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叶,侯扶江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处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三级地形的第一级阶梯迈向第二级阶梯的“坡坎”,自古就是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相互作用的界面。农业系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农业系统长期受黄土高原农耕文明与青藏高原畜牧文明的影响,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地理信息,同时也决定着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长期不合理放牧、开垦等农业活动,这一区域草地退化、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威胁黄河上游生态服务功能[1-2]。目前,对于青藏高原或黄土高原农业系统的报道较多[3-7],但两者过渡区域农业系统沿着自然与社会环境梯度的演化却知之甚少。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区域的夏河-渭源-通渭样带,分析其农业系统的过渡特征,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1研究区自然概况 选择夏河-渭源-通渭样带作为研究区域(图1),三县自西向东海拔和降水量逐渐降低,年均温和无霜期逐渐升高。根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8],夏河天然植被属冷温潮湿高山草甸类,渭源和通渭属微温湿润森林草原类(表1)。
据2006年甘肃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夏河县在76县中处66位,渭源县处62位,通渭县处58位,竞争力均属下游区域第一层次[9];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周围县域经济发展也处于相似水平[10]。表明该样带具有代表性。
1.2数据收集与分析 查阅省、区、县统计年鉴及各级政府信息网等,搜集2000-2007年夏河、渭源、通渭农业系统数据。包括甘肃省年鉴(2001-2008年)、甘肃省农村年鉴(2001-2008年)、甘南州年鉴(2005年)、甘肃经济信息网以及渭源县、通渭县统计局网。数据包括农村人口结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种植业结构、畜牧业结构、农村GDP构成等。其中种植业结构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作物种植面积,畜牧业结构包括牛、羊、猪的人均出栏数及其人均肉类产量,农村GDP构成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除土地利用现状外,其他数据均是2000-2007年的平均值。
2.1农村人口结构 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人口密度呈增加趋势;渭源和通渭人口密度分别是夏河的13.4和12.2倍(表2)。三县农业人口比例为83%~96%,农村劳动力占农业人口比例为51%~54%(表2)。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
表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农业土地利用结构 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比例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比例和人均草地面积均呈递减趋势,夏河人均草地面积分别是渭源和通渭的39.9和49.2倍。渭源和通渭的林地面积比例分别比夏河高14.0和9.1百分点,但人均林地面积分别只有夏河的21.4%和17.9%(表3)。
表2 夏河-渭源-通渭样带农业人口概况
夏河、渭源和通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农作物(所有种植物)面积比例依次呈递增的趋势,分别为50.0%、70.7%和73.9%。夏河粮食作物主要为青稞(Hordeumvulgare),约占86.2%,也种植少量小麦(Triticumaestivum),为13.7%。渭源和通渭小麦和玉米(Zeamays)面积分别占粮食作物的31.5%和38.2%,主要粮食作物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种植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8.5%和61.8%,是渭源和通渭的优势产业[11-12]。夏河、渭源和通渭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油料作物,分别占各自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99.2%、47.6%和74.1%。夏河、渭源和通渭的饲草作物分别占总农作物面积的21.6%、24.5%和11.3%(表4)。
表3 夏河-渭源-通渭样带农业土地利用现状
表4 2000-2007年主要作物平均种植面积 hm2
2.3畜牧业生产结构 人均家畜生产,除猪出栏数外,夏河均为三县中最高。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牛、羊出栏数及羊毛产量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夏河人均牛出栏数和羊出栏数分别是渭源的19.5和29.0倍,是通渭的5.6和33.1倍;人均羊毛产量和肉类产量分别是渭源的79.3和4.2倍,是通渭的21.1和3.9倍。人均猪出栏数则逐渐增加,渭源和通渭的猪出栏数分别是夏河的2.1和2.5倍。人均肉类产量夏河是渭源和通渭的4倍左右(表5)。
2.4农业经济结构
2.4.1农业总GDP 三县第一产业,即大农业产值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逐渐增加,占总产值的比例均在50%左右(表6)。第一产业增长最慢,说明,农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呈下降的趋势(表6)。
表5 2000-2007年人均家畜生产
2.4.2农业GDP构成 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种植业比例呈增加趋势(表7),林业产值也呈现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但不足总产值的5%;畜牧业总产值自西向东呈减少的趋势。
