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网络教学新模式

2011-05-04 02:48
图书馆学刊 2011年7期
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学科

刘 盈

(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433)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诸如创新体制与机制,向多功能、广学科、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必须积极推进面向教学科研的业务流程重组,打破以“馆藏为中心”的内部管理机制,主动介入和参与教学科研,重新设计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方式,实现读者获取信息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图书馆服务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可归纳为人才、技术、服务、手段、目标五位一体(见图1)——即以学科馆员为主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为手段,以个性化服务为表现形式,以提高资源使用率为评价指标。

1 馆员学科化

1.1 学科馆员的概念与内涵

学科馆员制是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包括3个方面的涵义:人(熟悉和精通一至多门学科知识,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针对性服务的文献信息馆员)、事(与某个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对口联系,为其主动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物(为加强学科服务工作的管理而专门设置的一系列制度)。

1.2 学科馆员的职责与作用

学科馆员的主要功能是双向沟通与交流,即图书馆要明晰学科用户的需求,同时让用户了解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与可提供的服务。其职责与要求主要包括: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指导并参与对口院系的文献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培训指导;按学科专业对相关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提供专题性二三次文献;提供定题跟踪服务和决策参考等;让院系教师及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如图书采访、资源荐购、书刊导航、文检课教学)。

通过这些方式,加强图书馆与院系间的联系,建立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桥梁,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全面、专业、及时、准确的文献资料和信息导航,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 技术集成化

2.1 Lib 2.0技术

①Blog:通过为用户提供Blog空间,吸引用户参与学科服务,形成互动社区,用来推荐资源、公告信息、交流互动。

②RSS:根据用户明确的信息请求或对用户个性化习惯的分析,自动搜集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并在适当时候传递到用户的邮箱或电脑桌面上,从而减少用户搜索的工作量,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③Wiki:为学科馆员和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共同创作平台,通过互动、集体参与方式积淀知识、共同创作,以此构建学科专题知识库。

④Tag: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Tag,自行对内容进行组织,其核心价值在于“分享”,更符合用户需要及便于联系和沟通。

⑤Open Source(开放资源):包括开源软件、开放应用程序接口、开放资源内容和开放标准规范。

⑥InstantMessage(即时通信):如QQ、MSN等,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多用于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2.2 异构跨库检索平台

整合各类数据库资源,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检索语言,实现用户对本地和异地、各种不同结构资源系统的同时检索,克服因检索标准与使用方式不同而造成的重复操作、反复搜索、耗时费力且查准率和查全率都难以保证的弊端。

2.3 学科导航

以学科为单元对相关网络学术资源进行搜集、评价、分类及整理,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和动态链接、学科资源数据库、检索平台等,为用户提供网络学科信息资源导引及检索导航系统,方便各学科用户查询本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快速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和国际动态。

2.4 与校园信息化平台无缝整合

在信息化校园建设中充分考虑各不同学习模块的特点与优势,体现其统一入口、课程与资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特点,做到一站式地解决读者自入学、课程学习、考试到毕业等全部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3 咨询协同化

3.1 资源共建共有

整合系统或地区内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系统内或地区内进行资源集团采购;资源建设分工协作,并在参与馆内共同享用;建立集成各种相关资源与服务的平台,如统一的网络系统、认证平台、学习中心等。这些系统或平台要体现出方便性(用户友好,便于使用)、明确性(明确告知所能提供的资源与服务)、针对性(针对特定用户、特定需求)、可扩展性(与第三方系统的互通、互用)等特征。

3.2 服务同供同享

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形式,实现资源与信息在系统或地区内的同供同享。首先应完善标准与规范。合作之初就要制定相关条例与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对这些标准与规范不断完善,进行经常性的评估与选优,逐步建立一套先进的、可操作的图书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的标准与规范,以保证协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提高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其次要统一编制切合实际的文献检索课教材、课件;合作开展虚拟参考咨询,利用平台进行实时参考咨询。

3.3 相关注意事项

3.3.1 业务流程重组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协作式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必然会对图书馆的体制、机制带来影响,可能会对图书馆业务流程提出重组需求,图书馆要理解并顺应这一趋势与要求。

3.3.2 利益均衡,互利互惠

对于松散型的图书馆联盟而言,各校、各馆均属于完全不同的法人。馆际之间存在着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以及资源、人员等方面的不平衡,因此合作过程中必须首先建立适当的补偿或奖励机制,采取互利互惠的方式进行。

4 服务个性化

4.1 涵义

包括服务时空的个性化(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服务);服务方式的个性化(能根据用户个人爱好或特点来开展服务);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所提供的服务能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服务个性化要求图书馆树立读者至上的观念,积极思考、评估、搜索、发现读者的需求、行为、兴趣、爱好和习惯,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兴趣、满足需求,使信息与用户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

4.2 主要形式

4.2.1 协助分校、系部、学校等其他部门进行资源建设,这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责。

4.2.2 课题服务。图书馆应主动介入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项等过程,如课题先进性检索、课题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编制专题索引,编撰高水平、集成化的专题资料,为领导决策或科研立项、成果验收与鉴定等提供全面、科学的文献依据,为学科带头人、教研骨干等重点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服务等。

4.2.3 信息推送。通过RSS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订阅服务,将其所需的信息资源内容聚合到一起,直接推送到读者面前,为其提供使用方面的便利。

