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锦泉
1902年10月23日,在布拉格大学的演讲厅,一个叫布洛德的新生正在滔滔不绝地演讲。他把叔本华捧上了天,把尼采狠狠地踩在脚下,这引起了一个大二学生的不满。两人围绕着叔本华与尼采,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直争到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说来也怪,两个大学生的友谊竟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在往后的日子里,两人一起学习、听课、读书、参加文学沙龙,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布洛德发觉这位朋友才思敏捷、思想怪异,可是却害怕与人交往。总是流露出忧伤、敏感、恐惧的情绪。后来布洛德才知道,在这位朋友的孩童时期,父亲因为性格粗暴,经常对他辱骂,甚至拳打脚踢。童年的可怕经历,在他身上投下了梦魇般的阴影,挥之不去。了解了朋友的这段经历后。布洛德不停地开解他,带他参加各种活动,结交朋友。
毕业后。朋友四处找工作,可由于生性木讷、不善言语。没有人肯要他。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候,布洛德四处托关系。帮他在一间保险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解决了生计问题。
朋友喜欢写作。每天晚上。他早早就伏在书桌旁,房间里的灯光常常会通宵达旦地亮着。他满怀希望地把稿子一篇篇地投出去。可是全都遭到退信,一个编辑甚至断言他的作品永远没有发表的可能。他看了,生气地把笔扔出窗外。布洛德却把它拾起来,重新交给他,一脸严肃地说:“你的作品一定可以发表的,他们只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根本不懂得欣赏。”他抬起头来,怔怔地望着布洛德。他从朋友的眼里读到了真诚和期盼,于是点点头,又重新写起来。
果然,1908年3月。他的一篇作品终于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那一刻。他快要疯掉了。他马上奔出家门,找到布洛德。紧紧地抱住了他,布洛德看着朋友高兴的样子,心里却不禁有些隐忧——当时的布洛德已是一个颇有名气的作家,正是他请求一个相熟的编辑帮忙,杂志才发表了朋友的作品。
这件事后,朋友信心大增,继续创作了很多作品。默默无闻的朋友长年累月地创作,身体越来越弱,可是仍然坚持着。
一天夜里,朋友又在灯下埋头苦写。写着写着,忽然咳嗽起来。竟咳出血来。他马上被送进医院抢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他得了不治之症——结核病。
布洛德心如火烧,为朋友找来最好的医生,可是一切都于事无补。临终前。朋友紧紧握住布洛德的手,一字一句地叮嘱道:“亲爱的布洛德。请在我死后,务必将我的所有作品全部焚毁,一个字儿也不要留下。”看着他眼里流露出热切恳求的神情,布洛德含泪答应了。
1924年6月3日,他被死神悄悄带走了,像枯叶无声飘零在尘土里。这年,他刚好41岁,正是人生的巅峰期。布洛德伙在他身上,哭到声嘶力竭,肝肠寸断。
然而,布洛德最终背叛了朋友的遗嘱,他并没有把这些作品扔进火炉里,布洛德放下了一切工作,甚至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文学事业,成天埋头整理他的作品:他联系出版社,不停地游说时方出版朋友的作品,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布洛德,大家都笑他是疯子,
布洛德虽屡遭打击,仍然痴心不改。经过多年的努力。朋友的作品终于被大家所接受,并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洛德的这位好友叫卡夫卡,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
卡夫卡这个文学史上最难产的文学大师,差点就“胎死腹中”。幸而,他遇到了一个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助产士”——布洛德。布洛德用一生纯洁无瑕的友情,默默为世界“接生”了一个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