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引热议:子女尽孝还需法律来保障?

2011-05-09 05:20蓝风
妇女生活 2011年5期
关键词:张云张健子女

蓝风

编者按

当今社会,成年子女远离父母的情况非常普遍,“孩子常回家看看”,是空巢父母们的殷切期盼,然而由于诸多现实问题,有些子女即便想“经常回家”也很难做到,比如工作忙,没时间,比如因交通原因出行困难或经济困顿难以成行,等等,致使父母缺乏亲情抚慰,寂寞孤独。前不久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对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权益给予了关注,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假如该条款正式成为法律,今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起诉,法院会立案审理。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回家看看”应是子女基于血缘亲情、不附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行为,如今却要用法律来保障,有没有必要?法律又能否保障孝道?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

一次心灵震撼

“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的消息首次在网上公开时,在武汉工作的张健正跟远在深圳的女友通过QQ聊天,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约会——张健计划趁春节假期去深圳看望女友,火车票都订好了。就在两人聊得火热时,一条腾讯新闻映入张健的眼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子女“常回家看看”被写入修正草案。张健立即点击查看详情,看罢先是一愣,接着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东北老家的父母。就在一个月前,父亲打电话问张健春节如何打算,他想都没想便说要去深圳看女朋友。父亲迟疑地问:“不能带她回家一趟?”他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们还没到那个程度呢!再说,我们早就约好了去深圳欢乐谷游玩。”父亲似乎有些失落,但还是爽朗地说:“那你们去玩吧,开心就好!”

挂断电话张健就上网跟女友聊天去了。女友纯子是他在网上认识的,很谈得来,网聊了三个月,张健请年休假去深圳跟纯子见面,竟一见如故。分别后他们彼此思念,相互牵挂,便策划了春节的相聚。

如今,“常回家看看”可能被写入法律,张健不觉心头一颤:是啊,自己有多久没“回家看看”了?粗略一算,将近两年了。最近一次回去,是前年春节。去年因为公司赶工全员加班,回不去,那么今年呢?他突然有些愧疚。对话框里女友不停地问他怎么不说话,他回复:有点不舒服……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起诉……”草案条文让张健触目惊心,他不是害怕被法律制裁,他知道视他为心肝宝贝的父母不可能告他,他只是突然间有种特别的愧疚:“常回家看看”都写进法律了,说明如今子女不常回家的现象已经很普遍,那可是不孝啊!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百善孝为先,当子女的怎么可以不孝呢!就在这种反省和自责中,张健对父母的思念也格外深切。他连忙拿起电话往家打,告诉父亲他打算回家过年,没想到父亲竟激动得大喊:“健儿他妈,健儿要回家过年啦!”接着就是父母你一言我一语地嘱咐他路上要小心。整个过程中,父亲的笑声一直不断,仿佛买彩票中了大奖一般。放下电话,张健才发现自己已经落泪了,不知是愧疚、感动,还是高兴。

“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的消息,同样也触动了“京漂”余洋。余洋当年是放弃家乡悠闲的工作进京闯荡的,理由是家乡的小城太闭塞、太落后,连家像样的电影院都没有。相比之下,京城是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让她眼花缭乱。很快,她融入了京城的生活,一遇节假日就跟同龄的哥们儿姐们儿玩得不亦乐乎。每次接到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父母叫她回家看看的电话,她总有说“不”的理由,比如单位加班,比如节假日票不好买,比如手头紧,不想把钱扔在路上,等等。当网上热议“常回家看看”的话题时,余洋心里咯噔一下,悄悄在心里反省:真的有那么多理由不回家吗?不!那全是借口,真正的理由是自己太贪玩,心里没有父母。她觉得如果说她的这种行为违法,似乎有些过,但说她不孝,她很认同,毕竟父母对她有养育之恩,如今日渐衰老,需要她。这么想着,余洋心里一阵难受,几天后便找个机会跟同事调休,回了一趟家。她还决定,以后每年都要挤时间回家一趟。

一个两难抉择

吉鹏是广州一家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主管,当“常回家看看”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时,他和办公室的同事们也自发地热烈讨论了一番。有的同事说:“什么世道!看自己的亲娘老子还需要法律约束吗?”另一个同事似乎很担心:“天哪!以后要是不常回家,岂不要犯法?”吉鹏则愤愤地骂了一句粗话:“扯淡!”他之所以愤怒,是有原因的——几个月前他回了一趟家,就因为耽搁了一天,给他带来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

那是几个月前的中秋节,适逢父亲六十大寿,吉鹏利用三天法定假期回家给父亲做寿。在吉鹏的老家,老人过六十大寿一般都非常隆重,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不回家操办寿宴是说不过去的。父亲的寿宴办得热热闹闹,老人家的脸上乐开了花。吉鹏回家这一趟,连路费带给父亲买礼物、办酒席,花了近万元,差不多是他两个月的工资,但他觉得很值,因为父母都很开心,他心里也很自豪,觉得父母没有白养他。可回公司上班后他就开始懊恼了,因为他没能及时买到返程票,耽误了一天行程,上班晚了一天,就因为晚了这一天,他损失了1万元钱——按公司规定,每位员工年终有全勤奖1万元,缺勤一次全勤奖就没有了,这是公司规定,没道理可讲。新年伊始,看到同事们都拿到了1万元全勤奖,吉鹏气得干瞪眼。远在家乡的父亲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连忙嘱咐他:“过年你就别回来了,票难买!”

