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丽花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241)
〔作者信息〕柳丽花,女,馆员。
传统观念认为读者活动是图书馆主流业务以外的部分,仅仅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而且,读者活动也往往活跃于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中,对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活动似乎仅限于每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日常的信息检索课。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读者活动的研究也从未成为热门话题,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读者活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1994年至2009年有1048篇文章,但确实以“读者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仅50篇,见表1。
表1.读者活动相关研究成果期刊分布状况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主要有讲座、展览、各类竞赛、征文、读者联谊等形式,有的图书馆网站上有专门的读者园地、读者沙龙等,可谓形式多样,但活动内容较为严肃,一般都与读书、学术有关,缺少生活性、娱乐性的读者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教学科研服务。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以年轻的学生为主,活动内容当然也可以生动活泼,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娱乐观。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无论是讲座、展览,还是竞赛都在图书馆自己的地盘进行,虽然有些图书馆利用了网络这个工具,但依旧局限于图书馆的范围,缺少走出去的意识。每年举办读者活动的次数不多,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尤其是与国外图书馆相比,相差很大。
通常一次读者活动结束之后,负责人会给出一个类似于“接待XX参观者,收到XX来稿”之类的报告,但很少人关心读者活动之后图书馆到底发生了什么?图书馆的读者流量有无增加?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有何变化?等等。给人的感觉是轰轰烈烈的开头,悄无声息的收尾。不仅如此,对已经举办过的读者活动也很少梳理,笔者访问了十几家知名大学图书馆网站,不出意料,很难在网站上找到图书馆历年读者活动列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读者活动的游离性,负责人自己也并未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图书馆业务。
一直以来读者活动都游离于其他业务部门之外,并没有很好的与图书馆其他业务相融合,似乎活动就是活动,业务就是业务。如今有些图书馆把读者活动成立单独的部门负责此事,这样虽有专人负责,但却在无形之中把读者活动从其他业务中剥离出来,独立于图书馆其他业务之外,使图书馆其他业务部门感受不到读者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也未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似乎是关起门来搞活动,图书馆举办了哪些活动无人知晓。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年轻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网络依赖度较大,对图书馆感情淡漠挑剔。面对这样的读者,图书馆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读者活动,主动出击,通过开展多样的读者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1〕,贴近学生,影响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2〕”。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情报职能方面开展的文献检索课、情报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履行教育职能方面却逊色许多。读者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也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图书馆必须认识到读者活动不再游离于图书馆主流业务之外,而将成为另一项重要业务。
图书馆的读者活动需大胆跳出图书馆的有形范围,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在此,笔者试提出SOPP,仅以抛砖引玉。
SOPP(Student Organiz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即学生组织合作计划,是指导图书馆与学校学生组织合作,通过SOPP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延伸到图书馆之外。
图书馆派出专门人员全面了解学校的学生组织、团体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组织、团体,图书馆提供不同的服务,如邀请一些学科专家进行讲座,或举办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同时推出与讲座或活动内容相关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了解学生组织、团体有哪些活动,图书馆参与到其中,尽所能及为学生提供帮助等等。以上这些活动都不限于在图书馆内,而是图书馆员深入学生活动现场,向读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度,从而提升图书馆的人气。
有些公共图书馆如佛山市图书馆、湖北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萧山图书馆则把读者活动交给各业务部门,这样既丰富了读者活动的内容,也为各业务部门尤其是平时不接触读者的内务部门提供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也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图书馆,理解和支持图书馆工作。例如根据阅览室经常有读者占座、一人取多本书刊的情况举行较大规模的辩论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率偏低的现象举办诸如“外语角”一类的活动,推动外文资料的利用。此外,还要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打造品牌活动。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收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开展咨询活动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扩大读者活动的范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图书馆的形象。
读者活动作为图书馆的“外向型”产品,其成败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声誉形象,因此,要注重读者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强调策划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高素质的人才、稳定的读者群,有能力和条件策划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另外,在注重策划的同时强化图书馆员的细节意识、服务意识,通过积极的人性化的服务弥补策划中的硬性不足〔3〕。
读者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读者图书馆意识、构建图书馆与读者和谐关系、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与知名度的有效载体〔4〕。随着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必将走向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业务。
〔1〕潘欣.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对比与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65-68.
〔2〕范宝民,史敏,李志鹏.大学生与图书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蔡晓川.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当代图书馆,2007,(4):45-47.
〔4〕蔡冰.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图书馆学刊,2009,(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