆主体组成,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膜是透气性良好的网状建筑布料,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的反射作用,因此漫步在德国馆相对比较凉爽。主体由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利用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穿插,形成了自然、艺术、人文、技术有机结合。
照明——采用 LED光源、投影技术,控制技术、感应技术等,很好地表现了室内外空间环境。如图1~4所示。
图1
由“动感隧道”进入各个展厅。两侧墙面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如图5所示。
图2
图3
穿过“动感隧道:进入过厅,活泼浪漫的构图展现了严谨的德国人另一侧面。如图6所示。
“人文花园”——用 LED光源、色彩和声响打造出绚丽多姿的场景。如图7~11所示。“发明档案馆”——几何形体的相互穿插,构成了丰富动感的场景,多媒体视屏巧妙镶嵌在其中。如图12所示。
图4
图5
图6
“制造及创新工厂”——整齐有序的构图表现德国人的中规中矩性格。如图13~16所示。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动力之源”
展厅顶端悬挂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进入大厅的参观者将被分为两组一起呼喊。金属球将移向呼声更大更整齐的那组,并变化其球面的图案和色彩。金属球静止后其表面会呈现地球、地球孕育种子、种子又变成花的生命诞生的过程。如图17~21所示。
图17
图18
图21
主题:人之城
建筑:功能模块,方便重组。
意大利馆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整个场馆的设计既是对当代意大利文化的一种诠释。场馆内部则是由多个体积小、形状不规则的建筑体组成,每一块都可以被拆卸和重建,代表着意大利的多个城市。如图22所示。
图22
展区分为5大区域,分别展现意大利的不同特色:有狭窄的街道、庭院和弄堂,还有一个封闭的广场,广场的一面墙上将布满时装大片和可变幻风景的图画,讲述意大利在时尚、科技、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如图23所示。
意大利馆的一大亮点是展示意大利在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场馆配备全新的空气净化装置和抗菌瓷砖地面,以过滤封闭场所内的空气、减少污染和病菌。馆内还引进了一种新型的透明混凝土,白天时自然光会照射进来,使得整个场馆仿佛沐浴在阳光下,也减少了对灯光的需求。同时,装配微生态气候环境系统的玻璃幕墙能吸收太阳辐射,大幅度节能降耗,并能起到遮阳、发电的作用。
门厅:
门厅正面是仿制文艺复兴时期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设计的维琴察奥林匹克剧院。
左侧大型浅浮雕墙,用36种语言写着“人之城,意大利式的生活”其中不同字符组成汉字“福”。如图24所示。
采光顶采用具有良好隔热功能的水晶玻璃制成。降低能耗。如图25所示。
地板采用瓷质板材,硬度是大理石的七倍,吸水率是大理石的十倍。其特点是可回收利用,致密、抗冻、防渗、耐化学和物理腐蚀。
图23
外墙透光混凝土:
这种新型材料制成的3774块透明预制板覆盖了1887平方米的面积。使得场馆在一天内可连续不断地变换出不同光影效果。对外可产生非常好的夜景效果;对内可采集室外的不同光线照亮展馆内部。如图26,27所示。
“透明水泥”是通过混凝土的材料、添加剂、和树脂采用特定技术获得这种透明效果的。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立体遗址”展领略意大利艺术精粹:
图28、29为万神庙的模型,建于公元前27年,直径43.3米,顶端高43.3米。
图28
图29
图30为用金线、银线和珊瑚珠在中国丝绸上的多色刺绣作品,描绘了意大利16至17世纪时期建筑和珍贵的宗教装饰景象。
图30
图31为仿制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始。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Brunelleschi,1379 -1446)
1431年完成了穹顶。
图31
拱券技术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发明。
图32
现场,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复制了深受欢迎的皮诺曹木偶及相关家具作品。见图32,33。
图33
科技展厅:
高科技产品被作为艺术品推荐给大家:悬挂在钢构架上的 Cassina、Kartell和 Magis的椅子;Artemide、Flos和 Fontannaate的吊灯;天花板上是一张500平方米的巨大的意大利国土卫星照片。照片下面展示了一些高科技产品。见图34。
图34
意大利回味:
天花板上用8万只麦穗和2万朵罂粟花组成一片麦田,四周陈列着葡萄酒和意大利面条。见图35-1、35-2。
图35-1
图35-2
18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BartolomeoBimbi的葡萄静物写生。见图36。
