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

2011-05-14 13:37乐朋
杂文选刊 2011年5期
关键词:官位起跑线子女

乐朋

在中国基础教育的链条上,有一句口号异常响亮:“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许多孩子及其家长,都在起跑线上憋足劲拼速度、抢先机。由之带来一串教育怪象:择校热,争上重点名校,哪怕上幼儿园,也得上名牌,不惜一掷万金;幼教小学化,给呀呀学语的娃娃识字数数,学ABC,灌输知识,以求高人一头;辅导班、训练班和各色竞赛多如牛毛,以便让孩子赢得升学加分等等。结果怎样?孩子课业沉重,苦不堪言;家长经济负担骤升,压力和焦虑增大。那条无形的起跑线上的竞争,叫中国的孩子及其家长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诚如一些有识之士所指明的,起跑线说,其实是个似是而非的、忽悠人的伪命题。人生的成长、成功之途,十分漫长。如果将之比作田径运动,那么它就不是百米短跑或一百一十米跨栏,而是一场马拉松。所以,起跑线上的或快或慢,并不能决定最终的输赢,关键在途中跑和最后冲刺的能力。这样看来,起跑线上的输赢没有多大意义。中国的孩子及其家长在起跑线上费心思、花气力,反变做瞎子点灯式的“杯具”。

起跑线上的大投入、大比拼,给中国的孩子、中国的教育,赢足了脸面。举凡世界性的中小学生知识竞赛,我们都屡屡披金挂银,成绩显赫。然而,恰如古语所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赢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孩子,待到成年,当了硕士、博士或教授、研究员,却成绩寥寥,在终点线上输了。个中缘由,当然不止起跑线一端,但套用一位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评述来形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教育颇为贴切。这便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对象进行了一场错误的竞争。”

这样批评起跑线,并不是否定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起跑”作用。当然,中国的教育在起跑线上确实有问题,让我们的孩子起跑时就逊人一筹。输在起跑线上的地方,或有两处——

起跑线的不平等。广州市招办在今年的中小学招生考试意见中规定,海归人员子女、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国内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加十分投档录取。这不等于是在“拼爹拼妈”么?不是对公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利的侵害么?对多数公民子女而言,保送、加分政策的存在,不就使之输在了起跑线上么?

起跑线上又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现代快报》记者对南京市小学的调查报道说,一所小学的某班共三十六个孩子,当上班长、班委、小组长、课代表等“官”的,有近三十位。另一所小学的一个班,仅二十八人,各色“官位”几近每人摊顶“官帽”。管讲台、电灯,收拾课桌,擦教室门,收抹布,都设置了“台长”、“电长”、“桌长”、“门长”、“抹布长”之类的“官位”。该小学跨入了“全民皆官”时代!有位叫朵朵的小女生宣称:“我就是想当班长,官位高,可以管全班的人。”瞧一瞧,中国的孩子差不多个个是“官”迷,都在追求做有特权的“大官”。发生在起跑线上的“官位”竞争,对孩子的成长、成人,毒害何其深!这固然是成人世界权力至上、惟官是尊的熏染,但这些“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长大后真做了官又会怎样?起跑线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贻害无穷。这才是真真切切的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心灵、人格与现代公民的素质相悖,确为中国教育的最大失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国人许久。可是,倘把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比作起跑线,则我们的孩子倒真“输在起跑线上”了。教育价值观的谬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让中国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不轻!而转输为赢的契机,就在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真变革,以及与国际通行的现代教育理念、体制、机制的接轨上。

【原载2011年3月11日《湘声

报·读书沧桑》】

插图 / 重金培养 / 曹一

猜你喜欢
官位起跑线子女
Tomb-sweeping Day
品读
钱学森谈“人”
为官位吹
五行真经(9)
再论新生态环境下的“一切为民”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论语》(十五)
教育子女陋习
重归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