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不同覆膜方式高效栽培技术效果初探

2011-05-07 11:06纪晓玲岳鹏鹏刘建华雷锦银
水土保持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全膜绿豆利用效率

纪晓玲,岳鹏鹏,张 静,刘建华,雷锦银,张 雄

(1.榆林学院,陕西 榆林719000;2.榆林市横山县农技服务中心,陕西横山719100)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和水土流失是制约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绿豆是陕北地区传统农作物之一,药食同源,营养和保健价值很高,并且是该区出口创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受传统粗放种植习惯的影响,该区绿豆耕作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而不稳。随着绿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干旱态势的日益加剧,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绿豆高效栽培技术对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特色产业富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地膜覆盖是一项用人工方法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栽培技术,能够收到明显的保温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由于其显著的增产作用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2],已成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易旱地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3]。国内对绿豆覆盖栽培的研究较少,覆盖方式相对简单,陕北地区更缺乏成熟的技术模式和深入科学的数据对比。

本文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覆膜方式对绿豆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纯收入的影响,初步筛选适合陕北地区高效益的、易操作的绿豆覆膜栽培技术,为促进该区绿豆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农技站实验基地的宽幅梯田进行。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草原气候,海拔890~1 534.9 m,无霜期约146 d,年平均光能辐射总量139.23 kJ/cm2,年平均日照时数2 815 h,年均气温6.2℃,年平均降水量在390 mm左右,多集中在7-9月三个月。试验区为典型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以黄绵土为主,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为1.37 g/cm3,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等为主,一年一熟。2010年实验地区绿豆生长季5-9月的降雨量分别为25.7 mm、44.0 mm、11.3 mm、114.1 mm和50.5 mm。其中,7月降雨偏少,遭遇干旱、高温20多天。绿豆叶斑病轻度发生,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供试的绿豆品种为当地大面积使用的榆林大明绿豆。于2010年5月20号使用农机在覆盖后等距穴播,9月23号收获。

试验共设如下4个处理:全膜覆盖(QM):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垄高10-15 cm,穴播绿豆;垄膜覆盖(LM):垄高15 cm,仅垄上覆盖地膜,膜测沟播绿豆;双沟覆膜(GM):垄高10 cm,垄上“W”型双沟覆膜,“W”沟播绿豆;露地(CK):无覆盖,直接将绿豆穴播于4 cm土壤中。各处理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 18 m2,6行区,田间管理一致。各处理种植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各处理覆盖种植示意图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水分测定采用烘干称重法,在绿豆播种前和收获后对各小区0-100 cm土层进行土壤水分测定,以20 cm为一个土层单位取样。水分利用效率WUE=产量/(播前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收获后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于绿豆生长的花荚期(8月23号)用直尺测定株高,用游标卡尺测定茎粗。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取5株考察每株结荚数、荚粒数,各小区绿豆加上样本晒干、脱粒计算百粒重和小区产量。

实验数据用Excel计算分析,SPSS 13.0进行t检验,各图表中的数据为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覆膜方式对绿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处理绿豆生长发育状况见表1。从表1可知,各种地膜覆盖方式下绿豆茎粗较对照增加。其中,LM、GM和QM茎粗分别较对照增粗0.18 mm、0.23 mm和0.22 mm;株高分别较对照高2.14 cm、6.24 cm和10.06 cm。从经济性状上看,LM、GM 和QM处理的绿豆平均单株荚数均明显多于对照,其中平均单株荚数以QM 最多,达42.20个,较对照多出19.20个;各覆膜处理下绿豆的平均荚粒数亦均多于对照,LM、GM 和 QM 比对照分别多出0.3粒/株、1.1粒/株和0.05粒/株;覆膜处理的百粒重较对照有同样的效应,LM、GM 和QM 比对照分别多出0.09 g、1.4 g和1.12 g。总体来看,3种覆膜方式对绿豆经济性状和生长性状均有正向促进作用。

表1 不同处理绿豆的生长发育

2.2 不同覆膜方式对绿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绿豆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很大(表2),t检验结果表明处理间F=7.871,P=0.004<0.01。表2显示,LM、GM和QM 与对照CK比,增产率均达到了100%以上。比较3种地膜覆盖方式,以LM 的增产效应最大(112.59%),双沟覆膜居中,全膜覆盖最低,但3种方式间无明显差异。

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以 LM 最高,达2.96 kg/(hm2◦mm),其后依次是全膜覆盖栽培和双沟覆盖栽培,分别为2.40 kg/(hm2◦mm)和 2.29 kg/(hm2◦mm),均远高于对照 1.32 kg/(hm2◦mm)。以上结果表明,绿豆覆膜栽培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垄膜覆盖可能由于其营养体适中,植株蒸腾量相对较小,而封垄后田间蒸发量与其他两个覆膜差异不明显,加之其产量表现又较好,故其水分利用效率在3个覆膜处理里表现较高。

