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红,洪 日,赵 虹,楼丽华
乳腺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结果,临床上占所有女性的约7%[1]。囊肿内容为上皮细胞残留及淤血,可以引起囊肿继发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伴有压痛,体温大多正常。目前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方法,大多采用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2007年2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中药温通法治疗,和同期西药治疗对比,具有明显优势。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在年龄、发病时间、囊肿大小、病程长短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发病情况组别中药组西药组n 年龄(岁)37.9±6.637.5±7.0发病时间(d)3.5±2.33.4±1.6大小(mm)18.2±5.617.3±6.2双侧多个3030单个23217 9单侧22248 6病程(d)4.6±1.86.9±1.7
1.2 治疗方法 中药组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应用传统工艺煎煮,1剂/d,分两次服用。西药组采用青霉素注射治疗,240万U静滴,2次/d。连续用药7 d。对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压痛消失。好转:局部红肿热痛减轻,压痛缓解。未愈: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无变化或加重。
1.4 观察指标 患者的局部体征、CRP浓度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
1.5 检测方法 血清CRP浓度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外周血WBC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 中药组疗效和治愈率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7 d血清CRP浓度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7 d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7 d血清CRP浓度变化(mg/L,)
表3 两组治疗后7 d血清CRP浓度变化(m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治疗后7 d外周血WBC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7 d外周血WBC计数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7 d外周血WBC变化(×109/L,)
表4 两组治疗7 d外周血WBC变化(×109/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时效关系分析 治疗3d和治疗7 d,两组均明显降低血清CRP浓度,且两组间的CRP下降值(下降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下降幅度均比西药组大。与治疗3d相比,治疗7 d两组血清CRP浓度均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3d和7 d血清CRP浓度下降值比较(mg/L,)
表5 两组治疗后3d和7 d血清CRP浓度下降值比较(mg/L,)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3d比较,#P<0.05
?
乳腺囊肿是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结果,部分乳腺囊肿易继发感染,单纯乳腺囊肿多为良性病变,且乳腺单纯囊肿术后容易复发,无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不应贸然行手术治疗[2]。乳腺囊肿继发感染亦如此,只要感染控制,并非都需手术治疗。目前对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及治疗尚未见明确文献报道,对该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探讨,临床上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或者直接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乳腺囊肿继发感染亦属中医“乳痈”,祖国医学认为,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月水。若冲任失调,阴虚内寒或感受寒邪,气血凝滞,导致乳络不畅。且乳络不通,凝滞之寒不得解,乳络不畅更甚,不通则痛。“温”能散寒,寒去则乳络自通,“通”能荡涤瘀滞,瘀滞散则通乳络[3],故本病运用温通法,以温阳、通阳之功,达温散、温消的目的[4]。阳和汤是温通法的代表方之一,源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中熟地得麻黄则不粘滞,不仅能滋阴补血,填精补髓,并能通血脉,温肌腠,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里,内可深入积痰凝血,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鹿角胶补血益精,温肾助阳,鹿角胶得补阴之熟地而供其生化,熟地得补阳之鹿角胶更有生化之机,即“阳无阴则无以生,阴无阳则无以化”之意;炮姜温肌肉,入营血;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能祛寒湿痰邪。全方组成温补和阳,散寒通滞。现代医学则认为,感染当属炎症性疾病,以抗炎治疗为主。
近年来,温通法治疗的临床适应范围正被逐渐扩大,特别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郝芬妮等[5]采用温通法治疗急性乳腺炎48例,总治愈率达91.7%(44/48)。楼丽华等[6]采用温通中药内服结合穿刺抽脓治疗急性脓肿期乳腺炎更是一独创之举,疗效显著。林军等[7]采用温通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总有效率达93.3%(56/60)。
本研究中,我们收入60例乳腺囊肿继发感染患者,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舌红或暗红,苔薄黄或白腻,脉滑或滑数。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温通法中药和青霉素干预。研究结果,中药组治愈率为90.0%(27/30),总有效率为93.3%(28/30);西药组治愈率为80.0%(24/30),总有效率为83.3%(25/30);并且中药组患者舌苔脉象均转为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或濡等平和之象。因此我们认为,虽然阳和汤是治疗阴寒证的代表方剂,但运用于临床表现为阳证的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等炎性疾病依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中药组对乳腺囊肿继发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西药组,表明温通法用于炎症治疗的可行性。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之一,被称为炎症标志物[8]。Zhu等[9]研究,细菌性感染CRP浓度升高,阳性率达90%以上,超过40mg/L时基本确定有细菌性感染的存在,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CRP敏感性高,既可作为急性感染者的临床诊断指标,也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CRP变化水平的观察了解病情的发展方向和判断疗效。本研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浓度和WBC计数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d和治疗7 d两组患者血清CRP浓度和外周血WBC计数均明显降低,且中药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7 d的下降幅度大于治疗3d(P<0.05),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即治疗7 d的疗效优于治疗3d。
本研究采用温通法治疗乳腺囊肿继发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与抗生素治疗相比,经济实惠方便,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不失为乳腺囊肿继发感染的治疗新手段新方法。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其临床疗效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8-139.
[2]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7-383.
[3]钟少文.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530.
[4]胡秋未.徐志瑛温通法临床应用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8.
[5]郝芬妮,楼丽华,周丹.应用温通法治疗乳痈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7):1154.
[6]楼丽华,张勤,赵虹,等.中药配合穿刺治疗急性脓肿期乳腺炎3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4):411.
[7]林军,方咏,李志国,等.温通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J].新中医,2008,40(9):86.
[8]Clyne B,Olshaker JS.The C-reactive protein[J].J Emerg Med,1999,17:1019.
[9]Zhu J,Quyyumiaa,Norman JE,ETAL.Cytomegaloviru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osis: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s reflected by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J].J Am Coll Cardial,1999,34: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