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岳
9·11惨剧十周年,美国人民和政府并未完全走出9·11的阴影,亦可能永远挥不掉心头的恐怖阴影。
10年回顾
2001年9月11日上午,恐怖组织“基地”19名成员分劫4架从波士顿、新泽西州纽瓦克和华盛顿起飞的民航班机。两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航与联航客机冲撞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双子星高楼,造成两栋高达102层的地标爆炸倒塌。一架从华府飞往洛杉矶的美航班机撞击国防部所在地的五角大楼;一架自纽瓦克起飞、预定飞往旧金山的联航班机在乘客和劫机分子打斗后,坠毁于宾州尚克斯维尔(Shanksville)。这4架被劫飞机共造成2753人死亡,其中包括赶赴世贸现场抢救的343名纽约消防队员、60名纽约警察、8名医护人员和19名恐怖分子。
劫机撞楼计划的主导人兼策划人是1964(或1965)年生于科威特的巴基斯坦人卡利德-谢客·穆罕默德(Khalid SheikhMohammed),他在1996年左右向基地头目拉登(Osama bin Laden)提议派人潜赴美国劫机冲撞世贸大楼、白宫、国会、五角大楼等建筑物,以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和抗议美国的中东政策,拉登予以支持,并开始秘密部署。基地组织利用美国宽松的签证手续与飞安检查,细致地在德国和美国展开布局,并安排劫机分子赴美接受飞行训练,成功地执行了人类有史以来几近无懈可击的同步劫机暴行,而使美国受到自1941年12月7日数百架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造成近3000名海军罹难以来的最大惨剧。
美国历史上,发生在国土上的大灾难有3次。第一次是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这场兄弟阅墙、自相残杀的内战死亡人数多达63万。第二次是珍珠港事件,美国被迫对日宣战,并参加二战,42万美国人死亡。第三次即9·11事件。
9·11事件转眼已届10年。美国虽已站起来,世贸废墟亦已改建成公园和纪念馆,但美国人民和政府并未完全走出9·11的阴影,也可能永远挥不掉心头的恐怖阴影。今年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23名队员在暗夜中搭乘两架黑鹰直升机从阿富汗秘密飞进巴基斯坦,在拉登已匿居达七八年之久的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击毙拉登。海豹突击队的猎杀行动和9·11劫机事件一样,几近完美,唯一败笔是一架黑鹰直升机在拉登住宅院子故障,突击队加以摧毁。
拉登被杀消息5月2日传出后,全美举国若狂,人潮在午夜时分涌进世贸广场附近,欢庆拉登毙命消息。9·11后,时任总统的布什公开发誓不论在海角或天涯,一定要逮到拉登,死活不论。美国终于实现了追杀拉登的愿望,9·11的策划人卡利德亦早已于2003年3月2日在巴基斯坦特务组织和美国中情局的合作下在巴国被捕,现仍关押于古巴关塔那摩美国海军基地监狱。
激发忧患意识
尽管如此,9·11对美国强国心态、自尊心、威望、自信和傲气的打击尤甚于珍珠港事变。1941年日本海军航空队偷偷摸摸地突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受创的是远离美国本土的海岛,而日本错估形势与低估美国国力,使美国因祸得福,借二战之力使美国从此成为举世首强。
9·11事件则使美国人民在心里纳闷、迷惘和愤怒。在冷战时代,美国的唯一对手苏联尚且不敢贸然犯美,即使在距佛罗里达仅百海里之遥的古巴秘密部署导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只会咆哮怒吼,而怯于按钮武攻美国,终灰头土脸地撤走导弹。美国人不解的是,基地组织竟然如此周密地潜入美国国内发动恐怖行动,向资本主义的繁荣标志世贸中心和美国武力的象征地标挑战。
9·11事件激发了美国人民过去从未有过的“居安思危”意识,这种意识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9·11之后,从布什(包括今天的奥巴马)、华府政客到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和华尔街大亨,人人都在西装胸口上襟上美国国旗徽章,住户门窗、院子和车窗,国旗处处可见。自越战结束以来,新大陆久已未见旗帜飘扬的爱国热潮。礼敬国旗、唱颂爱国歌曲和激越的美国至上主义、美国独特主义,随着9·11之后凝聚了美国朝野的爱国共识与忧患意识。
9·11对美国民心与社会的影响远超过珍珠港事变。从联邦到地方,全美充斥“安全第一、反恐至上”的气氛。联邦特别成立国土安全部以打击恐怖集团,并设立交通安全署(TSA),辖下十余万名安全人员遍驻全美机场,旅客遭全面搜身、电子检查、脱鞋脱袜,搭机旅行变成一桩苦事。国会在“痛定思痛”的教训中,应过度反应的布什之请,制定了限制公民自由与隐私权的《爱国者法案》。于是,早已销声匿迹的窃听电话、偷拆信、偷阅电子信和警察偷拍街头活动的不道德行径又开始大行其道,并挂着“反恐与安全”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