图36
建筑:“藤条篮子”
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整个建筑既古朴又现代。见图37。
8524个藤条板不同质地颜色各异,面积将达到12000平方米,每块藤板颜色不一,它们会略带抽象地拼搭出“日”、“月”、“友”等汉字,表达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见图38。
图37
展馆内设“起源”、 “城市”、 “孩子”三大展示空间。参观者宛若置身西班牙城市的街道上,感叹西班牙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和创新,品味众多知名的城市规划家、社会学家、电影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盛宴。
图38
第一部分展厅“起源”—— “从自然到城市”,
参观者仿佛置身“岩洞”,头顶有点点“星光”,视听设备将影像打在“岩壁”上,奔腾的海洋、远古的化石,弗拉明戈舞者在激昂的鼓点中翩翩而至,穿着原始服装的舞者将从屏幕里“舞出来”。见图39~40。
图39
图40
第二展厅“城市”—— “从我们父母的城市到现在”
采用投影技术,以独特的万花筒方式展现西班牙城市从近代到现代的变迁。见图41。
图41
第三展厅“孩子”—— “从我们现在的城市到我们下一代的城市”
以“西班牙国家馆的孩子”——吉祥物“米格林”(眼可以动,嘴可以呼吸)的视角遥想未来生活,小米宝宝将和游客们一起畅想明日城市。见图42,43。
图42
图43
场馆主题:快乐街
展馆由长约400米、向空中延伸的“8”字形街道和20个错落有致地“悬挂”在街道两旁的微型展馆组成。见图44。
快乐街展示了建筑大师约翰·考美林(JohnKörmeling)心中理想城市的景象:城市沿着商业街道发展;在同一个区域就能享受到与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的便利。这是对住宅、商业和工业进行明确区域规划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反思。通过他的设计,约翰·考美林 (JohnKörmeling)是要展示荷兰始终走在城市发展的前沿,正在建设更适宜、更可持续化、更加人性化的城市。见图45,46。
图44
图45
图46
幸福街上的28幢荷兰建筑和其他很多展品将向参观者展示荷兰在技术创新、城市发展与建筑、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文化及创意领域的新成果。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同时展现了荷兰建筑的传统特色。既有风格派建筑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 (Gerrit Rietveld)的设计,也有来自赞丹和海牙的典型建筑的复制品,并有一幢以阿姆斯特丹最狭窄房屋建筑为特色的复制品。见图47,48。
图47
图48
主题:感性城市
建筑: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从排队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规整式园林——法式园林,讲究规矩格率、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中,着重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在展馆内,设计师将以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设置大量的视频投影、活动图像,以及不规则线条外框、反射跳动的波光……这都将使建筑物产生动感。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见图49~58。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图56
图57
图58
“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图59
图60
图61
图62
这七幅藏品包括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 《晚钟》,马奈的 《阳台》,梵高的 《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 《化装间》,高更的《餐点 (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 《青铜时代》。据悉,这批展馆珍藏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见图59~62。
场馆主题:梦想城市
丹麦馆环绕“海港”而立。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其双车道螺旋坡道包含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十二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见图63~65。
图63
图64
图65