4.2.4 电子教参服务。电子教参平台通过整合图书、期刊、论文、学科资源、统计数据、研究报告、图片、视频剪辑等,把授课教师、大纲、进度、要求以及指定教学参考书、课程相关的学习网站等集成在一起,方便教师备课和上传各种类型的文件,学生可以不拘时间、地点获取与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进行网上课程学习与交流。

4.2.5 学科导航。图书馆依照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建设目的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以及可覆盖国内外本学科权威专业信息资源的规范性导航系统,实现以互联网为信息共享平台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4.2.6 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是在图书馆建设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方面。从本单位已建特色数据库的使用统计均能看出这一点。

5 资源可用化

当今图书馆正面临着从资源拥有型向资源使用型的转化,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评价指标也从拥有资源的数量多少转变为评价其资源利用率高低。因此,图书馆应建设针对用户需要的资源,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读者使用,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果。

5.1 分析影响资源利用的因素,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数字资源的使用过程,是资源(供方)与读者(需方)通过网络、图书馆及工作人员(均为媒介)发生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问题,均会影响资源使用率。

5.1.1 资源因素

①内容:资源的科学性(覆盖面、数据来源、内容、更新频率与时滞、标准化与规范化、数据库间重复度、收录年限等)和针对性(针对用户、层次、学科等)。

②形式:数据库的查询与处理(途径多少、自然语言或规范语言、检索结果的处理、统计功能等)、繁简度(各数据库的分类、在网页上的排列规律、检索方法与平台的统一性、各数据库之间的重复度等)。

5.1.2 读者因素

①不愿用:读者应用水平(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资源的难度之间差异)、心理(教师课时量、学校文化氛围、学生学习目的等)、阅读习惯(对实体书刊、数字期刊的偏爱)等问题。

②不会用:读者信息获取能力水平低、不熟悉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无法准确说明自身需求、不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等。

5.1.3 图书馆因素

①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无法提供深层次服务,这是制约图书馆发展及资源使用的重要因素。

②网络环境问题:如服务器配置过低、购置资源并发数过少、网络带宽过窄等。

③IP地址限定:数字资源提供商对授权使用范围做出严格限制,大都规定在局域网内使用。

④经费限制:有些馆只购置数据库的部分专辑、部分权限或仅仅购置题录或文摘。

⑤缺乏数字资源的科学组织和揭示:如仅在图书馆网页上按书目、数据库及网络资源等名称罗列展示,实行“粗线条”式的组织和管理。

⑥平台不统一:各种数字资源各有不同的平台、提供的检索渠道各异、对结果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⑦专业设置:由于专业调整较频繁、学科结构不稳定、易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难以保证连续性和系统性,新增专业或学科难有足够的文献信息保障。

⑧参考咨询与用户培训质量不高:参考咨询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单一,所提供服务缺少针对性;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文检课,有些开设的又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内容。

⑨缺少馆际合作:系统内各馆均无实质性合作,与系统外的合作仅限于数字资源团购与共享方面。

5.2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5.2.1 加强与用户的交互,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加强与用户的合作与交互,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取诸如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等方面信息,从而测试数字资源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性。

①注重资源建设意见反馈:在购置商用数据库或自建资源平台时注意与读者的交互,采取调查表、使用统计、图书现采、试用反馈等方式充分征询读者意见。

②参考咨询手段多样化:在参考咨询中把异步与实时、主动与被动、统一与协作、局部与整体、偶然与规范、一对多与多对一、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书本式与非书资料、Lib1.0与Lib2.0技术、需要与可能、先进与实用等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拾遗补缺。

③强化用户培训:除开设文检课、讲座外,还可利用图书馆网站、学生手册、校报、插页等形式。与院系教师合作,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④统计数据反馈:在数据库应用及试用时,高度重视后台统计数据并及时分析、评估,作为再建资源与用户服务的依据。

5.2.2 重视基础构建,提高建设与服务的主动性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服务基础:包括硬软件、网络设施和高质量的数据库资源等。在外购商业数据库或自建特色数据库时,要注意分析用户需求、信息使用方便程度、资源的标准规范性、成本效益、读者校外访问问题等。

②重视门户建设:其原因在于读者习惯于经由图书馆网站链接进入资源,且图书馆有关资源与服务的各类信息大都通过网站提供。

③注重资源整合,提供高效服务:采取相关技术,对多重来源(本地的、网上的、购买的等)、多种检索方式(提供的检索渠道各不相同)、多种内部结构(元数据处理方式不同)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服务。

④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水平与能力: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提高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为其配备具有现代图书馆职业技能、适应网络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⑤强化合作,以动态与系统观念处理问题:将图书馆视为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考虑资源建设与服务问题。依靠本地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献资源网络,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和优势互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⑥重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建设:采取包括读书活动、讨论交流、学术讲座、展览会等方式,提高读者阅读兴趣,提升读者文化素养,拓展图书馆文化功能。

[1] 刘盈.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研究[J].情报探索,2009(12):49-50.

[2] 吴谦.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0.

[3] 杨双琪,杨靖.利用图书馆2.0深化教学支持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6-27.

[4] 李沛.论面向高校教学科研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195-196.

猜你喜欢
检索数据库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数据库
数据库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数据库
数据库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