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汀娟:大爱无声 阳光有情

2011-04-29 18:55林菲
社会与公益 2011年12期
关键词:慈善主持人栏目

林菲

她是一名优秀的电视工作者。二十二年来,一直奋斗在“一线”——记者、编导、策划、外景采访、内景主持,对她来说,都不陌生,镜头前的她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打动了无数观众朋友的心。

她还是一名公益慈善工作者。十二年来,她带领她的团队为社会弱势群体筹集捐款4000多万元,帮助数千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在全国援建十余所“阳光小学”,并大力宣传器官捐献、献血、关怀艾滋病人等慈善事业。

她就是湖北省慈善形象大使孙汀娟。

她曾获得全球华语电视节目主持人评选优秀奖,中视协年度优秀电视社教主持人,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十佳)优秀主持人,中视协“金话筒”爱心活动“模范爱心大使”,中国 “金话筒”银奖,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等。面对如此多的殊荣,在单位年轻人眼里她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孙老师、孙姐姐。而她自己却觉得这是一种“客气”。

“拿到各种奖项后,别人会把您当做标杆,有压力吗?”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孙汀娟说:“标杆谈不上,如果有一点示范作用的话,大家看到更多的可能是我对主持工作的一种执着和专注,而这种执着和专注是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有的态度。主持人这个职业,因为工作见的世面比较多,接触的人也多,那么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内心有一种方向感来指引自己,只有坚守住了内心的方向感,才能吸取养分,屏蔽干扰,做一个敬业、专业的主持人。”

情系播音,用话筒撑起梦想

小时候的孙汀娟就读于武汉红小兵艺术小学,这类在特殊年代建立的小学,招收学生时挑选非常严格,因为学生进校就担负着红小兵宣传队队员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宣传任务。每天练舞蹈唱歌基本功、排小活报剧、三句半、打竹板、诗朗诵,然后四处演出比赛,但学业依然抓得很紧。孙汀娟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三年,直到学校结束其历史使命解散为止,她才转入常规小学继续学业。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的艺术熏陶和实践,却给孙汀娟打下了不错的艺术底子,尤其是埋下了一颗热爱舞台和话筒的心灵种子。

而她对工作敬畏和专注的“态度基因”,在她对母亲的描述中我找到了答案。谈到自己的母亲时,她说:“我的母亲是一名工作极其敬业、教学出色、特别爱学生的高中数学班主任,她带的毕业生数学高考曾经有好几个满分!我学生时代的最深记忆就是深夜醒来,妈妈还在台灯下伏案备课的剪影。我们同在一所中学,但恰恰我的数学成绩有点拖后腿,即使我高考的那年,母亲也没有时间给我开小灶辅导,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她带的学生那里。现在我们母女回忆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从小学到高中孙汀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班上最好的。用她的话说,只要在第一方阵就行了,第一方阵是什么概念?“就是前十名左右,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考试一定要考到前三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你每次试卷拿回来,错在了什么地方,这个错误是你没学懂产生的失分,还是你明知又犯的错误,或者是因为粗心而造成的丢分,他们更关注这个错误是怎么来的。”现在这个学习成绩标准又“惠及”到孙汀娟女儿身上,使孩子的心态相对同龄人更轻松些。

父母在学习上的“宽松教育”,让孙汀娟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做了一名校广播台的小小播音员。她面带微笑,回忆起在中学时代的“业余播音员生涯”,显得特别开心。“今年刚好是我的母校武昌文华中学建校140周年,武昌文华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以“博雅教育”闻名的老校。这次我被再次邀请回去担任校庆的主持工作,和我搭档的就有两名今年将要毕业的高三校播音员。回学校的那天,我挽着妈妈的手,一间间教室走过,当年的校播音室已改作他用,但我见到了当时负责广播台工作的老师,我们一起回忆着那时设备简陋,表达稚嫩但充满梦想的播音场景。”

