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楷模榜样的力量——记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志成教授与他的团队

2011-04-28 13:03:24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志成生物医学北京市

【编者按】 刘志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1973年4月成为一名北大荒的建设者——拖拉机手。1975年10月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大学4年,成绩全优。1979年8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从事受控核聚变实验研究,驾驶员经历让他在实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中做出了出色成绩。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理论天体物理,其文章《考虑重子八重态的中子星状态方程》引起了国际反响。1983年6月分配到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工作。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3年,荣获“首都医科大学首届十佳青年”称号。其作为主要参加人申办的“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填补了国家教育空白。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2007年,他被聘为“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评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

1 一往无前开拓创新的好院长

刘志成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现任院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带领学院班子提出了学院“理工科学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建设原则,明确了学院“校内实体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行业参与功能”的学科地位,确立了学院“研究、教育、技术开发综合发展”的发展观念和“开发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为医学健康事业深层次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学院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功能要服务北京、兼顾全国、面向世界,学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秉持着这些先进理念,刘志成院长带领生工学院的教职工不懈奋斗,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院本科教育从生物医学工程一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和假肢矫形工程2个专业,开创了我国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先河。2008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和国家特色专业”称号;2009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获“北京市特色专业”称号。学院2003年获批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由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升级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学院明确了“发展优势学科,鼓励特色学科,扶持前瞻学科”的学科建设策略。历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共体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还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以组建特色学科临床工程学科为契机,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与临床医院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在数字医学技术时代,临床工程人员的重要性突显,学科的组建将成为全国的示范。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现已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一腔热血教书育人的好教师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除开展专业教育以外,还承担着学校各专业、各层次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工类课程教学。刘志成教授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和博士生导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指导和参与本科生教学,大力提倡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的教育改革与研究从专业教学和公共教学2方面展开,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旨是逐步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公共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切实适应医学教育的理工课程体系与内容,追求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研究”。教学改革思路明确,目标具体,讲求实效。

多年来,在刘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学院的物理学教研室把结合医学研究实际的工作内容融入物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全校历届学生理科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系列医用物理新实验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模拟C T实验仪”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评比二等奖;2009年,物理学教学团队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在刘院长的指导下,由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的市教委教改课题-“医用物理系列新实验的研究(注:医学相关新实验开发)”,于2004年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现在该课题开发的2个实验“模拟CT”、“生物材料黏弹性研究”已应用于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通过该课题开设的大量第二课堂、学生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刘志成院长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刘志成教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他认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理解学生、配合手段,用渊博的知识、向上的精神、精彩的讲解、巧妙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有效掌控课堂,保证课程目标实现最佳效果。

刘院长心目中有一套好教师的标准。在课程内容处理方面,他要求教师“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领悟其精华;能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学生求索其深刻;能够把抽象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能够把形象事物抽象化,培养学生总结提高”。他特别强调教学艺术:“现在我们不但要讲求教学方法,更要讲求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怎样才能把课讲得生动,这是一门永远都需要探索的艺术”。

刘院长经常说:“教师要成为世人楷模。人生观、价值观、处世原则,是人生的基本要素,要不断学习、注重修养、乐于追求、甘做人梯。所谓‘为人师表',就是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要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挚友,教学相长,互动共进”。

3 一心一意废寝忘食的科研人

刘志成院长从事生物力学研究与教学15年。自2005年以来,他发表了血液流变学、虹膜组织理学特性以及骨科生物力学方面的科研论文40余篇。主要擅长生物体材料本构关系研究,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研究,骨科器械、康复器械与装置的研究等。他积极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基金、教育部基金等项目,近年来获得国家专利6项。

作为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生物力学科研团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30余人,其中有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也有临床一线的医生,还有多位处于研究一线的研究生,团队结构合理,学术交叉研究能力强。团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青光眼发病机制及眼球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在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机制的力学解释研究中提出了模拟瞳孔阻滞的研究方法,获得了虹膜组织整体力学特性。2007年,“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机制的力学解释”课题组获北京市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计划”支持。另外,在青光眼研究之外的领域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分析研究中,提出了囊状动脉瘤仿真动物模型制备方案,在脊髓神经断裂再接技术研究中提出了力学对接技术方案等。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刘院长的教学内容,吸引了大量学生追随他开展科技活动,他活跃的科研思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刘院长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生研究生7名。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08级本科生组成2队参加康复领域的国际竞赛——i-CREATe 2010学生设计挑战赛,均进入复赛。

刘院长非常关注团队中年轻人的成长,在他的指导下,近几年有3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3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面上项目的资助,还有1位教师获得了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培养计划的资助。在这些基金的支持下,团队的科研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科研成果显著,近几年发表的科研论文被S C I收录6篇,E I收录8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3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另外,研究团队获得了国家专利6项,取得了1项软件著作权。

4 一身正气开朗亲切的好朋友

与刘志成院长接触的人,都会感受到他正直、开朗、热情的人格魅力。在生工学院的办公区内,经常会听到他幽默的谈吐、爽朗的笑声。大家常说:哪里有刘院长,哪里就有充满快乐、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

刘院长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他在科研、教学、管理上严格要求广大教职工,自己更是身先士卒、处处带头。只要不出差,他总是迎着朝阳,早早上班;而他办公室的灯光,也总是亮到深夜,才会熄灭。

刘院长是学院教师与学生的好朋友。他关心老教师,每年都会去看望退休教师,还多次提出,在聘岗中要保护老教师,因为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关心青年教师,带领他们参加国际、国内大型会议,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鼓励青年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新生进校后,有一个与学院领导交流的活动,刘院长把活动的名称改为“老学生与新学生座谈”,将自己置于一个学生的位置,与新生推心置腹,亲切交谈,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受到新生的热烈欢迎。

刘志成院长的工作能力使人钦佩,教学艺术使人欣赏,敬业精神使人感动,正直平易使人信赖。他是大家身边的楷模,以刘院长为榜样的力量,鼓舞着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团队勤于奉献、勇于拼搏、锐意争先、攀越高峰,不断取得新的荣誉和辉煌。

猜你喜欢
志成生物医学北京市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科学与社会(2022年4期)2023-01-17 01:20:04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 00:44:46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中小学校长(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测绘(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科学与社会(2021年4期)2022-01-19 03:29:5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图书馆建设(2018年5期)2018-07-10 09:46:44
连志成:一心向战
周志成:我们要从跟跑迈向领跑
太空探索(2016年1期)2016-07-12 09:56:03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