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它会让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如传感器、微电子、视频识别系统)的发展,引发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深度变革,是后危机时代经济、科技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带来巨大的产业集群生产效益。
物联网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2009年,我国的RFID产值就达到了85亿元,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我国将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告诉一个你不知道的“物联网”时代: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货车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多少,轻重货怎样搭配;卸货时,一包货物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司机开车闲扯时,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这个概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它是一种网络概念,就是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RFID,这只是感知。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不能进行管理和整合,那网络就没有意义。所以,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很多人把传感网、RFID网等技术视为物联网。事实上,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如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都是物联网的某一种应用。
2.很多人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实际上,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物联网绝不这么简单。
它既可以是互联网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是局域网、专业网。今后的物联网与互联网会有很大不同。它最大的应用空间是:专业网,如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局域网,如智能小区等。
3.很多人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事实上,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很多初级的物联网应用早就在为我们服务。
它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国际履历”
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揭开了物联网的神秘面纱。
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形成。
2003年,物联网被誉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国际上掀起第一轮物联网热潮。
2005年,物联网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8年,各国政府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奥巴马接受“智慧地球”的概念,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重点。
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现状及物联网之最
中国物联网产业仍处于概念导入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一份调查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已成共识,但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应用水平较低,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国内研究机构数量众多,但达到应用水平的还不多,重复性工作居多。物联网产业仍处于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的初步形成阶段。
物联网产业链现雏形。目前,我国物联网需要的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如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同时,产业呈现各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如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
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未来十年,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元,产出8万亿元。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将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战略性产业。工信部主办的“2010中国通信产业十大关键词”评选活动中,“物联网”继2009年后,再次入选,名列十大关键词第2位,彰显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011年上半年,物联网开始步入政策资金扶持阶段。5月,5亿元的专项基金主要用于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支持。6月,财政部增加了为服务外包、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的贴息。
技术理论家指出,我国物联网现存在五大问题,短期内,物联网技术不能带来产出的快速增长。这些挑战和制约因素包括:标准规范、核心技术、统筹规划、商业模式、规模应用。
物联网之最——
1.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这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具有国际话语权。
2.国内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3. 国内最早的物联网学院:物联网与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2009年成立。
4.我国第一家高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于2010年成立。
5.首个全国性物联网产业社团组织——物专委,于2010年成立。
6.最大的政策性投入: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出台,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财政部50亿元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预计5年内发放完毕,共有600多家企业申报。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7.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建成50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5到10个示范城市。
8.主流媒体:《物联网技术》月刊、《物联网世界》杂志、物联网世界——行业门户网站、物联中国、国脉物联网。
问题
1.规模化行业应用不足。国内物联网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主导力量,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许多相关技术仍在开发测试阶段,离不同系统之间融合、物与物之间普遍链接的远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缺失。我国物联网技术在很多领域开始应用,如铁路、交通、电力、治安、石化、卫生医疗、城市管理……但应用的层次还比较低,多为项目试点、片段应用。同时,这些平行的“行业”信息分散,各自为政,急待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
所谓的商业模式,包括:
客户全部自建模式:典型的代表有电力行业的电力远程监控、水利行业的水文监控、环保行业的污染源监控等。
平台租赁运营模式: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在这个模式下使用得最多,当然也包括通信运营商搭建的公共平台。
广告模式: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由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因此也越来越成为广告商看好的一个渠道,像出租车、公交车的移动LED(电视),楼宇、营业厅的移动广告机等。
政府BOT模式:通过政府公共收费系统,实现项目的运营收入来支付相关费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像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管理,通信运营商搭建停车场管理的平台等。
移动支付模式:客户自建平台,租赁网络,通过现金的佣金补贴相关费用。如银行的移动POS应用,移动支付和一卡通的应用等。
3.地方盲目投资。我国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工作,90%以上的省份都把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产业联盟。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分别将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
但是,很多地方将物联网视为短平快项目,着眼于短期拉动GDP增长,热衷于引进组装或简单的集成。还有不少地方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一哄而上,乱交学费。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所以,总的来说,各地政府发展物联网的积极性高涨,但虚火过旺。
尽管很多企业打出物联网概念,但实际上并不具备行业应用前景,这些公司在申请专项补贴时,也会遇到困难。
物联网不是一个小产品,也不是一个小企业可以做出来,它不仅需要技术,更牵涉到各个行业、产业,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因此对于复杂的物联网,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必须要有专人和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协调,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4.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温国平说:“物联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和实施规范,规模不大的企业技术导入较难,有实力的企业只是在试水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
企业不热情的原因很简单:物联网尚处在孕育发展阶段,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缺乏用户需求的持久动力,产业化应用成熟度较低。
此外,物联网的兴起,还会引发国家安全、个人隐私、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诸多问题。
应用案例:
1.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投入1500万元,率先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2.济南园博园点亮无线路路灯控制系统。
3.多个城市使用智能交通系统。
4.苏州投用首家高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铁物联网作为物联网产业中投资规模最大、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刷卡购票、手机购票、电话购票等新技术,让旅客轻松进入快速通道。
5.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巡检”。
6.广州出现首家手机物联网。预计至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
发展趋势
1.实际应用。物联网的价值不在于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而在于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应用,也会有各自不同的要求,这些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价值的开发。
这些应用开发不能依靠运营商、物联网企业。这是非常难的一步,需要等待时间来解决。等到企业看清楚物联网带来的商业价值,就会主动研发和应用了。
2.宏观效益。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全球的经济复苏。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信部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联网”普及后,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为产业开拓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3.发展方向。很多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都是物联网,如中国移动等。目前,上海移动已将10万余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4.物联网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弗雷斯特研究公司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联网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责编: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