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齐鲁晚报》刊文:《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主人公陆钦侃,有点陌生,他是当年为数不多的三峡工程反对者之一。整版文字的左侧,有一段“旁白”:我们无意讨论反对者的学术观点,但在现行体制下,基于专业与学识而敢于做少数派的人,是可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
这则“旁白”引伸了我的思绪。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各大媒体几乎同时推出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所谓“双百人物”,是建国六十周年评选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和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推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也在情理之中,其中既有浴血沙场的英雄,也有英勇就义的烈士,既有无私奉献的劳模,也有舍己为人的贤俊……
令笔者不解的是,查阅“双百人物”名单,其中却没有顾准、张志新这样闪耀着正气与真理光芒的共产党员的名字,这是遗忘还是疏忽?这一问题其实在前几年媒体推出的“永远的丰碑”节目中就曾出现过,并由此引发了讨论与争议。我们党九十年的历史征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功勋与成就自不待说,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曾经犯过极其严重的错误,这是党自身都已明确承认的客观事实。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历史唯物论;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党的历史决议;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党的历史的完整性。在党的路线正确时,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当然是应当纪念与赞颂的;但当党的路线错误时,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人,更是应当纪念和赞颂的。
在领袖崇拜,光环笼罩,言出法随,如同经咒的“文革”岁月;在专制残暴,政治高压,指鹿为马,是非颠倒的“浩劫”时期;在人性扭曲,劣根肆虐,猥琐苟活,愚昧盲从的“动乱”年代,能够保持清醒,能够坚守真相,能够坚持真理的人们,其所承受的压力与风险,并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并不亚于敌牢中的严刑拷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人”的思想家顾准,在凄风苦雨的政治迫害之下,“拆下肋骨当火把点燃”,受尽苦难,家破人亡。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在“文革”狂潮登峰造极之际,批评“文革”与“个人迷信”,至少比全党早了十年,成为我党思想解放的先驱。然而,她却惨死在“无产阶级”的枪口之下,为封锁真理的声音,她的喉管竟然被残忍地割断。
这些年来,为“扭转形象困境”(赵启正语),政府斥资数百亿打造“中国形象”,广告片在海外播出后,反应不佳。的确,中国的形象不是花费重金买来的,也不是用GDP总量体现的,更不是靠体育金牌撑出来的。中国的形象,取决于中国对于人类共有文明的尊重与承传,取决于中国对于人类在思想、智慧与价值方面的贡献。在世界面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没有全部沦陷,是因为我们有顾准。有学者指出,“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他给整个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荣誉。”在“十年浩劫”中,党的形象没有彻底垮掉,则是因为我们有张志新。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笔下的“叛徒”是“离经叛道”的思想者,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先觉者。在历史上,国人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那些身肩使命、勇于创新的改革者,那些不畏天命、不法祖宗、不遵圣训的前驱者,他们往往是邪恶宗教的叛徒,陈腐教条的叛徒,谬误思想的叛徒。他们推动了历史车轮,建立了功业,创造了财富。然而,历史的“凌烟阁”中,从来不会写上他们的名字,而他们的结局往往也令人唏嘘。
在工程技术领域,人们可以把三峡工程的反对者,称为“最大的贡献者”,然而,在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思想领域,人们仍然将早已经过岁月淘洗与实践检验的先知,把众人尽醉而独醒,众人皆蚩而独慧的人士,有意或无意的“遗忘”、“疏忽”,这实在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原载2011年5月13日《杂文
报·杂文精选》】
题图 / 盲从 / 德拉尼奥·索
拉斯
4月25日,《齐鲁晚报》刊文:《那个寂寞的三峡反对者走了》,主人公陆钦侃,有点陌生,他是当年为数不多的三峡工程反对者之一。整版文字的左侧,有一段“旁白”:我们无意讨论反对者的学术观点,但在现行体制下,基于专业与学识而敢于做少数派的人,是可敬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三峡工程的最大贡献者。
这则“旁白”引伸了我的思绪。最近一个时期,中央各大媒体几乎同时推出了“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所谓“双百人物”,是建国六十周年评选的“百位英雄模范人物和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推出“‘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也在情理之中,其中既有浴血沙场的英雄,也有英勇就义的烈士,既有无私奉献的劳模,也有舍己为人的贤俊……
令笔者不解的是,查阅“双百人物”名单,其中却没有顾准、张志新这样闪耀着正气与真理光芒的共产党员的名字,这是遗忘还是疏忽?这一问题其实在前几年媒体推出的“永远的丰碑”节目中就曾出现过,并由此引发了讨论与争议。我们党九十年的历史征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功勋与成就自不待说,党在成为执政党以后,曾经犯过极其严重的错误,这是党自身都已明确承认的客观事实。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历史唯物论;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党的历史决议;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党的历史的完整性。在党的路线正确时,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当然是应当纪念与赞颂的;但当党的路线错误时,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人,更是应当纪念和赞颂的。
在领袖崇拜,光环笼罩,言出法随,如同经咒的“文革”岁月;在专制残暴,政治高压,指鹿为马,是非颠倒的“浩劫”时期;在人性扭曲,劣根肆虐,猥琐苟活,愚昧盲从的“动乱”年代,能够保持清醒,能够坚守真相,能够坚持真理的人们,其所承受的压力与风险,并不亚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并不亚于敌牢中的严刑拷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人”的思想家顾准,在凄风苦雨的政治迫害之下,“拆下肋骨当火把点燃”,受尽苦难,家破人亡。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在“文革”狂潮登峰造极之际,批评“文革”与“个人迷信”,至少比全党早了十年,成为我党思想解放的先驱。然而,她却惨死在“无产阶级”的枪口之下,为封锁真理的声音,她的喉管竟然被残忍地割断。
这些年来,为“扭转形象困境”(赵启正语),政府斥资数百亿打造“中国形象”,广告片在海外播出后,反应不佳。的确,中国的形象不是花费重金买来的,也不是用GDP总量体现的,更不是靠体育金牌撑出来的。中国的形象,取决于中国对于人类共有文明的尊重与承传,取决于中国对于人类在思想、智慧与价值方面的贡献。在世界面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没有全部沦陷,是因为我们有顾准。有学者指出,“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他给整个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荣誉。”在“十年浩劫”中,党的形象没有彻底垮掉,则是因为我们有张志新。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华盖集·这个与那个》)鲁迅笔下的“叛徒”是“離经叛道”的思想者,是具有反叛精神的先觉者。在历史上,国人习惯于墨守成规,循规蹈矩,那些身肩使命、勇于创新的改革者,那些不畏天命、不法祖宗、不遵圣训的前驱者,他们往往是邪恶宗教的叛徒,陈腐教条的叛徒,谬误思想的叛徒。他们推动了历史车轮,建立了功业,创造了财富。然而,历史的“凌烟阁”中,从来不会写上他们的名字,而他们的结局往往也令人唏嘘。
在工程技术领域,人们可以把三峡工程的反对者,称为“最大的贡献者”,然而,在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思想领域,人们仍然将早已经过岁月淘洗与实践检验的先知,把众人尽醉而独醒,众人皆蚩而独慧的人士,有意或无意的“遗忘”、“疏忽”,这实在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原载2011年5月13日《杂文
报·杂文精选》】
题图 / 盲从 / 德拉尼奥·索
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