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席,谢华萍,王金全
(1.南充市城区堤防工程管理处,四川南充,637000;2.南充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南充,637000)
南充市稻田养鱼据史料记载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始终处于零星分散、产量低而不稳的状态。上世纪末,稻田养鱼发展很快,并涌现出不少高产新技术,但就全市来讲,稻田养鱼仍然普遍处于传统粗养方式,平均亩产只有10kg~20kg。从近年开始,我们根据稻田的特点,力求使稻田养鱼实现亩产“千斤稻、百斤鱼”的要求,重点在丘陵地区推行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取得了成功。现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就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探讨性意见。
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田坎、拦鱼栅、鱼沟与鱼凼、排洪渠”五大部份。其作用是:田坎增强蓄水保水能力;田缺主要是控制稻田水量,安全顺利地泄除余水;拦鱼栅既保证过水畅通,又防止田中养殖鱼类随水流逸;鱼沟与鱼凼给鱼类在遇到干旱、浅灌、施药、施肥和酷暑高温时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栖息环境,并协调鱼类和水稻对水环境的不同要求;排洪渠将成片鱼田范围内十年一遇的洪水顺利排除项目片区。通过上述五项工程建设,可确保连片稻田养鱼实施增产技术,在一般旱、涝灾害下仍获得稻、鱼稳定高产。
首先,南充地区多属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又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夏、伏旱出现机率偏高,洪灾年有发生。从南充地区的气候资料看,1959年至2008年的50年中,春旱20年,频率为40%;夏旱26年,频率为52%,伏旱41年,频率为82%。其中,严重伏旱13年,频率为26%;夏伏旱46年,频率达92%,具有十年九旱的特点。与此同时,50年间有47年日降雨量达100mm以上,频率为94%,故又是十年九涝的地区。因此,在旱、涝并发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南充地区要获得大面积稻田养鱼稳产、高产是难以成功的。
其次,稻田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人们为了获得稻谷生产的高产量、高效益,根据水稻的生理特点进行浅水栽培,“干干湿湿”晒田与开展稻田养鱼矛盾非常尖锐。同时,稻田施药、施肥也影响浅水中的鱼类生存。
第三,由于稻田条件限制,使许多技术措施不能用于稻田养鱼,制约了产量的提高,不能形成规模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影响稻田养鱼发展前途。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研究了我市已有的稻田养鱼高产经验,制定了以防洪、防逃和改善养殖鱼类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兼顾水稻和渔业增产的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措施,在项目片区大规模推广。通过整治田缺和拦鱼栅,特别是建筑排洪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排除区间雨量形成的洪水,确保稻田养鱼生产。同时,通过加高加固田埂,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水稻和鱼类,强化蓄水保水,而且在水稻收割后的半年以上的时间形成了一个浅水池塘环境。通过开挖鱼凼、鱼沟,在种稻期间,使田内既有浅水环境的需要,又保证了鱼类对环境的需要。这样,稻田养鱼不仅提高其抗御洪、旱灾害的能力,避开干旱、浅灌、晒田、施药、施肥等对鱼类的损害,而且也增大了鱼种的放养密度,还可以实施多品种混养;将池塘养鱼的某些增产技术措施移用于稻田养鱼,将传统稻田养鱼技术和池塘养鱼技术组装成新的稻田养鱼技术,确保稳定实现稻、鱼双高产,大幅度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
2006年至2008年,我们在高坪区东观镇对19.13hm2养鱼稻田进行了基础工程建设。
田埂建设主要是加高加固,包括土埂、石埂、石板及水泥板护坡三种形式。由表1可知:(1)在三种形式中,以条石、石板或水泥板护坡二种为好。一是占地面积少,每亩田仅比普通稻田田埂多占地7m2~10m2;二是蓄水量大,最大时达400m3以上;三是稳固性好;四是对水稻通风透光情形无影响。而对于土田埂,占地面积偏大,每亩田比普通稻田田埂多占地20m2~25m2;且田埂稳固性较差。(2)田埂高度以0.8m~1m,顶宽0.6m~0.8m,内坡比降1∶0.1~0.5为宜。田埂过高,田水不易蓄,又影响水稻通风透光;过低,汛期田水易翻埂,鱼易逃逸。外坡比降一般1∶0.3~0.7为宜。
表1 田埂建筑占地与蓄水