因此,您能够用两种不同的速度,由表及里地欣赏丹麦馆——您既可以徒步当车,细细体味周围的一切,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风驰电掣般地掠过城市,掠过城市的生活。
照明:LED新光源与建筑外装饰艺术有机的结合,使建筑充满了迷人光彩。
室内自然随意采光窗的构图与室内人工照明相辅相成。形成休闲优雅观赏环境。
安徒生的故乡将为大家带来新的故事。故事里有现代丹麦的今天和未来,有丹麦和丹麦企业为了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全面和谐、可持续性进步,所取得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创新成果。
丹麦馆就像一本打开的活生生的童话书。这本童话书结合了艺术、图像、电影、文字和声音,邀请参观者走进童话故事里。您不仅能读到休闲自行车,还能亲自骑一下。见图66,67。
图66
图67
这本鲜活的童话书分为三个章节:
我们如何生活
我们如何娱乐
我们如何设想未来
在丹麦馆的中心,您会看到一湾“海港”。小美人鱼就安坐在“海港”中央。向公众呈现丹麦人如何创造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展示新形象、新概念和新知识。那里有自行车手,有行人,还有其他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元素。
场馆主题:波兰在微笑,创意灵感“剪”出来
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展馆内部空间灵活,墙体可作为屏幕,播放反映波兰城市生活的影片。建筑本身融入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绎“波兰在微笑”的主题。见图68~70。
图68
图69
建筑的主要材料当然不会是“纸”,而是经独特工艺加工的木板。展馆的外表层,则选用浸渍激光切割胶合板,安装在一块块的胶合板建筑模块上,然后再在模块的表面装上玻璃、聚碳酸酯以及防水或防紫外线辐射的材料,构成墙体。
我国也有剪纸艺术,内外空间倍感亲切,引起共鸣。
设计团队由同样毕业于波兰华沙技术大学的Wojciech Kakowski、Marcin Mostafa和 Natalia Paszkowska三人组成
图70
设计团队对展馆理念的表达颇为直白: “当代世界充满了视觉体验,视觉形象和沟通形式占据着主导地位。”
鉴于展览的性质,展馆必须在外观上体现波兰的特点,成为让人一眼就能辨认的、具有强烈文化风格的地标。而民间剪纸艺术创造的视觉体验相当吸引人,是他们眼中文化交流的基本主题。
目的一:期望避免字面上的传统主义和典型形式的机械重复。 “这是一种程式化的重新诠释,创造性地与今天相联系,但又受到过往启发,不是僵化地遵循过往。”从此方面看,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正是这样极具视觉体验的抒情诗。
图71
图72
图73
图74
图75
目的二:从纯粹建筑意义上出发,波兰也希望这个内嵌式结构的展馆成为展示波兰建筑成就的一张名片。剪纸艺术“易学”但却“难精”,对这个以剪纸为灵感的展馆,设计团队非常自信: “这将是一个在白天非常引人瞩目的建筑,而夜晚则愈加金碧辉煌,建筑内部也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从入口广场进入,进入展馆的主展览厅。在这个具有完整高度的展厅中,光束透过剪纸图案的缝隙照射进来,构成“明暗配合”的效果。展厅内墙还能用作屏幕,放映波兰城市生活的美妙场景。此外,参观者还可以从这里进入位于入口处天花板上方的音乐厅。
场馆主题:“森林和城堡”,创新环保“锈”出另一番景象
卢森堡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一座壁垒,设想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中心位置类似中世纪的塔楼,四周由翼楼和树木环绕。作为欧洲的“绿色心脏”,卢森堡向来十分重视环保问题。整个展馆的建筑材料都是钢、木头和玻璃等可回收材料,力求通过建筑和使用的材料,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个典范:尊重自然环境,同时向城市居民和来访者提供现代化的舒适生活。
卢森堡馆主体建筑整体呈锈色,因为建筑用料是一种名叫耐候钢的特殊钢材。特别之处在于,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与空气、雨水等作用,钢材表面会自动形成抗腐蚀的保护层,无需涂漆保护,材料的寿命在80年以上。见图76。
图76
馆内,参观者能更直观地感受森林和城堡的感觉,展馆内部几乎全部使用条状木材搭建,内部结构选用木材均从卢森堡专程运来。由于木材本身具有吸热效果,展馆不用开空调就能达到温度的自然调节。
一进入展馆大厅,就听到欢快悦耳的小鸟鸣唱,搭配上展馆里的绿色灯光效果,使人宛若置身于童话般的森林中。在木色背景墙上,大屏幕播放着一部部短片,讲述的是卢森堡不为人熟悉的一面:卢森堡是欧洲重要的金融投资中心,拥有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卢森堡货运航空是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
金色少女像是卢森堡国宝。著名卢森堡艺术家克劳斯·希图1923年创作了这座雕像,以纪念在一战中牺牲的卢森堡志愿军,这座雕像也因此被看作是自由和国家主权的象征。见图77,图78。
