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辉
复杂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为河南省利用海外智力服务工程建设提供了用武之地。
复杂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来到河南郑州黄河岸边的邙山,陪同前去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向他汇报黄河的治理情况,并提出从长江引水到黄河的构想。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那以后,水利部门对此召开了多次会议探讨,并组织专家进行全方面论证。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从50多年前的设想,到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工程建成后年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在河南境内包括丹江口水库库区工程和输水总干渠两部分。中线工程总干渠从汉江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公里。中线工程,河南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为移民新村建设添砖加瓦
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到河南省淅川县的丹江流域上,将来,北京的用水部分就是取自这里。然而,为这一工程的建设,仅河南省境内就要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
为服务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实现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河南省外国专家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先后引进新西兰、英国、日本等国优秀专家共计70余人次,为移民新村建设添砖加瓦。其中新西兰生态环境管理专家邱明春、英国山地环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水资源管理专家约翰逊博士等多次来豫,对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农民以地为本,以食为天。土地问题,也就是农民问题,是农村的根本问题。为解决这个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的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河南省外专局组织本省“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新村建设”培训班一行22人,于2010年9月10日至30日赴日本培训学习。这是河南省出国培训史上组织村干部到国外培训人数最多的一次。
现在,移民新村建设培训已列入了国家审批类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河南省各级政府对培训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批示:是件好事,请把好事办好。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批示:很好!努力做出成效。河南省移民办主任王树山批示:要把这件好事做大。
为培养移民新村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外专局将会同省移民办,研究制定移民新村负责人海外培训计划,拟利用3 5年时间,把108个库区移民新村的负责人全部派遣到国外进行学习培训。
学员们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培训学习,对日本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发展过程、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激发了大家建设发展移民新村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兴建“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仅2010年在全省25个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试点县(市区)就建立了“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近20个。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標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保护水源库区生态环境引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作为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任务重大,不仅要满足当地供水需求,在将来还要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任务,因此,保护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被国家外专局于2004年列入了国家重大引智项目。那以后河南省外专局在国家外专局的支持下,协助省南水北调办及当地政府引进了国外优良水土保持植物——香根草、百喜草等品种,在库区水源地进行了大量的种植示范。
香根草、百喜草具有耐旱、耐寒、耐酸、耐毒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对铁路、公路、河道、沙丘及污染土壤的工程保护与水土流失的修复控制具有独特作用和明显效果。近几年来,他们已先后在镇平县赵湾生态林果基地、宛城区的新店和淅川、西峡县重点水源区建立苗圃基地600多亩进行试种试验,共建立香根草、百喜草苗圃、护渠、公路护坡、农田基建和温地保护示范基地共4300多亩。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香根草和百喜草经受住了冬季寒冷和春夏季旱涝、干热风等恶劣气候的影响,生长繁育良好,其中香根草株高平均达到150~220厘米,引进品种在水源库区和明渠干线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