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虎妈,孩子更容易得焦虑症(35岁,女,尹玮,企业宣传)
大家有没有看过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她督促小女儿露易莎弹一曲难度极高的钢琴曲,孩子弹不好,她就无所不用其极——总是威协说,要把女儿的玩具屋拆掉捐给救世军;要么就说,弹不好就不许离开琴凳、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不许吃饭。虎妈自己也不吃饭,对着女儿嘶吼到晚上10点钟,忽然,露易莎开了窍,两只手可以自行其事,互不干扰地配合了,钢琴曲被她攻克了……虎妈得意洋洋地取得了全胜,她的理论是:孩子都是好逸恶劳的,所以要是你想把孩子培养出来,决不能由着他们的性子来,高压政策是必须的。
我相信很多琴童的妈妈对此都心有戚戚焉。我的一位女友受到虎妈的鼓舞,让她10岁的儿子跳过钢琴六级,直接去考钢琴八级。她的如意算盘是,这样,儿子才可能在小升初之前拿到钢琴十级的证书,受到名校的青睐。在督促练琴方面,她完全是克隆了虎妈的做法:动不动就威协说,要取消儿子打电玩、看电影的“福利”;弹不好就不给吃饭、不给睡觉;甚至连邻居说三更半夜太吵,来提抗议,这位中国“虎妈”就用棉被把钢琴的后靠包起来,以减小音量。可让女友沮丧的是,她儿子在高压政策下,好像很少出现“豁然开窍”的时候,相反,她越是急于让他弹好,练习时间越长,他动作越走形。女友都快气疯了,她用鸡毛掸子招呼不争气的儿子。她老公忍无可忍地向她吼道:“你没见儿子手抖得很厉害吗?你没见他眼神像老鼠一样紧张不安吗?你去摸摸他的手,感觉一下,那还是一双快快活活的小孩子的手吗?一掌心的虚汗!”女友才留意到孩子的不正常:一上琴凳,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明明没喝多少水,一天到晚要上厕所。女友以为他是想躲懒,结果到医院一查,儿子竟然得了儿童焦虑症!
这真是对女友人生寄托的釜底抽薪!她哭着给我打电话:“为什么虎妈的成功就那么不可复制呢?好好的小孩儿,怎么就一下子焦虑了呢?露易莎怎么就没焦虑呢?”
其实,蔡美儿强势的另类教育并非对任何孩子都通用。孩子们的抗压能力有很大差别,蔡美儿很幸运,生了两个智商高、抗压能力也高过常人的女儿。而我的女友只看到了虎妈的成就。却忘记了虎妈和孩子付出的心理代价。
家有“虎妈”,小孩儿得焦虑症的比例肯定高于常人,因为你老是逼迫孩子干超出能力的事,将令他饱受挫折。一旦孩子的抗压能力偏低,就容易产生厌倦和焦虑。这样一来,虎妈培养出来的,就不是虎子、虎妞,而是焦虑娃了,这样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怕考差就反复检查?试试“半杯水”和“穿珠链”来克服焦虑情绪(37岁,王耘,女,小学教师)
在我任教的学校里,有焦虑倾向的孩子,高年级远多于中低年级,女孩儿远远多于男孩儿。我觉得原因可能是如今城市家庭望女成凤比望子成龙更厉害。到了小学六年级,学习难度加大,加上女孩子又进入了青春期,心理上变得敏感、羞涩,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很容易在学习上掉下来。而偶尔一两次考差了,家长就会大动肝火,令女儿的自信心更加不足。一考试,哪怕是一次小测验,都会出现食欲不振、出汗、尿频、头痛等症状。这种身体上的不适、情绪上的紧张反而让她考得更差,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我班上的一位女生学习很努力,但随着学习内容思辨性的加深,某次考试还是考得特别差。她妈妈大怒,狠训了她一顿,这对她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后来,她养成了一个恼人的习惯——一做数学题总是反复检查,致使考试时她的时间就不够用,没有一次能将全卷做完的;越是做不完,她在考场上就越紧张,越是心慌,头脑就越混乱,连会做的也忘了。她感到非常痛苦,迅速地消瘦下来。后来,连她妈妈也察觉到了孩子的苦恼,偷偷来问我:“这孩子可怎么办?很多抗焦虑的西药都有镇静催眠作用,考前给孩子吃,有副作用不说,孩子要是在考场上睡着了怎么办?”
我教了她几个方法:一是家庭气氛要宽松,别强调孩子非要考到多少分数、排到多少名次;二是考前帮孩子轻柔按摩,指压一些有助于镇静机体和平静思维的穴位;三是把熏衣草精油或迷迭香精油滴在手帕上,让孩子带进考场。要是孩子还是容易莫名心慌,那就把她交给我。我会事先在孩子面前放半杯白开水,嘱咐孩子要一直盯着这半杯水,想一想水的明净、甘和,慢慢让自己平和下来,孩子的心跳就会逐渐减缓。半杯水疗法简单易行,能起到促使平静、转移注意力的作用,帮助抗焦虑。
对于孩子爱反复检查的毛病,我嘱咐她妈妈去买一些可以做手链的穿珠。平时。只要孩子做功课的时候,有一次可以控制自己不去做检查,就在绳链上加一颗穿珠。因为平时写作业的压力小,很容易做到,这样,这个逐渐加满的小手链就成了一个正面的、可以克服焦虑的象征物。让孩子带着它去考场,一有反复检查的冲动,就捻动抚摸手链上的穿珠,很快,孩子就能靠自己的毅力克服这个毛病,焦虑情绪也会减轻很多。
焦虑也会遗传?还不如说是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完美的苦恼”(李江,男,40岁,医生)
我在医院的神经内科工作多年,发现焦虑症确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比如说孩子有焦虑倾向,那么,爸爸有焦虑倾向的高达13%,妈妈的焦虑倾向更高达15%以上。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父母过分认真、细致的特点内化到自己心里,转变成了焦虑症。
得焦虑症的孩子,考题一旦出“活”了,就会考得较差,这说明他做事情比较刻板,过于追求细节,缺乏创造力。这样的孩子,往往父母的教育是比较严格的,不仅对学习要求高,可能在生活和道德方面要求也较高。爸妈是教师、医生、建筑师的家庭,都比较容易出现焦虑的小孩儿。
孩子已经感受到了“追求完美的苦恼”,应当怎么办?家长承认自己年轻时也有焦虑倾向,会让孩子大大放松。家长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说孩子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遇事顺其自然,不要太追求结果。特别是不要因为得不到一个好成绩、好评价,就失去价值感,要学会欣赏自己。
有些焦虑的孩子会有某种强迫症倾向,充电的插座已经从插线板上拔下来了,还要去看。手已经洗得非常干净了,还要去洗。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暗示物,让他逐渐摆脱这种强迫倾向,比如对于总洗手的孩子,可以在他的桌上放一盆水,告诉孩子,当有洗手的念头时就盯着水盆看,直到洗手的欲望平息下来;再如对于老是去看插座是否拔下来的孩子,可以在充电插座上系一根红绳,当他拔插头时,一面解红绳子,一面对自己说:“插头拔下来啦!”以此增加印象。逐渐地,孩子从中得到了正面的、积极的暗示,就会强化自信心,就不会动不动就怀疑自己某事做了没有、做到位没有,强迫和焦虑的情绪就会淡化了。
缺少安全感也会引发焦虑,提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