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严碧华
慈善事业也要创新——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访谈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40亿、46亿、60多亿,这是自2008年三年来中华慈善总会每年募集资金的总额,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之初,总会每年从社会接受捐赠款物价值仅几亿元人民币。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民众捐款踊跃积极;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华慈善总会在这几年中的募款能力大大增强的结果,这都与一个人分不开,那就是范宝俊。
2002年初,范宝俊从民政部常务副部长任上退休,开始担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转瞬之间已近十年,从上任之始的精简人员、压缩开支到如今的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建立长远机制,中华慈善总会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这亦是国内慈善事业的十年缩影。
3月4日,本刊记者来到中华慈善总会与范宝俊面对面访谈,范宝俊从其担任会长以来个人对慈善的感受,到中华慈善总会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一路娓娓道来,其中有甘甜也有辛酸,有收获也有不舍。
范宝俊近照。
走进范宝俊的办公室,没有客套,直接进入采访主题,他的微笑让人顿时不再拘谨。
今年71岁的他,在担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之前,曾在民政系统工作了27年。先是在天津市民政局任职,1997年被调至民政部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等职。
在此期间,范宝俊还于1998年起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等。
在外界看来,慈善跟民政工作有很大的相似性,区别不大。但在范宝俊看来,“差别还是很大的”。
“我在民政部做副部长时,一年管二十几个亿的资金,遇上灾害了,地方政府上报,我们核实后就拨款,这笔钱是否用到位了,地方政府只要接受审计。但在中华慈善总会就不一样了,既要筹集资金,又要考查项目,项目实施完后还要接受审计,接受媒体与社会监督。”
“我是法人代表,审计结果最后我得签字,要求高,压力大,每一个细节都得把关。”他同时表示,当然不是说民政工作就不具体,两者各有特点,只是相比而言,慈善工作更具体。
“刚开始时,慈善还不怎么被人认可,富人都不敢捐款,怕索捐,因而募集资金非常难,后来经过推动,慈善意识起来了,但慈善机构也越来越多,捐赠方对慈善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他看来,正是在这些外部条件的要求下,让他和他的团队思索如何更好地拓展工作,这也就要求无论是接受捐赠还是项目的实施,都需要细致入微,精益求精。
曾有一家在国内与另外一家机构合作的国外慈善机构,后来听说中华慈善总会项目实施得非常到位,经过多方考察与分析,最后才决定跟总会合作。
“这不是挖墙角,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但这凸显出新形势下捐赠人对于慈善机构越来越高的要求。“范宝俊微笑着说。
成立于1994年的中华慈善总会,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刚开始年度募集资金非常困难,甚至财务都很拮据。范宝俊刚担任会长之时,面临重重困难。
铃铎鸣山下,田畴雨露恩。 经声连静舍,法语闭柴门。 阴迹安无意,清思礼世尊。 春风来拂面,依旧是乾坤。
“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大家开会,提出削减开支,让大家表态,可能开始有些人并不愿意,但考虑到做的是公益事业,最后都支持了。”回首当时情景,范宝俊依然印象深刻。
“补贴从每人每月2000元压缩到1400元,连订报纸、办公室装电话都要精打细算,规定一个办公室几个人共用一部电话。” 压缩开支显然只能是临时措施,无奈之举。在这样的条件下,各方面都压力很大。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有两个优秀的研究生跳槽了。“没办法,年轻人,要结婚生小孩,那点钱根本就开支不过来。”
开源节流,当开支压缩到能保证财务正常运转后,范宝俊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开源,如何募集资金了。
十年前的慈善环境跟今日显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富不露财”,即便想做公益,也是以匿名方式捐赠了事,很少有人把钱委托给第三方去做公益。
大环境如此,如何募捐,成为摆在范宝俊面关的第二道难题。“我就这倔脾气,认准的事一定要想法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范宝俊的个人影响以及努力之下,僵局很快打破,一些企业家纷纷走上门来要求见会长商谈捐赠事宜,越来越多的个人也开始直接前往中华慈善总会捐款。
2008年汶川地震,当年全民捐赠达到一个峰值。中华慈善总会的作用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当年募集的40亿元钱物随后陆续用于当地的灾后重建。之后的两年里,所募金额更是年年攀升。
“中华慈善总会集中一两年搞投入,培训干部,干部队伍由原来的以热心慈善的退休老同志为主,逐步向年轻化专业化转变,现在有三分之二的同志是专职的慈善工作者,新招聘的人员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不少研究生,还有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专业有学法律、财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加盟充实了我们的队伍,为实
