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德
七十年后,俄罗斯国家杜马终于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名义为卡廷事件作出结论,声明斯大林和时任其他前苏联领导人直接下令,屠杀上万波兰人,制造了卡廷惨剧。
这是继二十年前戈尔巴乔夫领导的前苏联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之后,这个国家面对历史真相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与历史学家的调查研究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态不同,俄罗斯国家议会的结论和声明,表明整个国家已就坦白历史罪行和错误达成一致。
卡廷惨案与法西斯的集中营大屠杀一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黑暗和残暴的一幕。两万多名波兰军政界人士、知识分子和公职人员,在前苏联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被集体屠杀。曾经,它被作为前苏联和纳粹德国互相攻击的有力证据。
经过约七十年的讳莫如深,俄罗斯终于作出了公开的历史性结论。有人说这是俄罗斯为了向波兰示好,有人说这是俄罗斯为了打击格鲁吉亚分离主义的策略,因为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不论目的如何,必须承认,真实地面对历史,面对自己曾经的黑暗、残忍和丧心病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难能可贵。
每个国家都有其历史传承。历史变化而又延续,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精神,往往是历史的累积。历史,就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凝聚的来源。国家要真实坦承地面对历史,其实就是国家对当下和人民负责,不让国民的感情建立在虚幻的谎言之上。
但历史最难保证其真实性的时候,往往正是和国家发生联系的时候。因为国家的自尊和虚荣,因为国家权力者的个人和群体需要,历史经常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还原历史真实,不但需要智识,更需要勇气,要和修改历史的既得利益者斗争,还要和被蒙骗的国民感情斗争。
秉笔直书,历来被视为历史书写者的高贵品质。这种品质的被赞美,正从反面说明了为历史保真是多么困难。国家的价值观、统治阶层的需要、人民的感情偏向、书写者的个人好恶,都可能成为使历史失真的因素。国家的价值观和国家权力拥有者的需要,是使历史失真的最主要因素,特别体现在现代史和当代史的书写中。历史书写的最吊诡之处,就在于越近的历史反而越难书写,越容易被篡改,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历史被篡改,不仅表现在对历史片段的掩盖,编造历史事实、夸大历史辉煌或苦难、拒绝承认历史黑暗、垄断历史书写权力、为历史研究设定禁区、以偏概全、内外有别,都是我们熟知的历史篡改手法。
去伪存真,坦然地面对历史,哪怕这历史代表着罪恶,也是一个国家可以为世界和她的人民所信赖和尊重的基础。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国家为历史错误而表现出的坦荡胸怀和深沉忏悔,每一次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都让人动容。但也有一些国家,缺乏这种勇气的坦诚,并极力试图把人民绑架在充满谎言的历史幻像之上,拒绝人民对历史真实的探寻和追求。
在卡廷事件的声明作出之后,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奇夫表示:“我们在其他国家同篡改历史的行为做斗争,如今在自己的国家,我们也亲眼见证这一幕。”这句话,值得每一个国家反观自身。
【原载2010年11月28日《长江
日报·长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