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0年载文作者和引文分析

2011-04-27 03:39庞博王倩

庞博 王倩

摘要: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1--2010年共60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刊10年来共刊载论文1800多篇,平均年载文量为180篇,篇均页码为5页/篇,篇密度平均值为0.2篇/页;《学报》的基金论文率稳步提高,至2010年达到了48.44%;2001--2010年共有作者3376人次,分布在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94.43%来自高等院校;以31--40岁年龄段者居多,比例占45.86%,职称以中级和副高级为主,分别占29.09%和21.82%,且有68.41%的作者为在读硕士、博士或已经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平均合著率和合作度分别为59.47%和1.87,合著类型以同单位合著为主,比例占67.79%;论文的引文质量较高,篇均引文8.11条,中文引文占87.22%,引文中属于期刊的占50,14%。

关键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3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11)01--0135--06

前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2001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经济与管理学、旅游业、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能反映本学科研究前沿或热点的学术论文。《学报》曾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一等奖、全国农业期刊一等奖以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全国农业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期刊、陕西省权威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等荣誉称号,并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本文以该刊2001—2010年共60期为调研的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其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可供《学报》的读者、作者、编辑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学报》的论文质量提供依据。

一、《学报》载文量及基金论文率

1.载文量。载文量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输出能力或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篇均页码(总页数除以年载文量)反映了期刊单篇论文的信息量,篇均页码越高,其单篇论文的信息量越高。篇密度(年载文量除以总页数)反映了期刊的信息量,篇密度越高,其信息量就越大。对《学报》2001—2010年各卷48期载文(消息、通知、简讯、稿约、书评、书摘、作者介绍、分类总目次等均不在统计之列)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2003年《学报》的页码从96页增加至140页,其载文量也有所增加,年载文量由原来的140篇左右增至180篇左右;期均载文量由24篇左右增至30篇左右,篇均页码也较为稳定,平均值为5页/篇。篇密度同样比较稳定,平均值为0.2篇/页。说明《学报》的载文在数量和篇幅上已形成较为固定的范式。

2.基金论文率。基金项目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期刊的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学报》2001—2010年刊发基金论文率的统计结果(见表2)表明:2001年(创刊年)的基金论文率最低,为8.33%。“说明来自社会科学类研究科研课题的论文较少,因此,应鼓励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积极申请科研课题”。在《学报》编辑和广大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刊载的基金论文数量不断增加,基金论文率稳步提高,至2010年,基金论文率达到了48.44%。《学报》10年中共刊发基金论文516篇,其中85%以上为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另据统计,在所有的基金论文中,92篇获得了2项基金的资助,32篇获得了3项基金的资助,3篇获得了4项基金的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学报》载文的创新性,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二、《学报》作者分布与年龄、职称及学历结构

1.作者的地区和单位分布。经统计,10年中《学报》的作者遍布除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由表3可以看出,《学报》10年中共有作者3376人次,其中94.43%来自高等院校,0.98%来自国家科研院所,4.59%来自省市地县有关单位。且10年中作者机构分布数据高度稳定。说明来自高等院校的师生是《学报》的主要作者,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

另由表4可以看出,《学报》10年共刊发论文1801篇,其中校内论文611篇,比例占到33.93%,校外论文1190篇,占66.07%。但整体呈现校内论文逐年递减、校外论文逐年递增的状况。说明2001年创刊时,“《学报》作为学校展示自己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的窗口,主要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论文为主”。但经过10年的发展,《学报》已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来稿也愈加广泛,以致刊发的校外论文数量逐年递增。

2.作者的年龄结构。对《学报》10年刊载论文第一作者的年龄结构统计见表5。可以看出:1801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发表论文时年龄在31—40岁的最多,占到46.17%,其次是20—30岁,占25.17%,再次是41—50岁,占21.14%。20—30岁和31—40岁两个年龄段的作者合计占第一作者总数的7.68%,表明20—40岁的中青年作者是《学报》的主要作者群,显示《学报》注重培养年轻作者。

3.作者的职称结构。表6是对2001—2010年《学报》第一作者职称结构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报》论文作者以中级职称者最多,比例占到29.09%;其次为副高职称者,比例占到21.82%;再次为正高职称者,比例占14.43%;初级职称者最少,比例占5.49%。可见中级和副高职称者是《学报》的主要作者群。另据统计,第一作者中,博士研究生或已取得博士学位者有669人,硕士研究生或已取得硕士学位者有563人,共计1232人,比例占第一作者总数的68.41%。这一比例较高,说明《学报》作者的学历层次较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01—2010年10年中《学报》共刊载了12篇在读本科生的论文,这说明《学报》选稿坚持以论文质量为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重青年作者的培养。

三、《学报》论文的合著状况

1.合作度与合著论文量。合作度是衡量期刊科研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又称篇均作者数或作者系数。由表7可以看出,《学报》的合作度为1.87,且10年中无显著的增减变化,但明显低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8的合作度。说明社会科学研究合作较少。论文平均合著率为59.47%,合著论文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说明《学报》作者的科研合作意识有所提高,但仍待加强。

2.合著类型。由表8可以看出,《学报》的合著类型以同单位合著为主,比例占67.79%,但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次为跨省(市)合著,比例占16.43%,再次为同省(市)合著,比例占18.39%,两者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学报》的学术研究日趋多元化,作者问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这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提升《学报》的科研成果质量。

四、《学报》引文分析

1.引文量。引文量是指期刊在一定时域内的引文总条数。学术期刊的引文量常被用作引文测度指标。,它可以反映期刊所发论文与已有成果之间的继承性、连续性和相关性的大小,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文的质量和所含的信息量。对《学报》10年来刊载的1801篇论文引文的统计结果(表9)表明,引文总数为14 612条,平均每期引文243.53条,篇均引文8.11条。而且篇均引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学报》论文作者利用文献资料开展研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2.引文语种及类型。通过分析引文的语种和类型构成,可以了解《学报》作者文献资料的选择能力,分析《学报》刊载论文的相关研究背景。从表9可以看出,在10年的所有引文中,中文引文占87.22%,外文引文占12.78%,说明《学报》作者利用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从表9还可以看出,在10年的所有引文中,期刊最多,比例占50.14%;其次为专著,比例占35.75%;再次为报纸,比例占3.08%;接下来依次是电子文献、其它文献、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报告、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以及标准。表明期刊和专著是《学报》作者的主要引文类型,同时说明《学报》作者应加强对电子文献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