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孩子成长

2011-05-14 17:16杨正莲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虎妈新闻周刊家长

杨正莲

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成就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从小养成健康自信、独立自主的个性,具备自我成长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当蔡美儿擂响“虎妈战歌”时,全球都为她那虎虎生威的教育方式所吸引,鲜有人注意到她的转变:允许女儿放弃小提琴而打网球,允许女儿参加朋友聚会并在外过夜,允许她们参加舞会。这样的转变并不愉快,蔡美儿甚至在女儿放弃小提琴时“每一秒钟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身处舆论漩涡中的中国妈妈们,多半不会有这样“撕心裂肺的痛”,她们大多还没有下定决心调整和提高自己。毕竟,眼看别人陪着孩子拼命学习十八般武艺,自己怎么忍心对孩子放手呢?更何况,她们手中托起的,不仅仅是孩子未来的人生,还有这个国家的未来。

中国妈妈们,并不是不愿意提高自己,只是没有找到调整的办法。传统上,中国家庭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如今70后、80后的年轻父母们,由于本身处在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并且资讯发达,他们更容易了解到别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他们学习的愿望和意识更加强烈。然而,各种信息和观点的交织碰撞,以及严苛的竞争现实,都令人不敢轻举妄动,即便有人尝试改变也往往需要面对外界异样的眼光。

然而,在一种非常态的焦虑和矛盾中去教育孩子,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改变自己,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其实可以静下来重新认识和整理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让孩子成就自己

“虎妈”严苛的教育方式尽管饱受争议,但她的两个女儿让她骄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专家陈建翔对此洞若观火:“虎妈虽然是在美国发生的,但毕竟反映了华人世界的一种情结,很有代表性,代表华人世界家长的共同心态,也就是非要成功的心态。”

陈建翔看透了妈妈们想要成功的心态,但他并不欣赏这种过于狭隘、功利的成功。2月16日中午,陈建翔特意召集了一些专家学者聚会,他们热烈探讨了将近四个小时。下午见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时,陈建翔依然谈兴不减:“我们的教育是怎么设计的呢?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只能有一种成功模式,都只能有一种教学培养方法,这种设计给绝大多数孩子带来极其不合理的压力,本来是不擅长的事情也必须去拼。”

每个父母心中都会有一个具体的理想,但大多数中国父母需要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帮助孩子打赢两场战争:一个是学业竞争和应试教育,一个是素质提升。“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孩子在竞争中取胜,所以中国的孩子不快乐,中国的孩子负担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席教授劳凯声认为,“关键是中国的教育制度本身是强调竞争的,因此很多家长一边批判中国的教育让孩子不快乐,另一方面所做的事情就是没有让孩子快乐起来。”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让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异化和对立,与教书育人的本意相异。不过,在陈建翔看来,尽管社会大环境难以轻易改变,但是父母完全可以避免卷入无谓的竞争:“孩子最大的成功是成就他自己,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把他最精华的部分显示出来就足以成就他一生。”

这并不是陈建翔一个人的看法。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他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连引起广泛争论的华裔“虎妈”蔡美儿也对媒体表示,她并不在乎孩子的成绩有多好、获得了什么奖项和成就,但非常在乎怎样帮助女儿实现她们的潜力,并让她们获得真正的自信。

在学习和应试之外,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成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峡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当下应该改变对成功的判断标准,不能太功利,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要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愉悦的成长空间。”

“享受”孩子

让孩子成就自己,意味着家长首先要真正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个性和禀赋,并给予尊重和保护。

劳凯声就认为,不要从小就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等,“那些到一定年龄自然会学的,应该教给孩子一些早期很重要的经验。”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还非常庆幸自己当年虽然带女儿上了很多培训班,但并没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事情,“她前后报了十几个班,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钢琴,一直弹到高中,拿到了九级证书。”

在英国皇家植物园,每当夏季荷花盛开时,总有大量学生报名来看晚间睡莲的绽放。在水边,孩子们穿上雨靴在志愿者的引领下,用手电观察那一朵朵睡莲绽放的情景,正是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传统:家长们不要求孩子一定考取钢琴几级,但一定会重视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的正当途径,坚持教育与生存劳动相结合。

在劳凯声看来,尊重和保护个性最重要的就是小心地保护孩子先天就有的每一次探究反射,培养孩子对于自然事物和人类行为的兴趣,“探究反射实际上是人类创造性的源泉,创造性不是能教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小心地保护。”

“作为父母,我们只是享受孩子。”国际赏识教育学会副会长魏建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家长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以花苞的心态给孩子以尊重、信任、包容、鼓励和提醒,这样的孩子才能够人格健全、幸福快乐。就连蔡美儿最终也意识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父母应该给予子女更多的个性尊重,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也在总结中国教育发展史后认为,幼儿教育跟人的一生发展紧密相关,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孩子的天性是人类进化千百年间形成的,应该给予尊重和引导,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孩子也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平等、开放,相互学习的环境,要互生互补互容。”

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36年7月出版的《童年的秘密》中说:“儿童带着新的活力进入了这个世界,这种活力不仅能纠正前辈的错误,而且能给世界带来新的气息。”在劳凯声看来,现在解决早教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成年人要向年轻人学习,家长要向孩子学习,老师要向学生学习,“不仅是年轻人要社会化,成年人也面临社会化问题,实际上是两代人现在面临共同社会化的问题”。

共同成长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调整和提高自己,以适应新的需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峡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父母要注意对于教育方法的调适,不要简单地与自己的成长背景比较。

勇于改变自己的“虎妈”,跟女儿做了朋友,成为更快乐的妈妈。然而,她的中国同伴们却未必全都如此幸运,很多甚至酿成家庭惨剧。2010年1月1日,一位名牌大学的浙江籍毕业生,因为不满母亲对自己管得太多,过多地干涉自己的人生,最终挥刀捅向生他、养他的母亲。就在此案发生的半个多月前,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一名初二学生也谋杀了母亲,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妈妈,请您尊重我的意见,还我一片蓝天吧。”

教育孩子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当妈妈们背过身去,主动成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陌生人时,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黑暗。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郑新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身心和谐,“要注意孩子当下的幸福和未来幸福的均衡。”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爱弥儿》中就认为:“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成就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从小养成健康自信、独立自主的个性,具备自我成长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能够正常处理成长中的事情。这种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考验着父母的教育智慧和勇气。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格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日本当代教育家、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先生就曾经告诫家长们,不要把学前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培养上。知识固然有用,但能够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性格、品德、习惯和爱好更是当务之急,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并将从根本上影响孩子。

陈建翔也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为了让儿子避免在无谓的竞争中受到伤害,他认为:“首先,孩子的生命和健康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心理健康;第二,无论孩子走哪条路,一定要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第三个是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适应人际关系的能力;第四,科学合理的理性的人生信仰;第五,掌握一套很好的学习管理模式。”

陈建翔也有纠结的时候,但他最终选择了不卷入战争,以免让孩子受伤害。虎妈蔡美儿曾经惧怕改变,但她改变后却发现自己是多么幸运。这样的教育智慧,每个人都可以有。★

猜你喜欢
虎妈新闻周刊家长
“虎妈”和“狼爸”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虎妈猫爸”
家长错了
虎妈和猫女
“虎妈”最不快乐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