图77
图78
从建筑学角度来看,闪耀着金光的少女像,与铁锈色的耐候钢展馆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以体现卢森堡人对如何将城市中传统和现代元素和谐融合的反思。
照明:通过暖色光及光影的塑造强调城堡历史感、神秘感;自然采光、LED灯、荧光灯使用,使传统氛围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见图79~87。
图79
图80
图81
图82
图83
图84
图85
图86
图87
场馆主题:新城市与人
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 (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见图88~90。
图88
图89
图90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 《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见图91。
图91
展馆城中,储藏太阳能的鲜花、水果造型的房子、巨型蜻蜓造型的风车、生物燃料供能的汽车随处可见。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图92。
图92
照明:LED新光源产品的应用,丰富了建筑照明的表达方式,建筑夜景含蓄、深邃,给人以无限遐想……对夜空没有光污染。LED丰富的色彩给室内展示带来了美仑美奂的迷人效果。见图93~103。
图93
图94
图95
图96
图97
图98
图99
图100
图101
图102
图103
场馆主题:比利时馆:运动和互动
欧盟馆:一个欧洲的智慧
比利时—欧盟馆温和、冷静的建筑外观与新奇、迷人的内部装修构成对比。“脑细胞”结构是比利时—欧盟馆的整体设计理念, “脑细胞”能表现出比利时“欧洲首都”的独特地位,同时它能够引起参观者的好奇,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探索比利时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脑细胞”也寓意着比利时作为欧洲三大传统文化——拉丁、日耳曼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汇聚地和交汇点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建筑外部,巨大的顶棚将撑起一片与室外完全联通的公共空间,其设计灵活新颖,又兼顾挡风遮雨的实用性。见图104~106。
图104
图105
图106
比利时—欧盟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尚展馆,展现比利时以其友好的投资环境构成的理想居住地。比利时—欧盟馆将通过美食来分享这些经验,展馆内比利时啤酒咖啡馆供应各类啤酒,现场还可以品尝享誉世界的巧克力,馆内同时还将开设一家米其林比利时VIP餐厅。并常设精美且享受盛誉的钻石展。比利时探险家Alain Hubert远征南极洲的第一手经验、比利时大学有关未来绿色经济的学术研究成果、前沿的科技等也都是展馆的精彩内容。见图107~108。
图107
图108
为了展示超过550年的“钻石之都”安特卫普,参观者可在展馆中欣赏到来自安特卫普钻石博物馆的10件最负盛名的钻石珠宝。
几百年来,比利时巧克力因其独特的味道和出色的设计享誉全球。世博会上,比利时—欧盟馆里将建设一个梦幻般的“巧克力工厂”。
展馆从外围看并不是很大,由于采用了类似中国南方园林布局方式,采用回廊等手法,以小见大,使得空间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内外照明采用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相得益彰。见图109~120。
图109
图110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图116
图117
图118
图119
图120
场馆主题: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展馆由底层展厅营造的都市空间和馆顶的自然空间组成。观光缆车往返其间,给人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悠游的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关系,强调人类、自然与科技的完美平衡。表达了回归“田园城市”意念。见图121~123。
整个展馆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从而发出闪光。这种新颖独特的构思,意在表现瑞士馆内外的“环境影响”,并使参观者了解这些环境影响。
图121
图122
图123
展馆设计强调了对比,缆车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为了表征城市的沉重,建筑物外观采用了勒。柯比西埃 (LeCorbusier,1887—1966,瑞士人,著名法国建筑师)粗野主义的表现手法,颇具震撼的雕塑品。见图124~127。
图124
图125
图126
图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