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贴近真实的草根文化

2011-04-26 01:34许筱言
神州·上旬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草根野草男孩

许筱言

42分钟的短片《老男孩》,近期在网络上走红。短片讲述了两个不惑之年的男人追寻梦想的故事,就是这部以“梦想”的名义祭奠青春、小成本制作、画面并不华丽的小电影,却迅速俘获了无数70后、80后甚至60末的大孩子们的心。对小人物、草根群体的关注是《老男孩》红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网民说:艺术原本就离不开民间,可我们却渐渐习惯了走高端路线,即便是所谓的选秀,也无一不是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甚至苛求草根。《老男孩》给了我们真正的草根艺术。它让你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成长和梦想,它让你对那些为生活而放弃的梦想,来一次迟到的祭奠,甚至放肆地流一次泪。正是这种贴近真实的草根文化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出了时代的共鸣。

《老男孩》:追忆逝去的青春与梦想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雨季,春天啊你在哪里……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漫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她来过……”

歌词来自于震撼我们心灵的短片《老男孩》,悠扬的旋律配以深情的演唱,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铿锵有力,句句深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触动了我们尘封的记忆,唤起了我们对于青春和梦想的追忆与渴望。影片《老男孩》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影片以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对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多年,但已经不再有“少年心事当拿云”般心性的“老男孩”重新登台寻找梦想的故事。两个中学时的文艺爱好者,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与不顺,多年后,一个当了婚礼主持,一个成为理发店老板。偶遇多年前的同学,现在的他是一個选秀活动的制片人,这个活动激起了两人心中残存的梦想,于是身为70后的他们组成了一个“筷子兄弟”和一群90后一起参加了选秀节目……

在短片的最后,兄弟俩在台上唱起自己的原创歌曲《老男孩》时,画面上随即闪过了城市里一张张充满渴望的脸:农民工、烤羊肉串的摊主、吃方便面的白领、捏脚的服务员、中年失意酗酒的男人、曾经的校花……这部以繁华都市里追梦的小人物故事为背景的短片,迅速在中青年人群中产生了共鸣。这部故事情节简单的短片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接近青春尾声的人而言,它代表的是一种青春过往的遗憾和伤痛,也代表着对于逝去的青春与梦想的一种追忆。这种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在生活的重压下,青春一闪而过,曾经有过的许多梦想也只能在现实的生活下变得遥不可及。然而,时代的车轮还在不停地转动,生活还要继续,人为了生存也总是要奋斗的,所以这部出自70年代人的自传性作品对于80后,甚至90后都有所触动。

这部短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没有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耀眼的明星的加盟,却迅速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这部短片引来一片叫好的声音呢?

《老男孩》:贴近真实的草根文化

艺术是离不开民间,离不开生活的。高端的艺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然而却是高屋建瓴,让人觉得高处不胜寒。真正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是来自民间的,这虽然是一种草根文化,但是,正是这种草根文化才能与大众的心灵产生共鸣,因为它反映出了大众心里的呐喊。正是如此,《老男孩》才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地俘获了观众的“芳心”。让人们在观看中,不禁回忆起自己青春年少时的往事,止不住地“泪流满面”。

草根(grass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的美国,那时候的美国正沉浸在掏金狂潮之中。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但却生生不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因此,草根文化就是一种产生在民间的大众平民文化,这也是文化发展多样化的一种趋势。草根文化的出现不仅能够丰富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使文艺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特性,而且草根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老男孩》这部影片给了我们真正的草根艺术。之所以风靡网络,是因为它关注了现实,关注了社会上最为普通的人的生活和心理。而我们就是社会上最为普通,最为平凡的人。《老男孩》的出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在为生存奔波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短暂的休息,脑海中浮现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懵懂,那些画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里。《老男孩》恰好就引起了我们的“共震”。

当我们回顾以往的青春岁月,会发现面对逐渐成长的自己以喜剧面貌出现的《老男孩》幻化为一首青春的挽歌,这其中或许有当年挥斥方遒的激越感慨,但更多的却是梦想成空的伤感与无奈。

因此,《老男孩》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活,这是一次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集体呓语,这种草根文化唤起了我们每个人的青春的记忆。

《老男孩》:怀旧中依然乐观

《老男孩》虽然在怀旧中表达出了我们的心声,但是,它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却不是消极的。它从追忆过往的侧面反映出了励志人生的主题,正是因为这样,它比许多正面描写励志的影片更加契合大多数人的现实心境。所以,《老男孩》在怀旧的基调中依然呈现出乐观的心态,鼓励人们还要为了理想继续奋斗下去。

短片虽然用一种独特的怀旧方式诠释了青春的岁月与梦想,然而谁都有青春不再的时候,但梦想的乐章不会因此而终结。因此,珍惜生活,珍惜当下,期待梦想之光照进现实的那一天。正如影片中的“筷子兄弟”,怀揣着的多年的梦想,终于得到了绽放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有过梦想,但好多人都没有去实现,连尝试的那一步都没有迈出去。当大家看到片中两个小人物为了梦想,不顾世俗的影响,怒放自己的那一刹那,自然会交织自身多年的委屈、梦想和现实的碰撞,从而产生共鸣。”歌曲的词作者同时是片中王小帅的扮演者王太利。

我们可以看出,影片中的“筷子兄弟”,他们要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的意志并没有被生活所磨平,没有被消极的抱怨和宣泄所拥抱,而是敢于面对自己曾经或现在仍然具有的梦想,在这个时刻寻找自己新的可能性。他们表达出了现在人们的心态,有失落、有绝望、有迷茫,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到,他们正视困难和艰苦,感受失落和迷茫,在这个过程中,却有担当,有责任,并充满着继续前行的期望。

他们不像网络“红人”那样展示脱轨失序的消极价值观,更不像在一些人中所流行的“抱怨文化”那样,仅仅将社会的问题和困扰当做自己无能为力、消极颓丧和宣泄“戾气”的理由。正是由于有“筷子兄弟”的声音,我们发现其实对于自己生活的认识并不像一些人刻意渲染的那样灰暗和失落。实现梦想当然不容易,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任何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我们自己的奋斗过程,却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源泉。《老男孩》中的“筷子兄弟”所展现的,是今天我们青年人应该具有的一种乐观和积极的精神,一种不畏惧困难,不害怕挑战,在平和中有坚韧,在困难中有希望的状态。而这正是我们在怀旧的同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所应该具有的心态。

《老男孩》这种草根文化所展现出的怀旧现象,之所以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那是因为我们突然发现:有梦的青春是那么的美好,而实现梦想的过程又是那么的艰难,然而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一样:“一起向昨天说再见,寻找属于我们的世界,年轻的梦都将实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追。一起向昨天说再见,写下属于自己的明天,所有界限都将穿越,等待我们展翅高飞。”

猜你喜欢
草根野草男孩
小心野草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草根
草根论调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