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表姐寄自加拿大的包裹,全是过圣诞节的东西。有挂在门上的圣诞环,有吊在圣诞树上的各种各样的小挂件,还有四份圣诞礼物,个个包装精美。
在附寄的信里,表姐说:寄你的每一样东西都和这边家里用来装饰圣诞的东西一模一样,就连我们和儿女互赠的礼物,也都人人给你多备了一份。这件事,在我们家里已越做越习惯了。孩子们都不需要提醒,从小到大,他们早就明白,他们的妈妈是要和他们的容容阿姨分享一切的。所以凡是送妈妈的礼物,也一定要给他们的容容阿姨备一份。
可就是这样表姐还是在信里遗憾,“今年家里买的那棵雪松特别漂亮,可惜不能寄一棵和它一样的给你。”
坐在地毯上读信,读到这一句,不禁“哗”地笑出了声。
哎,表姐啊,真是可爱。
什么东西都一定是一人一份。坚持了二十多年,表姐始终一如既往。仿佛是前世欠了我的,今生一定要这样来还,心里才公平。
可其实,有谁想得到,这一切都不过是起源于那一个我还没来得及吃掉的苹果啊。
五岁那年,外婆带我去舅舅家玩。舅舅拿了两个红红的苹果给我,算是对我这个小客人的招待。
这两个苹果本来是留给他的独生女儿,我的表姐的。我并不知道。我于是把它们接过来,捧在手里,乖乖地坐到一边。
苹果又大又红,还闪着诱人的光泽,好看极了。别说吃,单是闻那股香甜味,就叫人心里美美的。那年头,苹果还真是好东西。
我左看右看,实在舍不得吃,就把它们捧在了手里。
表姐是独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里的小公主,本是娇宠惯了的。放学归来,看到水果篮里空空如也,心爱的苹果已不翼而飞,顿时急得双脚跳,一叠声地叫着:“苹果呢,我的苹果呢?”
“苹果在这里。”我一边怯怯地说,一边就伸出一只小手,手上托着一个又香又红的大苹果。
“喏,给你。”递给她的,是大的红的那一个。
表姐接下了苹果,定定地看住了我。
我五岁,她九岁,我们都是孩子。说不出更多的所以然,但这一眼,却涵盖了我们一生的情分。
从此以后,舅舅和舅妈就多出了一笔开支。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必须一式两份,一份给他们最疼的女儿,一份给那个比她小四岁的表妹。
从此以后,每次来我们家玩,表姐都要带给我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发夹,蝴蝶结,五彩的头绳,玩具娃娃。都是她攒了又攒的情分,一心一意要送给那一个还了她一个大红苹果的表妹。
甚至到她结婚,未婚夫要给她买婚戒,她对款式、价格都没有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买两份,要一模一样的。她要把她的幸福也分一半给我。
就为了那一个红苹果,就为了我的一次谦让,表姐还了我一生。
那一刻,她必是觉得她欠了我。这种逻辑,只属于孩子,不属于成人。
可是,在现实的生活里,又何尝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得到和失去之间,愿意付出的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会越多;不愿付出只想得到的人,却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公平。
小时候,妈妈一直说我太傻,总是对自己太苛刻,总是吃亏。可外婆说,这才是大智若愚。
吃亏是福。肯吃亏,愿吃亏的人,有福了。
一个苹果赚一生。
这一个让出去的红苹果,不仅让我赚得了表姐一生的情,也在冥冥中,最直观地教给了我一个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受用一生。
(杨洋摘自《潘虹独语》上海人民出版社图/幽蓝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