2011年春节吉鹏真的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公司临时要加班,过年只有四天假,他怕万一不能及时赶回来上班,2011年的1万元全勤奖金又要泡汤。他一年才挣几个1万元啊,想想就心疼。除夕之夜,孤零零待在宿舍里的吉鹏愤愤地骂着公司不合理的土政策:“凭什么说加班就加班,说扣钱就扣钱啊?烦了老子炒你的鱿鱼!”可骂归骂,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也只能委屈自己那颗思乡的心了。自己委屈还不当紧,让吉鹏心痛不已的是,已经年迈的父母也跟着他受委屈。常言道,养儿防老。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了大学,实指望能靠他过上好日子,可现在一家人连过个团圆年的愿望都实现不了。想起这个,吉鹏就忍不住骂娘。

跟吉鹏相比,“常回家看看”对于在浙江义乌打工的肖露来说更加两难。肖露是家中独女,家在广西,中专毕业后她在义乌找到了工作,后来与同事许严——来自甘肃的小伙子相爱、结婚,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小日子虽不宽裕,但小两口恩爱和睦。可双方父母对他们的婚姻并不认同,原因是两人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都希望他们回家相亲,将来可以绊住脚步,踏踏实实在家陪伴父母。可老人的旨意最终敌不过爱情的力量,两人还是在异地他乡安下了“营寨”,平常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可一到逢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就会出现不和谐音符。

2010年春节是两人婚后第一个春节,许严当然想带新媳妇回家见公婆,可肖露也想带新姑爷回家拜见自己的父母。两人争执不下,后来为了公平起见,决定先回肖露家再回许严家。那个春节他们休假7天,在路上走了5天,在各自家中仅待了一天,疲惫不堪,还花掉了一年的全部积蓄。2011年春节前夕,两人很早就开始为回去看望父母做打算,可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他们发现,要想省钱省时,必须做出牺牲。许严提出,干脆各回各家,肖露却不干,说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她不想跟老公分开。还有个选择就是俩人一块儿,一年回一个地方,轮流。这样两个年轻人倒是不用忍受分离之苦了,可双方父母却要两年才能见他们一面。因此,如今只要一提起“回家”二字,肖露就会觉得心酸。

尽孝之路千万条

干了一辈子新闻工作、从报社退休的张双林是位开明豁达的老人。他的独生儿子毕业后在家乡和天津同时找到了工作,张双林手一挥,说:“你去闯自己的吧,不要考虑我们!”他知道儿子在天津工作更有前景,不愿拖儿子的后腿。

儿子张谦果然出息,几年后干到了一家私立医院的外科主任,成了外科“一把刀”,并很快在天津娶了媳妇买了房买了车,只是非常忙,几乎没什么假,即使休假,一有疑难病人需要他,一个电话他就得立即上岗。没有休假就不能回家看父母,这让孝顺的张谦非常为难。为了弥补心理上的愧疚,他不断地给父母寄钱寄物,但还是难抑愧疚之情。

2011年春节前夕,“常回家看看”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大讨论,张谦自责地给父母打电话,说:“现在‘常回家看看都要被写进法律了,像我这样天天忙工作回不了家的,将来可能要违法了。”张双林老人听罢,爽朗一笑说:“你都想哪儿去了!当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有出息的孩子肯定事务缠身,什么事都很难两全其美呀!不过,你不能‘常回家看看,我们不是可以常去你那看看嘛,反正现在我和你妈也没事,身体也不错,就当去旅游了!”张谦一听高兴得不得了:“我也正这么想呢,就怕你们不乐意,既然你们愿意来,我现在就给你们订机票!”

今年春节,张双林夫妇早早收到了儿子给他们订的飞机票。他们大包小包买了家乡的土特产到天津看儿子。有老伙计笑话他:“过去是儿子看老子,现在是老子看儿子,这世道真是变了!”张双林老人乐呵呵地说:“不管世道怎么变,孩子的孝心没有变!”

是的,只要那份孝心在,是不是“常回家看看”并不重要。远在美国纽约的张云也用自己独特方式证明,“常回家看看”并不是唯一的尽孝方式。

当初张云为追随爱情远渡重洋时,父母哭红了眼睛,张云也哭成了泪人儿——如此远隔重洋,见一面该有多难?去美国第一年,张云控制不住对亲人的思念,不顾一切地回了一次家,旅途劳顿,耗资巨大。后来哥哥教会了父母上网,她就开始在网上跟父母聊天、视频。因两地有时差,她保持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经常早晨5点起床,打开电脑就能看到远在家乡的父母,向他们嘘寒问暖,跟他们唠唠生活中的琐事趣事,彼此分享着快乐,分担着烦恼。她还办了一个电话套餐,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花费跟在国内打市话差不多。现代科技让张云深切地体会到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拦她那颗孝顺的心和那份浓浓的情。

今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6点,在隆隆的鞭炮声中,张云远在湖北武汉的家里摆上了年夜饭。在摆满各色佳肴的圆桌对面,放着一台张云从美国寄回来的大屏幕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一家人可以跟大洋彼岸的张云“面对面”。张云也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欢聚一堂的亲人们,分享浓浓的年味。“Cheers!(干怀)”一片欢腾的举杯声中,远隔重洋的一家人吃了一顿别样的年夜饭。

张云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通过网络她找到了尽孝之道。而与父母同住一城的民营企业家秦学林,却是因为时间关系也不能“常回家看看”,他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孝心呢?

