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岩
大陆海岸线位列全国第一,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沿海常年风力达3到6级。上述条件使广东省成为中国海上风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广东省开始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受广东省发改委委托,由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已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按照规划,广东省近海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千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90亿度。
今年6月,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海上风电工作座谈会”上传出下半年将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据了解,此次招标预计于2012年上半年完成,总建设规模约150万千瓦到200万千瓦。新一轮的“海上争夺”即将再次展开。
虽然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经验,但时至今日,在一些风电场开发商眼中,涉足海上风电场,还需三思而行。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总经理张卫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建设海上风电场目前还存在很多不成熟因素,“成本太高,国家之所以进行招标也是希望能够将成本降低,以推动国内海上风电的更好发展。”
海上风电:不简单的“搬迁”
“建造海上风电场绝对不是将陆上风机简单地搬到海上”,比利时风电开发商C-power NV首席执行官马腾斯·菲利普这样介绍海上风电。
早在2008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便购买了一套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生产的1.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在渤海湾树立了一套海上风电机组,并称其为海上风力发电站。
该风力发电站位于离岸70公里的渤海绥中36-1油田。风电机组被安装在油田30米水深的一个导管架上。铺设了一条5公里长的海底电缆至绥中36-1油田的中心平台,使得这个海上风力发电站所发的电用于海上石油平台。
“机组在进行良好维护的情况下,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今年上半年,机组的可利用率一度稳定在95%以上。事实上,目前出现的都是一些小问题。”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项目部总经理郝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在的部门负责了该风力发电机组的海上安装施工等相关工作。建立中国第一个深海海上风电机组,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难得的经验。
在郝军看来,该风电机组的施工和管理完全是按照一个油田的规格配备的。因为原有船只在工程造价上虽然减少了装运船只方面的造价,但是在机组的维护上估计投入不少。
据金风科技介绍,该机组可看做是中国海上风电建设的起步,基于此机组的安装运行经验,对于设备制造和海上风电工程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经验财富。
在上海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博览会上,西门子、维斯塔斯、瑞能等国际风电巨头设计的海上风电机组,都在设计中加入了方便风机维修人员到达机组并可以在上面食宿的设计,有的还设置了供飞机停靠的平台。
“由于海上和陆上差异很大,维护海上风电机受到许多限制。”西门子风电海上风电业务亚太区总经理奥雷·海曼森说,由于风电机组立于海上,环境复杂,很多时候维修船只将人员送至风机非常困难。将维修人员送至风机再接回,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需要在机组上设计专门的区域以便于维修人员食宿。
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华表示,“在我们看来,能够做陆上风电,就不做海上风电。能够做近海风电,就不做远海风电。因为海上风电不仅仅是对风电机组设计的考验,对风电场的施工、设备等都是有特殊要求的。”
2010年7月,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被称为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其运营商便是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日前,该项目的二期工程——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二期(扩建)工程已经招标完毕,由上海电气中标并提供3.6MW风电机组。
示范项目着眼于“不亏损”
作为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于2006年经上海市发改委组织进行项目的招标,2008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始施工准备工作。
该风电场位于上海海域,其最北端距离岸线近6公里,最南端距岸线13公里,平均水深10米左右。招标上网电价为每度电0.98元人民币。
“目前陆上风电的平均造价在单位千瓦6000元〜8000元,而海上风电场是它的1.5〜2.5倍,这样的造价无疑带动了电价成本的增高。”早在2010年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周亚曾这样评述海上风电的电价问题。
而对于首个示范项目的成本问题,张开华表示,实际运营与四年前所做的项目概算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东海大桥项目最大的目标就是“不亏损”。他同时还透露,在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中只要主设备和塔筒的成本是可控的,整个工程的成本便是可控的。
马腾斯·菲利普则建议开发商更多地关注每度电的发电成本和整个生命周期的投入回报比。“中国目前所做的示范未能大批量推广,我们需要做到标准化,只有做到风机质量、合同、保险等的标准化,其成本才会下降。但重要的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多少风机能够屹立不倒。买一个风机可能需要400万欧元,但是其中平台、服务等也都是成本。风险是永远存在的,要确保每花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奥雷·海曼森认为,项目的资本性支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和海洋状况、水深以及距离岸边的距离。“要降低成本最大的收益就需要尽快实现发电。”
目前,国内风机生产商的海上风机生产能力已经得到了提升。华锐风电已于2011年7月生产出了5兆瓦的海上风机。金风科技在如东近海与响水潮间带的2台2.5兆瓦直驱永磁机组,分别于2010年8月与2011年2月并网运行,可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国内其他风机制造厂商也着力于海上机组的生产。2009年12月12日,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潮间带试验风电机组在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吊装完成;2009年11月,金风科技与江苏省大丰市政府联合建立金风科技大丰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在众多风机厂商纷纷家摩拳擦掌的同时,“大功率”也成为海上机组的一大特点。“海上风电大型化是一个趋势。”张开华这样评价。据悉,当前作为世界范围内海上风电“执牛耳者”,欧洲普遍采用3.0兆瓦和5.0兆瓦的海上风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指出,海上风电有可能成为一个竞争过度的行业。他撰文称,“海上风电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不够,技术储备不足,缺乏实际项目的运行经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