孙汀娟一直没忘记自己要做主持人的梦想。1987年她带着这个梦走进了高考的考场,她报考的是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北广在湖北只招一人,她与这个名额在最后时刻擦肩而过。但她并非一无所获,因为备考经历让她受益匪浅,“那个时候,一本厚厚的字典都被我翻烂了,后来考进华中师范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考当时武汉高校中最牛的广播台华师广播台,并一直干到大学毕业。”

也因此在大三那年,当别人还在为毕业分配找工作发愁的时候,孙汀娟顺利地考入刚刚成立,全国首批试行广播改革,全天直播,主持人“采、编、播、控”合一的湖北楚天经济广播电台。当时楚天电台面向社会招考,虽然只招十来人却有几千人报名,还没毕业并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孙汀娟以优异的成绩闯过层层选拔,成为最小的录取者。那颗梦想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孙汀娟坐在了真正专业的话筒前。

玉汝以成,用爱心孕育阳光

在楚天电台和华师校园“半工半读”一年之后,孙汀娟正式参加工作,一干就是三年。“采、编、播、控”合一的复合型岗位要求,让没有新闻学科背景的孙汀娟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和很大的压力,她先后主持过新闻、社教、娱乐、谈话等各类节目,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拿着刚编的稿子出了编辑室就进直播间,下了主持台立马外出采访,台里评好主持人她得奖,评好新闻好稿件她也能拿奖,“正因为没有新闻学科背景,所以我比其他人更有危机意识,学习意识。十年后我终于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考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从院长罗以澄先生。”那时在湖北已经家喻户晓的孙汀娟在备考时和其他考研大军一样,在武汉最火的“文都考研培训学校”里,整整一周,挤在几千人的大礼堂听北京出题的名师指点备考方略,抢不到座位就席地而坐,环顾四周,她再找不到“比自己老的考生”了,厚厚的考研资料按照章节被她撕成若干薄薄的十几本,没日没夜地“逐一拿下”。“不为别的,就是想在话筒前表达更加深刻的能直指人心的东西。”

第一次让孙汀娟意识到话筒的力量是在她主持以自己名字命名,面向青年学生的《阿娟信箱》节目。不久,一个长期收听信箱节目的农村初中女生,因为读书不多的父母不懂引导青春叛逆期的自己,苦闷彷徨中想找人倾诉,于是离家出走独自一人来到电台找“阿娟姐姐”,没想到人家告诉她“阿娟姐姐今天回华师上课了,去学校找吧。”当那个背着行囊的农村女生眼泪汪汪的出现在孙汀娟寝室门口时,也是学生的孙汀娟真的懵了,“其实那时我自己还是妈妈的乖乖女,离家出走这种离经叛道的事压根就不曾面对过,但她就是来投奔我的呀,怎么办?找上门来的女孩让我不得不调动自己尚很肤浅的阅历来紧急应对‘危机,首先去食堂打饭给她吃,安排她当晚住到有空铺的相邻寝室,接着促膝长谈做思想工作,第一时间和她的家人取得联系报平安。第二天一早掏钱为她买好回家的车票,当她在长途汽车上向我挥手道别时,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我真的为自己的职业骄傲!”就这样,小小的话筒神奇地让金字塔中的孙汀娟迅速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再到新闻人的蜕变。短短四年时间,在楚天电台这列高速飞驰的广播改革的先头车上,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广受大众喜欢的电台主持人,“喜欢到什么程度,那时楚天电台在中山公园举办周年听众见面会,偌大的公园挤进数万人,年轻的主持人们被安排在公园各处不同的见面点,个个被黑压压的听众包围得看不到人头,场面几度失控,大家激动之余被巨大的恐惧包围着。就是从那时起,我看到了主持人这个职业给他人和社会所能带来的那种影响力,我开始敬畏自己面前的话筒。”