表2 不同处理下的绿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3 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绿豆的经济效益分析

覆膜处理由于增加了地膜和人机工投入,总体投入水平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全膜覆盖处理两项投入均明显增加,因而增加幅度最大,GM处理次之,LM处理则最低。纯收入以LM处理最高,达9 460.3元/hm2,其后依次是GM、QM 和对照。垄膜覆盖处理与露地栽培相比较,投入高出1 678.5元/hm2,产出高出 5 778.9元/hm2,产出与投入相减,净收入高出4 091.4元/hm2。其产投比达3.02,在4个处理中为最高。而QM 处理,由于其投入明显增加,产投比仅为1.84,甚至低于露地栽培(表3)。综合来看,LM处理表现出明显的节本增产效应。

表3 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绿豆的经济效益分析

3 结语

研究表明,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使作物的干质量和株高较对照均有很大提高[4-5]。本研究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均能显著增加绿豆的株高、茎粗、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

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6-7],提高地温[8]、保水抗旱[9]、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10],改善了土壤养分供应环境[11]。很多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和产量[2,12-13]。绿豆地膜覆盖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描述简单的覆盖技术,但表明了地膜覆盖可以提高绿豆产量[14-16]。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覆膜方式均能显著提高绿豆产量(P<0.05),3种覆膜方式绿豆产量无明显差异,垄膜覆盖、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的产量比CK分别提高了112.59%、104.90%和100.27%;垄膜覆盖、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比CK分别提高了124.24%、73.48%和81.82%。产量水分效应均以垄膜覆盖效果表现最好。

地膜覆盖种植增产增收效果显著[17-18]。本研究表明,垄膜覆盖、双沟覆膜和全膜覆盖纯收入较对照分别增加156.98%、116.22%和64.98%,其中垄膜覆盖栽培方式表现出明显的节本增产效应。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地膜覆盖方式中,LM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投比都高于 GM和QM。同时,垄膜覆盖技术相对简便易行,易于实现农机农艺配套;由于其播种在膜侧,还可省去播种后放苗的繁琐劳动,易于被广大农民接受,因而极具推广应用前景。应采取研究与试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以完善,积极开发适宜的小型农机具,逐步扩大其推广应用面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上研究结果只是一年的定位试验研究结果,绿豆覆盖栽培还需进行多年多点试验,以求经历不同气候年型。关于覆盖栽培节水、增产的生理生化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朱彦博,程志斌.薄膜地面覆盖对土壤环境及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1989(3):29-31.

[2] 金胜利,周丽敏,李凤民,等.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土壤水温条件及其产量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2):28-33.

[3] Li F,Wang P,Wang J,et al.Effects of irrigation before sowing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on yield and water uptake of spring wheat in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4 ,67(2):77-88.

[4] 吕强,熊瑛,陈明灿,等.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1):86-90.

[5] 梁美英,卜玉山,李伟,等.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5):426-431.

[6] 曹正梅,董树亭.覆膜栽培玉米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4):489-492.

[7] 段德玉,刘小京,李伟强,等.夏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4):6-9.

[8] 王俊,李凤民,贾宇,等.半干旱地区播前灌溉和地膜覆盖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4,24(1):77-82.

[9] 刘小兰,李世清.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膜覆盖研究概述[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198-206.

[10] 宋秋华,李凤民,王俊,等.覆膜对春小麦农田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22(12):2125-2132.

[11] 李世清,李凤民,宋秋华,等.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05-209.

[12] 李洪勋,吴伯志.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效应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3(6):46-48.

[13] 党廷辉,郭栋,戚龙海.旱地地膜和秸秆双元覆盖栽培下小麦产量与水分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0-24.

[14] 马树庆,王琪,郭建平,等.东北地区玉米地膜覆盖增温增产效应的地域变化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66-71.

[15] 曹荣保,武治兴,姜凯喜.旱地绿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1999(5):41-42.

[16] 李斌,李变梅,崔峥嵋.旱地地膜覆盖绿豆高产技术[J].山西农业,2004(1):23.

[17] 孔庆全,赵存虎,贺小勇,等.绿豆地膜覆盖栽培效益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34.

[18] 李世兰,许正辉,阎彦梅.互助县小麦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59.

[19] Wang X,Li F,Jia Y,et al.Increasing potato yields with additional water and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5,78(3):181-194.

猜你喜欢
全膜绿豆利用效率
小绿豆变身记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绿豆成长记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4年武山县全膜玉米测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