秦学林在市郊开了一家化工厂,厂里要争取项目,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太多太多的事要他操心,所以他天天有会,三天两头出差,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住在市区只相距十几公里的父母,甚至和父母难得见上一面,两位老人常常抱怨,他也心怀愧疚。

去年重阳节前夕,他无意中看到一家旅行社打出“银发游”的广告,马上打电话去咨询。“老人们退休在家比较寂寞,又舍不得自己花钱出游,子女不如送上一份旅游做礼物,比送钱、送补品更能让父母开心。子女没时间陪伴没关系,让老人自己结伴出游会有更多的快乐,况且我们有专业的护理、保健医生全程陪同……”接待小姐的话一下子打动了秦学林,他当即给父母报了“千名老人下江南”华东五市十二日游。父母收到儿子百忙之中送来的节日礼物,心里十分安慰,特别是那趟旅程让二老非常开心,他们渐渐爱上了这种融入社会的养老方式,不再唠叨儿子不陪自己。而秦学林更是为找到了一种别样的尽孝方式而惊喜。不久,他又在市里的老年大学给父母报了名,还在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给他们办了会员卡。尽管没花多少钱,父母却心疼得不行,母亲还专门给他打电话:“别再为我们乱花钱,心里有我们就行。有时候抱怨你不回来,也是担心你、牵挂你,并不是想让你给我们花多少钱……你也多关心关心自己,别太累了……”秦学林潸然泪下,他明白,父母想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其实更多的是对子女的牵挂,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啊!

亲情才是根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世事如何变幻,子女“常回家看看”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如今,“常回家看看”要被写进法律,进行“强制执行”,不能不让人深思。这至少说明,如今大多数做子女的回家不够“经常”,老人们生活很孤单。

据统计,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全国老龄办曾发布《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指出,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是精神慰藉,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且不论媒体上报道的《老人死在家中多日才被发现》的新闻是不是特例,就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空巢老人”,其生活之孤单、对亲情的渴望之殷切,便令人动容。一位黄姓老太太,被人称为“晒核桃的老人”。她有儿有女,但都不在身边,逢年过节也都给她寄钱寄物,却极少回家看她。人们经常看到老人孤零零地搬出子女们寄给她的核桃翻晒,然后坐在成堆的核桃中迷离地望着远方。还有更过分的,一位姓张的老太太,女儿经常在她居住的小区跟别人打牌,却一连数月不去看她一眼,老人气得要告女儿。

其实,还真有起诉子女不看望自己的父母。前不久江苏某市就有一位80岁的老教师把小儿子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小儿子总借口太忙不回家看望他。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协议:小儿子每周探望父亲不少于一次,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两小时。可赢了官司的父亲真的就赢了吗?还真不好说。你想啊,小儿子即使严格按照判决来执行,亲情还是原来的味道吗?不过,尽管法律保障的亲情可能会变味,但最起码能够通过法律判决引导社会舆论,倡导行孝风尚。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阎真便认为,“常回家看看”是一个道德问题,子女看望父母是一种情感需求,即便诉诸法律,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但它是一个道德要求,为一部分老人提供了最后的办法——实在走投无路时可以诉诸法律,所以,这个法律可能最主要是想达到一种道德引导效果。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父母都是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的,不会轻易拿起法律武器。所以,法律只是为孝道画了一条底线,真正对孝道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情,是血缘之亲。时评作者熊传东说,除了用法律保障老年人权益,更应该在全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唤醒年轻一代的“尽孝”意识,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但子女尽孝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无法回避。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因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想“常回家看看”,却有心无力,如果一刀切地以法律手段强制他们必须“回家”,似乎也不妥当。所以,不断开拓创新,找到新形势下适合自己的尽孝方式尤为重要。

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玉忠说,满足父母真正的精神需求,才是孝道,不能简单地用一年回家几次来衡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姜向群教授则说,现在对老人的孝,应该改变形式,更注重尊重与沟通。孝心只有一个,但孝道却有千万条,比如经常打电话、写信、发邮件或者网聊,比如让有行动能力的父母到子女身边……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用心行孝,假如每个人都能用心、用情、用爱来孝敬父母,以法律形式强制规定子女一年必须回家几次也就没有必要了。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张云张健子女
A Clever Bird
张健书法作品
Tomb-sweeping Day
张健书法作品集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豪华墓地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会说话的树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