谈到她曾主持过的电台节目,孙汀娟说:“我还曾经主持过一个叫《楚天夜话》的节目,每天晚上十点钟,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文化漫谈节目。节目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等。为了做好这个节目,我和搭档以及编辑团队每天要做大量的功课,查资料,做提纲,请专家,去各大学校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做讲座,那时候下基层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常态,每天像海绵一样在吸取养分,增加人生的密度,思想的深度。”四年的电台主持经验和新闻实践,为孙汀娟从话筒后走到银屏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孙汀娟凭借着出色的业务素质和端庄优雅的外形被湖北电视台“挖走”。“那时候的电视台不像现在的电视台有那么多的主持人,进一个主持人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因为楚天电台和湖北电视台在一个大楼里面,所以早就有电视台的一些栏目请我去给他们客串做嘉宾主持,大家口碑都很好,但当时电台舍不得放人,经过两家领导好几轮协商,最终作为人才引进到电视台。”

电视台各个工种专业分工细致,各司其职,特别是综艺晚会类节目,主持人的串词常常是歌颂体套路,主持人很难发挥个性,与观众无法交流情感。所以刚调入的一段时间,只负责照稿主持的孙汀娟不适应也不满足,她开始探索如何成为一个“说自己话”的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她积极地参与到节目前期策划、撰稿环节中,晚会中如果有访谈的重头戏,孙汀娟都是提前做深入采访,形成自己的思路现场提问。主持《焦点》类新闻专题节目时,孙汀娟会尽一切可能出外景采访,在新闻现场形成主持思路,力求与自己主持的节目融为一体。有段时间她还独立担任编导制作专题片,埋在机房学后期制作,为在话筒前的游刃和自信积累底气。很快她成为湖北电视台的“当家花旦”,见证和主持了湖北省很多个重大的或者欢庆的历史时刻,她的主持风姿成为湖北人回忆那个时代的影像符号。

1995年,在全国主持大赛和评奖中屡获殊荣的孙汀娟被中央电视台借调一年,主持中央四套黄金时段的《中国文艺》节目,这是一档严谨高雅的杂志型文艺节目,“主持《中国文艺》栏目让我接触了大量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学养深厚的文艺评论家,了解了中西方文艺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对我的人文修养提升很大,也为我策划、主持明星生活访谈节目《群星烩》积累了很好的人脉资源。”

1997年,回到湖北台的孙汀娟带着《群星烩》的策划方案,竞聘成为湖北电视台改革试点“双休日节目部”的制片人,集策划人、制片人、主持人于一身,开始打造湖北电视台首个在北京建立演播室录制的明星生活类访谈节目。说双休部是改革试点是因为它的制片人不仅要自己策划节目方案,还要自己拉广告赞助解决制作经费,自己找制作班底,总之给你的只有播出时段,而之前湖北台的每个栏目都是由台里划拨制作经费和人员的,“这是我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一档以主持人为核心的栏目,其中有明星深度访谈元素,有现场烩一道菜的生活服务元素,还有明星们的私房照和影视作品片段等环节,应该说在1997年那个时候,我们的这个栏目策划是相当超前和有市场卖点的,它早于央视的《艺术人生》,更早于《咏乐汇》,是一次绝对的创新。对策划案子的自信和人脉资源的掌控战胜了对一切不可知困难的畏惧,当时我的演播室请了省话剧院舞美和灯光设计,由央视的美工组参与搭建,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两年时间我带着团队武汉北京来回奔波,专访了马季、倪萍、姜文、张国立夫妇、黄宗英、蒋雯丽、盛中国夫妇、候跃华侯跃文兄弟等一百位当时最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和影视明星,还邀请热心观众和明星艺术家组团前往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国,在异国风情和美食中畅谈艺术,交流情感。线上栏目制作和线下活动运营相得益彰。”《群星烩》成为当时湖北卫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影响力辐射全国,多次获栏目和主持人大奖。现在已担任湖北广电总台电视教育频道总监的孙汀娟在说起十四年前的这档栏目时却还是有遗憾。“惟一的遗憾是节目发行和销售没有专人指点,我们有这个意识,但不知道去哪里找渠道,现在我每年参加全国的几大电视节,走在购销两旺的展会中时常常会想,如果当年有人引进门,《群星烩》这档栏目在全国销售一定会大卖的。”

“在《群星烩》中你的主持对象是星光熠熠的明星们,在《阳光行动》中你的关注对象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人群,反差很大,怎样才能算一个好的主持人?”

