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 为了留守孩子

2011-05-03 06:48
民生周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儿童

□ 本刊记者 于 婷

返乡 为了留守孩子

□ 本刊记者 于 婷

2011年的春节,对于安徽省太和县的一个五口之家具有特别的意义:儿子韩东东,三年来这是头一次在家乡见到爸爸妈妈;年过六旬的韩凤成老两口,也终于可以和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人一起过元宵节了。团圆的家庭、欢乐的节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东东的学习成绩持续下滑,韩光远夫妇决定今年不去北京打工了而实现的。

在当地,像韩光远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记者走访农民工了解到: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许多农民工不愿再外出打工的重要原因。 “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让孩子再跟我们一样……宁愿少挣点,也要把他培养出来!”一位返乡农民工的话,传达大家共同的心声。

孩子,你们还好吗?

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有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群体的庞大,本身不容忽视。

据专家介绍,在留守儿童身心的发育过程中,至少有三点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孩子普遍学习成绩差。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也缺乏有效沟通。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性地提供教育和关爱方面,力有未逮。教育资源匮乏,受教育时间难以保证,孩子的实际教育状况让人担忧。

二是这群孩子缺乏抚慰,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身心健康堪忧。留守儿童渴望正常的家庭生活,多数孩子希望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这表明孩子“患有”严重的“亲情饥渴”;而现实却是:对许多留守儿童而言,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70%的农民工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一次家;将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极大地影响了这群孩子的身心健康并造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其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记者走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心了解到的一组数据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这群孩子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孩子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很可能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返乡: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留守本不是唯一的选择。有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在城里,农民工子女有了另一种称谓:“借读儿童”,他们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子女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是什么让农民工子女不能同城市儿童一样,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专家表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频繁流动这一变化了的现实,针对农民工子女和打工子弟学校的身份歧视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打工子弟学校甚至连基本的合法性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农民工在输入地的收入虽然比输出地要高出不少,但基本仍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城市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学费标准,让他们难以承受;而地方教育部门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教育问题视为负担和累赘,即使有相关经费,也难以落实。

而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有调查表明,农民工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也希望子女进城上学,受更好的教育,将子女留在家乡上学是不得已的办法。正因如此,当所在城市不能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平等就学的机会时,城市生活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

一位陈姓农民工表示,“如果我再不回去,我那娃儿就废了”。他的个人情况是,因为夫妻二人长年在外务工,对唯一的儿子疏于管教,导致这孩子“不学好”,已经成为游手好闲的问题少年。

农村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多数也就两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培养更加上心;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意识到再不回到孩子身边,孩子的前途就难以把握。因不放心家中的孩子,许多农民工放弃外出打工。陈姓农民工的选择说明,有些农民工已经感受到进城打工的代价。

“挣钱就是为了自己和孩子能够过上好日子,如果孩子因为打工给耽误了,岂非得不偿失!”一位为人父亲的80后农民工魏东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8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已经认识到:家里只剩老人和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面临人格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道德发展危机、违法行为趋多等问题,成为政府、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心病。由于计划生育和进城打工带来的观念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摒弃了多子多福的想法;越来越多的“80后”成为家长,他们懂得留守之苦,也不像父辈那样除了挣钱补贴家用就没有更多的要求,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

有专家认为,为了孩子成长而不再外出打工,是农民工认识上的一种觉醒、进步,也是城市文明影响的结果。

返乡,会带来收入的损失,但魏东他们认为值得。

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一般有两条路,一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另外一条就是跟随父母“南征北战”。

“两手”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网友关于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时表示,必须采取“两手”措施加以解决:一手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农村的学校建好,使优质教育资源不要都留在城市,让好的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另一方面,我们对农民工进城、孩子上学不因户口而受到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温家宝还特别提到,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应该说在社会承载能力上已经很重了,但北京市委、市政府还是花很多钱、用很大的精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千方百计保证他们能够享受义务教育。

最后,温家宝表示,相信农民工的孩子不管是留在家里还是随家长出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链接

在法国,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无论户籍是否在法国,都能享受到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儿童少年有没有合法的身份,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法国人的观念非常现实而有远见:这些外来人口只有经过教育才能让他们融入法国社会。如果不让他们受教育,以后国家就很难管,他们失业怎么办?犯罪怎么办?因此这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

美国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在美国实行教育凭证制度,即由户口所在地的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凭“就学凭证”,选择任何学校读书,也可以到外地学校上学。学校则将收到的“凭证”向政府兑换教育拨款。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校之间的竞争,质量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就多,质量不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就少;二是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学校,不论到什么地方都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儿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留守儿童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