“筹募能力、管理水平、社会公信力对公益机构是非常关键的,能不能生存和给社会做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对于公益机构的成长和发展,在他看来,“筹募能力、管理水平、社会公信力对公益机构是非常关键的,能不能生存和给社会做出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近几年来,有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华慈善总会合作,他们看中的正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公信力。“人家把款物捐给你后,你得帮他用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范宝俊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否则合作很难长远。
作为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中唯一的中国成员,中华慈善总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1999年开始,该会就和美国的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微笑列车项目“,由美国“微笑列车”出资,中华慈善总会负责组织实施,为我国贫困的儿童唇腭裂患者进行初期矫治手术。这一项目延续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慈善、民政、医疗多部门大协作的全国性慈善项目。“12年来,仅捐赠资金就达到12亿元人民币。”现在一年能做到3万个孩子,受益的孩子已有20万。
科技要不断创新,慈善亦是如此。
民生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难点。采访中,范宝俊表示,中华慈善总会这些年来一直围绕解决民生问题开展社会救助活动,通过企业、社会群众的捐助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民生当中我认为最最突出就是看病难问题,因病致贫现象突出,所以这些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利用中华慈善总会动员各级慈善机构互动。”
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正式设立了“先心病援助项目”,免费救治新疆少数民族先心病患儿。据介绍,刚刚启动的“为了我们的孩子——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由在民政部登记的分支机构“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独立承办,总会管理。“救助行动”计划自2011年开始,有计划、分批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工作,力争今年为1000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孩子免费实施手术救治。
为了更好地为贫困家庭先心病孩子免费实施手术救治,范宝俊还向卫生部和民政部官员提出,能否将这些人纳入民政系统的救助范围。“两家各负责30%,剩下的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动用社会力量解决。”
在长期的调研中,他发现现在养老成了一大问题。“就拿我们那个院里来说,很多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我这年龄都算很年轻的了,这些人很多子女不在身边,料理基本上靠请保姆,一到春节时,保姆回家了,老头老太太就自已拿个汤煲做点稀饭吃。”
这些让他很揪心,“探索、创新以安老助医为内容的慈善事业是我们当前在考虑的重要问题。”
2010年6月,范宝俊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与当地老人攀谈。
然而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解决。
我国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资金短缺的困难,就必须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投资体制。培育和发展各种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筹集养老资金方面的作用,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发展。
“这项工作也是替地方政府分忧,我们发动社会力量,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土地等。”他表示,下一阶段安老将成为中华慈善总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介绍,中华慈善总会自2006年就开始探索如何将慈善与养老产业有机结合,满足人口日益老龄化的需要。经过多年的调研,2010年总会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开展了一个此类慈善养老项目的试点,名为“中慈华夏九九城”,该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项目占地约3500亩,已于去年10月13日奠基,今年春天将开工建设。今年4月我们还要在天津开工建设一个枫林湾老年社区,其中包含占地92亩的老年公寓、一所按三级医院标准设置的天津中慈医院、温泉项目。目前,老年公寓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温泉项目的土地审批手续已经完成,天津中慈医院也已获得天津市卫生局的规划批准,各项工作正在积极进展中。
“另外,我们在山东、云南、河北、河南、海南、浙江等地也正在探索开展此类养老项目。”范宝俊认为,慈善事业亦需要紧跟时代需求,不断开拓创新。
除了不断地创新外,最后他建议,中国的慈善事业要取得快速发展,还需政府对民间机构的工作给它一个科学的定位以后,要采取一些扶持的办法。“所谓扶持的办法,我到美国、日本参观过,甚至香港,很多公益事业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交给民间组织承担任务,政府的预算和开支这个事交给你来完成,到时候签定协议和合同,完不成任务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 编辑崔银娜□ 美编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