2.4.3农牧民收入 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人均GDP、农牧民人均GDP、人均纯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都是逐渐减少,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呈增加趋势(表8)。夏河、渭源和通渭三县农牧民人均GDP分别是全县人均GDP的57.7%、58.2%和5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82.4%、87.8%和83.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占城镇人均纯收入的38.6%、27.2%和26.0%,三县城乡差距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表6 2000-2007年均GDP结构
表7 农业GDP构成
表8 2000-2007年农牧民收入
家畜、作物和天然草地的互作方式为家畜放牧天然草地、休闲地、作物茬地;家畜为作物生产提供粪肥和畜力,作物副产品或饲草作物补饲家畜。养分通过家畜在天然草地和作物地之间流动,天然草地向作物地以净输出为主,天然草地成为作物生产的“肥料工厂”[13]。天然草地输出的N、P可能由植物固氮和大气沉降部分补偿[14-16]。
夏河尚属于粗放型农业生产系统,外部投入少,生产力低,依靠低成本获取效益[13]。
渭源和通渭属于传统的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作物与家畜互作有3条主要途径:作物残茬提供家畜放牧;作物副产品饲喂家畜;家畜为作物生产提供粪肥和畜力。放牧之外,部分谷物用作精料补饲家畜[17]。
渭源和通渭应该将传统的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向草田轮作-家畜综合系统的农业系统发展。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饲草轮作,或播种失败后种植饲草,家畜的介入丰富了作物轮作模式与作物-家畜互作途径。因为生产风险低,综合系统收入来源多样化,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专门化生产的市场风险;综合系统组分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调整产品输出种类、数量和时间,系统收益随时满足临时性投资的需求[18-19]。其次,该系统增加了农业系统的弹性,尤其是放牧管理,减少了系统对不可更新资源和能量的依赖[20],系统应对自然与社会风险的能力增强。
[1]任继周,侯扶江.改变传统粮食观,试行食物当量[J].草业学报,1999,8(S1):55-75.
[2]郑度,姚檀栋.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451-458.
[3]石元春.西北呼唤草业[J].草业学报,2003,12(1):1-3.
[4]任继周,林慧龙,未丽.草地农业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J].草地学报,2009,17(4):3-6.
[5]侯扶江,肖金玉,南志标.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8):923-929.
[6]刘佳,王继军.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互动关系——以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401-1407.
[7]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8]Ren J Z,Hu Z Z,Zhao J.A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J].Rangeland Journal,2008(30):199-209.
[9]魏胜文,刘晓梅,黄秉信.2007:甘肃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10]潘竟虎,张佳龙,张勇.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6):83-91.
[11]张晓丽.定西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
[12]张秀云,董觐华,姚玉璧,等.定西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3):447-450.
[13]Hou F J,Nan Z B.Improvements to rangel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A case study of Daliangwa village,Huanxian County[J].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6,15(Supp.):104-110.
[14]侯扶江,杨中艺.放牧对草地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6,26(1):244-264.
[15]Turner M D.Long term effects of daily grazing orbits on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Sahelian West Africa:1.Gradient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angeland soils and vegetation[J].Journal of Biogeography,1998,25(4):669-682.
[16]Turner M D.Long term effects of daily grazing orbits on nutrient availability in Sahelian West Africa:Effects of a phosphorus gradient on spatial patterns of annual grassland production[J].Journal of Biogeography,1998,25(4):683-694.
[17]侯扶江,南志标,任继周.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J].草业学报,2009,18(5):211-234.
[18]Powell J M,Pearson R A,Hiernaux P H.Crop-livestock interactions in the west African dryland[J].Agronomy Journal,2004,96:469-483.
[19]张富忠,侯桂凤.环县草畜产业现状[J].草业科学,2009,26(4):159-160.
[20]Allen V G,Hou F J,Brown P,etal.Integrated crop and livestock systems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J].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2006,15(Supp.):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