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竹
这几年,刘庄人都爱种黏玉米,收成很不错。
村南的冯家人,也种了六亩黏玉米。黏玉米连玉米秆也是甜甜的,还是喂牛的好饲料,养牛人每年都会按时来收购玉米秆。
只是,别人家的黏玉米,一亩地能打2000多斤,冯家的黏玉米一亩只能出1800斤,比别人家整整少了200斤。
可外面人还都来争着买冯家的黏玉米,无形中还主动地抬高了一成价。并且每年早早地就与冯家签了合同,连玉米秆也有人来抢。冯家的现象成了一个谜,村里人都弄不懂冯家人怎么每亩地少收成200斤,反而会比别人家多赚。
两年之后,人们才晓得其中的缘故。
其实冯家的黏玉米,每亩也能收获2000多斤,甚至还要多一些,只是这黏玉米里有些是个儿头小的,没有完全长好的。冯家人替买主着想,卖时,就让买主自己到地里去掰。买主专找个儿头大的玉米掰。这样一来,一亩地也就少收了200来斤,剩下了1800斤。但冯家的黏玉米却是个顶个的饱满,大家怎么能不抢着买呢。
剩下的小玉米,就没人喜欢要了。冯家人就留在地里不摘,让给买玉米秆做牛饲料的人。来买玉米秆的人同样乐不可支,奶牛爱吃这种带有黏玉米的玉米秆,这样,牛才会有更多的奶。
如此,无论是冯家的黏玉米还是玉米秆,都有人来抢,还被人提高了一成价,冯家的收入怎么能不多呢。
这个道理太简单了。
镇上也有人想学冯家人,这个还不好学吗,照着做就行了,吃小亏,占大便宜,谁不明白这个理呢?不过就是把大玉米先卖掉,小玉米留下,到时与玉米秆一同按饲料价卖。
没想到,关键时候大家却做不到,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怎么也下不了决心。玉米就该是玉米价,小玉米也是玉米啊!变成玉米秆的价,太不划算了。万一来买玉米秆的人,就是按照玉米秆的价钱收购呢,那不是自己把钱往水里扔吗?
因此,买主来时,大家还是把小玉米与大玉米混同着一起卖。先拿到钱再说,否则心上不答应。至于学不学冯家人,往后再说吧。
冯家人赚钱,并非是有意取巧,而是出于善良的本性。
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了,人活一世,收获与成就,总是与一个人的心胸及善良的天性有关。无论干什么,你的那颗善良的心,不仅能使别人受益,也会使自己受益。
(海生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