“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首先要承认、尊重、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存在和价值;其次要有能力也有愿望‘要说自己的话,善于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要恪守“人”的真实,在镜头前做一个真诚、真实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和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扎扎实实地扎根于一线,扎根于你的采访对象的生活中,贴近他们,融入他们。现在中央在倡导媒体走基层,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你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你对人民的情感就有多深,你的采访报道就有多鲜活。不论主持人还是记者,这都是一句真理。”孙汀娟坚定地说。

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1999年6月孙汀娟开始策划、制作、主持以“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为宗旨的大型慈善公益栏目《阳光行动》,这一做就是十二年,成为湖北卫视播出时间最长的品牌栏目之一,至今已制作播出慈善公益节目八百多期。常年涉及和帮扶的项目有:农村留守儿童星星家园,大病医疗救助工程、器官骨髓捐献和移植、少数民族贫困生助学夏令营、农村福利院老人温暖工程、临终关怀项目、贫困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残疾人再就业、解救拐卖妇女儿童、家暴危机处理、农村民办教师帮扶、自闭症忧郁症等特殊人群帮扶等等,为弱势人群筹款四千万元,将社会和他人的温暖阳光播撒到处于困境中的人群。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阳光行动》开始尝试把目光投向家庭情感亲情方向,“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一个人是不是幸福,不光是身体健康,能吃饱能上学,还有家庭的幸福,栏目接到太多夫妻反目,手足相残,父子母女成陌路的求助电话后,我们觉得情感的帮扶和呼唤亲情的回归也应该是一次次阳光行动,人伦之爱是公益大爱下最基本的爱,一个连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指望他去爱他人呢?我们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一些案例来反思自己,珍惜和经营好家庭,其实和谐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和谐家庭构成的。”

盈怀热肠,用温暖催燃希望

从《阳光行动》诞生之日起,孙汀娟便从一名电视新闻人转变为一个为慈善事业奔波的社会活动者,跑企业,拉筹善款,找政府,联系医院,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大型救助活动。她策划的“画颗爱心送给你”活动,将全省诸多著名画家带到深山老区,用画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她发动湖北、深圳等地多家医疗、慈善机构举办“走进西藏光明行” 活动,为患病藏胞带去免费的白内障康复手术;她联合全国多家媒体发起“为流浪孩子找家”的跨省行动,让流浪儿童在新年里重回家庭的怀抱;她主持“湖北省首届慈善之星评选活动”“湖北省年度慈善晚宴”,让慈善爱心之光闪耀在荆楚大地……她始终奔波在最偏远最贫困的一线,记录弱势群体疾苦,倾力为他们鼓与呼。

“《阳光行动》对我来说应该是挑战最大,人生领悟也最多的的一个栏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节目,而且每期《阳光行动》切入的都是采访对象生命历程中最紧急的一个阶段和最极端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迸发出来的那种人性的高密度的光芒,很多是令人震撼,也值得我们敬仰的。”

《阳光行动》风雨十二年,孙汀娟将自己最宝贵的韶华时光奉献给了电视慈善事业。对此,她说“与其说是我带领团队打造了《阳光行动》,不如说是《阳光行动》塑造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因此而感恩、惜福,心怀喜悦,内心宁静,充满对真善美的向往,《阳光行动》于我就是一种人生修行。”

