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2011-04-23 03:40朱秀英贠鸿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产率规模变化

卫 荣,朱秀英,贠鸿琬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具有极强的农业生产优势,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河南省不仅粮食产量连续7 a居全国第1位,而且小麦、玉米、烟叶、畜产品等多种农产品产量均处于全国前列,因而其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一直是国家十分重视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的效率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探寻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发展状况.

1 理论分析模型

1.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对效率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等,但这些方法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都存在主观性强且相关性约束不容易检验等问题.考虑到农业是一个多输入(农药、化肥、农机和人力等)和多输出(农产品产出、农业产值等)的产业,本研究选取Malmquist指数方法来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

Malmquist指数即莫氏指数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MALMQUIST首先提出,1994年FARE等研究出莫氏指数的非参数线性规划算法,建立了以考察全要素生产增长率的莫氏生产率指数.从t时期到t+1时期,基于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可以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示.对于某地区而言以t时期的技术为参照Malmquist指数为:

基于t+1时期的技术为参照Malmquist指数为:

按照FARE等人仿照Fisher理想指数的构造方法,以t时期和t+1时期为参照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几何平均数作为莫氏生产率指数,则基于产出的莫氏指数为

当M>0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在t到t+1时期为正增长.FARE等同时证明了莫氏TPF指数可以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两部分,并可将综合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

即:莫氏生产率变化指数=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表明TPF增长是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共同影响的结果,而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则是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变化的综合体现,规模效率的变化反映投入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纯技术效率反映生产领域中技术更新速度的快慢和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

1.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指标体系是决定评价结果是否科学的基础.分析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体系必须保证指标项可以全面反映农业生产各领域的投入与产出,满足系统性的要求,并且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口径统一.农业生产要素的内容基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性和准确性,本研究选取粮食播种面积(khm2)、农业从业人员(万人)、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t)、农用地膜使用量(t)、农药使用量(t)、农用机械总动力(万kW)6个投入指标,粮食总产量(万t)、农业增加值(万元)2个产出指标.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1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对各 DMU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02—2010年《河南统计年鉴》

2 河南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2.1 模型计算结果

本研究运用 DEAP 2.1软件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01—2009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得出以2001年为基期2002—2009年的MaImquist指数整体均值变化及其分解,结果见表1.

表1 TFP及其构成的全省平均值Table1 The provincial average of TFP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2.2 模型结果分析

2.2.1 TFP变化与技术进步趋势较为一致 由表1可知,以 2001年为基期的 2002—2009年的MALMQUIST指数数据显示,TFP变化和技术进步均呈明显较大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03—2005年幅度最大.TFP变化由2003年的最低点0.827升至2004年最高点1.273,2005年降为1.066,并逐渐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由2003年的最低点0.845升为2004年的最高点1.238,2005年降为1.063,也逐渐趋于平稳.因此,除2007年TFP下降,技术进步上升,呈现微小的趋势变化差异外,其余各年的变化趋势均趋于一致.由此可知,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受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较小,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弥补综合技术效率的损失.

2.2.2 技术进步波动较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较为平稳 以2001年为基期的2002—2009年的MALMQUIST指数数据显示,2002—2009年河南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较为平稳,没有太大的改变,与年均值1.007相比,其波动幅度控制在0~0.034之内.而技术进步在 2003 年为 0.845,与年均值1.044相比波动幅度达 0~0.199.因此,综合技术效率相对技术进步来说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2.2.3 技术进步与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反方向变化由表1可知,以2001年为基期的2002—2009年的Malmquist指数数据显示,在2002—2009年中除2003,2004,2005年同时处于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外,其他年份的技术进步与综合技术效率都呈现反方向变化趋势.当技术进步呈现上升状态时,综合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反之,技术进步下降时,综合技术效率又开始回升.经研究认为,这可能是技术进步对纯技术效率的发挥存在滞后性.由于综合技术效率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构成,因此当纯技术效率比较低时,综合技术效率受到影响也比较低,这时就会采用新技术促进技术进步的发展,使其得到提高;而当纯技术效率上升,技术进步开始退减.

