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工时123小时番诊质量低下

2011-04-29 00:44
海外星云 2011年24期
关键词:时数急诊室医学中心

台湾年轻医师争先恐后投入重视“外在美”的五官科,或宁愿选择风险低的牙医及兽医,而不再选择风险高的医学系,这“趋吉避凶”的结果,让还留守战场救人的五大科医护人员,因为人力不足,工作条件更加恶化,连主治医师也要下来值班,住院医师不眠不休到天亮更成为常态。

这种“爆肝式”的工作形态,让医疗疏失的发生率更高,然后,离监狱的距离也就更近。这又让年轻医师更加退避三舍,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我记得健保开办之后,病人突然增加了3倍,原本规定每月上限180小时的工作量,就完全失控。”乐生医院急诊室主任王国新回忆十多年前健保刚开办时的情景。

病人暴增,但是医师人数却未同比例增加。“病人很不满意、抱怨很多。当时我就觉得情况不对,每天都做得很累。”就医人数暴增,除了与健保开办、医疗费用降低,就诊次数上升有关,健保给付制度鼓励去医学中心等大医院就诊,加上转诊制度形同虚设,从地方医院转来的就医人数,也让医学中心每天像菜市场般地忙乱、人声鼎沸。

一群群涌进来的病人,逐渐压垮了台湾的急重症医师……

治疗病人还要论文评鉴

医师疲于奔命

台北万芳医院急诊室前主治医师丁威,今年55岁,5年前,因为过度劳累,他曾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回来。

因为喜爱“急诊室”的挑战性,他放弃“高收益”的内科诊所职务,转投入急诊室。急诊一班为12小时,晚上值大夜班,白天还去进修与教书,连续36小时没阖上眼,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终于有一天,丁威的身体发出警号,他因为心肌梗塞发作,而休克倒地。“我醒来时,只发现胸口怎么多了一块火腿(电击痕迹)……”因为身兼急诊室与研究教学等好几项工作,长期透支体力的丁威,突然心肌梗塞发作,并且一度心跳停止,后来经过急救后,捡回一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只我这样,很多人都这样。我在北医研究所进修时,我看同学的脸个个都是惨白的。”丁威回忆道。

为什么这些医师这么拼命?原来医师除了长时间的临床工作,还有写“研究论文”的压力。去年,某医学中心曾对数十位论文数目不够的主治医师、下达“终止驻诊关系”通知。因为论文多,评鉴分数就高,也就可以有较高的健保给付。为了获得更高的健保给付,几乎所有医学中心都以各种形式要求医师拼命写论文。因此,即使医师看诊再认真、再优秀,但是如果没有“论文产出”,都难逃被“退场”的命运。

工时每周动辄破百小时

台大医院精神部住院医师林煜轩进行医师过劳研究,他指出,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曾发表文章称,在一个月值4至6班后(连续工作约35小时),医师表现约等同于血液中0.05%的酒精浓度;他表示:“超时工作的危险性如同酗酒。”

近来,因为医师过劳死频传,医师工时问题备受关注。根据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副教授杨铭钦等做的调查,教学医院的总住院医师每周平均工作时数高达123小时,每天长达18小时;主治医师每周也有89小时;其中,又以外科及妇产科的工作时数为最高。而欧盟的医师每周平均工时则为48小时,台湾医师的工作时数竟是欧盟医师的两倍多。

事实上,一直到2006年,高雄地区的基层诊所医师才首度要求,希望能够“月休4日”,都还引起议论。“病人的就医权”常常被拿来当作医师必须全年无休、“爆肝式”工作的冠冕堂皇理由。“医师也是人,也会生病。”王国新无奈地说出社会对医师的不合理期待。

台湾医学生联合会表示,超长的工作时数,致使台湾医师常常处于睡眠不足、专注力下降的状况,错误诊断的几率也大幅提高,“过劳医师”无疑将病人安全置于巨大风险之中。

(摘自台湾《今周刊》)(编辑/袁红)

猜你喜欢
时数急诊室医学中心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自然冷却节能潜力的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
病人来啦,快抢救
DEM空间尺度对可照时数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治驼背的3种运动方式
基于DEM的山西省可照时数空间分布
解放军总医院睡眠医学中心
小数加减法“急诊室”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