谈到这个栏目的社会意义,孙汀娟说:“作为传媒的力量,也许并不在于救助的对象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传播慈善公益的理念,整合慈善事业的资源,从而服务于更广泛的弱势人群,坚持不懈地传递社会的爱与温暖。我觉得《阳光行动》是目前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状态下,特别需要坚守的一个栏目。现在慈善公益理念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所以在这条路上,《阳光行动》任重而道远,我想这就是我对未来的一个信念。现在我是湖北省慈善总会的副会长,做慈善就算是我份内的工作了,我可能会一直做下去吧。”

她怀揣梦想,她仍在路上

2007年10月由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广电阳光慈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三家共同设立的以《阳光行动》栏目命名的“阳光行动爱心专项基金”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在湖北省广电总台和湖北省慈善总会的领导下,孙汀娟探索出了一种将电视事业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全新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阳光行动》栏目和“阳光行动爱心专项基金”得以紧密结合,整合大量社会慈善资源,吸引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心企业和团体,逐步实施公益项目,切实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宣传慈善理念。

“成立这个基金是因为我们发现在我们帮扶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很紧急的情况需要钱或者帮助,但是我们媒体只能呼吁,有时候如果呼吁的效果不好呢那么就只能干着急。那么,能不能在一个规范的令人信任的监管中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让栏目能合理合法地帮扶。比方说常规的情况下,有观众想向我们阳光行动捐款,作为规范操作,我们实际上是没有这样一个权限的,他必须要把善款捐赠到有接收权限的慈善机构,但钱在走程序的路上会误事甚至会错失救命良机,可我们当时还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曾经的重重困难并没有让孙汀娟知难而退,坚强的性格让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它。

“现在有了这个基金,我们就可以很顺利地接受常态状态下的和非正常状态下的任何捐赠,每笔捐款我们都能出示湖北省慈善总会的正式收据。“阳光行动爱心专项基金”就像一个捐款池,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启动应急机制,把善款捐给相关的人。现在的情况就比我们没钱干着急那种状态要好得多。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之内,《阳光行动》正是凭借阳光基金的高效规范操作,迅速募集了近一千万的善款和一百万万的药品,基金经过与四川省慈善总会和湖北省援建办对接,载着药品的车队凭救灾特别通行证一路绿灯驰援灾区,所有捐款在一个多月后用在了“四川汉源县富林幼儿园”的设计和重建中,2010年5月面积5000平米,可容纳800名幼儿的一座现代化幼儿园拔地而起,开园仪式上孙汀娟和她的团队还有捐款代表第三次来到这个千里之外崇山峻岭里的园区,灾区的百姓已经给这个汉源县最美的建筑起了一个新名字“汉源阳光富林幼儿园”!孩子的笑脸代替了曾经的疮痍,孙汀娟无限欣慰,800个和更多的孩子将在这个以爱重建的家园里开始阳光灿烂的新生活,并在他们长大后把爱传给更多的人。

孙汀娟曾经这样描绘慈善公益,“任何人都数得出一个苹果里面有多少粒种子,然而有谁知道一粒种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呢?慈善的意义,就在于借助牵手的力量、爱心的传递,从一粒种子里,看到了无数苹果的希望。”她用多年对爱的坚持和身体力行的付出,将电视与慈善完美结合,当之无愧的成为湖北地区电视慈善事业中的一面旗帜。

后记:之所以要写这个后记,是我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孙老师是一个非常谦虚和低调的人。她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电视人,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于她这点成就的人俯拾皆是。然而,她却用她的职业和《阳光行动》这个栏目,影响了很多人,带动了很多人。她身边的人如是评价她:她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她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什么。面对她所钟情的事业,她身体力行,展示出一位新闻工作者和慈善工作者的坚定与信仰,于芊芊玉手间去拓展慈善,于爱心搀扶中去温暖世道。忘我工作倾尽流年、处事低调淡若云烟。我想之所以她那么低调,可能幸福在她的心目中就是回家以后泡一杯茶外加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幸福,仅此而已。(照片由孙汀娟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戴军

猜你喜欢
慈善主持人栏目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关于栏目的要求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