2.2.4 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TPF变化是技术进步和综合技术效率的共同结果.由表1可知,综合技术效率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技术进步与TFP变化的变动趋势相同.2005年TFP 为 1.066,技术进步为 1.063,2006 年 TFP 为1.092,技术进步为1.089,2008 年 TFP 变化指数为1.064,技术进步指数为1.068,二者的数值变动较为一致,且变化曲线也十分接近.这是由于2001—2009年农业生产效率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并不明显,波动幅度仅在0~0.029之间,对TFP变化指数的变动影响不大,而技术进步相对综合技术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因此TFP变化指数的变动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这是因为技术进步能够带动生产的集约边际,利于实现整体规模经济,从而达到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发展和提高.同时,还可以看到,技术进步波动比较大,不利于TFP水平的稳定,需要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进行长期有效地投入,保证其稳定的发展趋势,保证全要素水平的稳定发展.

2.2.5 综合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且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 由于2001年和2009年的农业生产处于不同的技术水平上,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省2009年与2001相比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状况,对18个省辖市2001年和2009年的截面数据分别进行基于投入最小化的DEA分析,由此可以观察各地区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化情况(表2).

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反映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当PTE>1时,表明决策单元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规模经济变化指数反映生产规模的有效程度,即规模效率反映是否在最合适的投资和生产规模下经营.当SE>1时,表示是规模经济,扩大规模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反之,则意味着规模不经济.

河南省农业生产2009年与2001年相比,综合技术效率及其构成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上升,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地区由8个上升为10个,纯技术效率有效地区个数由12个上升至16个,规模效率有效地区由9个上升为10个.除鹤壁、焦作、许昌、南阳、商丘仍然保持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状态外,洛阳、三门峡、信阳2009年由2001年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实现了规模经济,安阳、驻马店2009年由2001年的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实现了规模经济;郑州、济源2009年与2001年相比仍处于效报酬递增阶段不变,开封、周口则处于效报酬递减阶段不变;平顶山、漯河2009年由2001年的规模经济变化为规模报酬递增,新乡、濮阳2009年由2001年的规模经济变化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中平顶山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降低,新乡、濮阳和漯河是由于规模效率的降低,而最终导致4地区2009年的综合技术效率由有效状态转为非有效报酬阶段状态.

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由2001年的0.916 升至0.962,提高了0.046;纯技术效率由2001年的0.944升至2009年的0.977,提高了0.033;规模效率由2001年的0.97上升至2009年的0.985,提高了0.015.由此可知,河南省综合技术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其提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上升.

表2 河南省2001—2009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化Table2 Change trend of TFP and its components of Hen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2001—2009

2.2.6 技术进步波动性较强 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可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2002—2005年,这一阶段的技术进步上下波动幅度较大,从2003年的最低值0.845上升至2004年最高点1.238,之后又降至2005年的1.063,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其中2003年的最低点可能是受当年非典的影响,政府和社会重点治理疫情,在农业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大幅减少,2004年达到最高点,这与河南省响应国家战略性结构调整政策,大力发展和实施“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广农作物新品种的栽培,推进农业信息化开发建设是分不开的;第2阶段2006—2009年,这个阶段较为稳定,从2006年开始逐渐上升至2007年的1.094,随后紧接着呈缓慢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指数波动值比较大,最大幅度达到0.393,这主要是由于对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投入的不稳定造成的.

3 结语

本研究经过运用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1—2009年河南18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就整体动态水平来看,2001—2009年由于河南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指数变化虽不稳定,但总体及其构成都基本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处于较为平稳状态,对全要素生产变化指数的增长影响较小,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就静态水平来看,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比2001年有所提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的上升,规模效率的贡献相对较小.

因此,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建立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为高新科技示范项目提供服务;加快提高各地区农民的科技和技术管理素质、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加快农业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集约型种植业和集约型养殖业,扩大规模效益,同时大力节肥、节药、节能,调整优化用肥结构,推广节约型施药技术,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提高农机应用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

[1] 贠鸿琬,胡文联,池 鸣.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DEA 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65-167.

[2] 张冬平,冯继红,白菊红.河南小麦生产效率数据包络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1):86-92.

[3] 王亚伟,赵白云,陈 振,等.基于DEA的河南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5):600-604.

[4] 张冬平,冯继红.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的 DEA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3):48-54.

[5] 陈新林.广东技术效率、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6(7):210-213.

[6] 方福前,张艳丽.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 Malmquist指数方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9):5-12.

[7]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陈洪跃,肖洪安.基于DEA的重庆市农业生产效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95-7596.

猜你喜欢
生产率规模变化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从9到3的变化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规模之殇
这五年的变化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鸟的变化系列
固定成本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