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今年由研究免疫系统的3位科学家分享,瑞典医学院高高兴兴地宣布得主,不料却传来噩耗,得主之一的史特曼已在3天前逝世,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难料。对史特曼而言,这确实是一大遗憾,不过他老人已早一步归西了,大概已不在意这些俗世的名利了。倒是许多人,为他打抱不平,怪诺贝尔这个奖项来得太迟了。
这让人联想到华裔科学家高锟。高锟2年前获颁诺奖,但已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他,早已非当年那个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埋首研究的科学象了;我们看到在台上从瑞典国王手中接下奖牌的,已是一名记不得过去工作,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的白发老人。
不论是高锟还是史特曼,等到他们的成就受到诺贝尔奖肯定時,他们都已进入生命的迟暮之年,早过了学术研究最巅峰的时期。
诺贝尔奖真的迟来一步了吗?其实也不见得,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愿,奖项是要授予“过去一年对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人。对人类有贡献的科研成果,必定得经得起时间考验,50多年前,高锟提出光纤理论时,互联网还未发明,谁会想到科学家的梦想世界有一天真实现了呢?
研究从开花到结果需要经年累月,历届得主,多数都要等上10至30年,像奥巴马这种一上台就得和平奖的例子非常少,因此公布时一度引起争议。
人类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机制,要影响或改造世界并非三天两头的事,奖项是一项鼓励及肯定,荣誉则是附赠品,如果科学家、文学家或社会运动家只为了荣誉而工作的话,成果恐怕有限。同样的,诺奖若仓促颁发,也罔负科学家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了。
宣泄情绪的出口
美国的“占领华尔街”示威运动在纽约上演超过半个月,这股抗议浪潮非但没有消退迹象,反而越演越烈,不但席卷美国各大城市,还蔓延至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甚至传回这波“占领”运动发源地——加拿大。
驻扎华尔街的抗议大军连日来坚守阵地,并矢言不放弃抗争。随着时间推进,从一开始的雷声大雨点小,到后来的不断壮大,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当初那支由不同种族、宗教和肤色人士组成的“杂牌大军”已自成一股气候。
而警方早前展开的打压和清场行动,加上名人明星声援及工会支持,更是为他们争取不少同情票,吸引更多人加入抗议行列。这些示威者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当中包括许多“毕业即失业”大学生。
他们没有明确诉求,表面上来看。他们是为抗议政府一再出手打救华尔街“肥猫”企业和权钱政治而来,但其实更多人只是为了一吐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和怨气。失业率高居不下、不知何时才能摆脱的经济衰退泥沼、遥遥无期的荣景,加上愈发两极化的贫富差距及两党政治僵局,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让这群年轻人苦闷却无处宣泄,碰上这场群体运动,正好让他们找到宣泄情绪的出口。
随着抗议浪潮慢慢朝全球扩散,“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究竟会演变成何种局面,目前还是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将对明年登场的美国总统大选选情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