经过近2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凡用条石、板石或水泥板建成的田埂无一处垮塌。稻谷平均亩产比同区域同期的584kg增长19kg,增长3.5%,鲜鱼年平均亩产55kg。
田缺结构多为条石和石板筑成,少数用混凝土护坡建筑。渠道用条石浆砌。排水渠建成矩形渠道,不冲流速V不冲=0.9m/s。
田缺(排水口)和排洪渠深度和宽度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集雨面积雨量洪水量等方面的因素,过宽不经济,过小排不出洪水。我们在建设田缺和排洪渠时结合改造下湿田进行。并根据“四川水文手册”推理公式计算流量:
经计算,在南充地区每平方公里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为:Qmax=5.24m3/s
当集雨面积F=0.05km2时,田缺宽度确定为1.25m;当集雨面积F=0.06km2时,田缺宽度确定为1.5m。在不同集雨面积下所建排洪渠断面面积W见表2。
表2 梯形排洪渠断面面积计算(V不冲=0.9m/s)
当建矩形渠道时,排洪渠断面尺寸见表3。
表3 矩形排洪渠断面面积计算(V不冲=0.9m/s)
根据试验结果(见表4),以竹蔑制成正方形的拦鱼栅排洪拦鱼效果最佳;长方形目栏鱼栅排洪栏鱼效果一般;传统式拦鱼栅拦鱼效果较好,排洪性能最差。拦鱼栅为圆弧形,一般设双层。正方形目拦鱼栅,内层长为田缺宽度的3倍,高为田埂高的1.3倍,目大1cm~1.5cm;外层长为田缺宽的5倍,高同前,目大2cm~2.5cm。安装时两端插进田埂10㎝左右,底部插进田泥20㎝;每隔40cm~50㎝处用一木桩加固。拦鱼栅的总挡水面积约占拦鱼栅的40%左右,它不但能将控制规格的鱼拦截在田内,而且能使洪水畅通通过排水口。如图1就是普遍推广应用的拦鱼栅。这种拦鱼栅已在川东、川北、川南、川中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图2是拦鱼栅的安装形式。
图1 正方形栏鱼栅大样图
图2 栏鱼栅平面图
表4 几种拦鱼栅排水拦鱼性能比较
鱼沟的形状主要根据养鱼稻田的形状确定,本项目主要采用的是“+”、“-”、“田”字形鱼沟,沟宽50cm~70㎝,沟深40cm~50㎝,鱼沟占田面积约1%~1.5%。保证在5、6、7、8月连续天旱40天时,鱼凼内蓄水可使20kg/亩鱼能正常生活。鱼凼形状多为方形,长方形和圆形。鱼凼位置视稻田的情况而定,分别设于田中、田边、田角(见表5)。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在保证连续天旱40天能使20kg鱼/亩正常生活。在年底收鱼50kg/亩以上的情况下,建鱼凼面积以占田面积4%~6%,凼深1.5m~1.8m为宜.当连续天旱30天时,凼内仍能蓄水50m3/亩;当连续天时40天时,凼内蓄水能保持40m3/亩;满足20kg草、鲤、鲢等鱼类能正常生活。若面积太大(占田面积10%以上),会影响稻谷产量;过小(占田面积3%以下),则水体小,养鱼量也小,起不到抗旱、晒田、施药等作用。
图3 鱼凼断面图
项目田块鱼凼普遍为占田面积4%~6%,深1.5m~1.8m,材料用条石或石板,内坡比降1∶0.2~1∶0.3。如图3是该镇一承包户的项目田块,面积3亩,鱼凼用条石建成,面积92m2,占田面积的4.6%,凼深1.51m,边坡比降1∶0.2,2008年该地从6月21日连续天旱41天,凼内的蓄水130m3,存鱼63kg,没有发现“浮头”现象,8月初田内关水深30㎝后,加强投饵精养。当年8月18日收稻谷1624.5kg,亩平541.5kg,比同期同地域大面积稻谷平均亩产526kg增产2.9%,12月24日收鱼245kg,亩平产鱼81.67kg。
表5 稻田鱼凼在夏伏旱期间蓄水与载鱼情况
4.1 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是稻田养鱼的一项渔业设施建设,是稻田养鱼的一项综合性基础技术措施,它不仅是确保稻田养鱼稳产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稻田养鱼移用池塘养鱼技术措施的前提。我们在稻田养鱼项目区广泛开展了基础工程建设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抗御了旱、洪灾害,又创造了一个接近浅水池塘的生态环境,才可能移用池塘养鱼的一些技术措施,把稻田养鱼和池塘养鱼的特点结合起来。新阶段的稻田养鱼,既保留了稻田养鱼的成本低、利率高的特点,又具有池塘养鱼稳定高产的优势,稻田养鱼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由于建设了排洪渠,不仅减轻了单块田的防洪、抗洪能力,简化了其防洪、抗洪措施,而且使得条件较好的当冲田、沟田得以利用建设成稳产高产养鱼稻田;对稳产高产养鱼稻田从过去人工选择变为人工创造条件,使稳产高产易于集中连片,技术易于普及,也便于组织销售。稳产高产稻田养鱼在社会上的影响增大,示范作用强。排洪渠建设,不仅是实现稻田养鱼高产的保证,也为稻田养鱼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稻田养鱼能够使水稻增产,有科学研究,有群众实践。实践证明,虽然田埂、凼沟建设占少量面积,使田块的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水稻生产从另外三个方面得到补偿和增益:①由于鱼的密度增加,田鱼所起的增产促进稻谷的作用,包括增肥、除草、除虫、疏松泥土、增加透气性等等,也大大增强,水稻的边行优势性,只要控制渔业设施占地面积,完全可以使稻谷生产得到补益。本项目实施结果说明,基础工程建设占地4%~6%(其中田埂1%~1.5%,鱼沟1%~1.5%,鱼3%~5%),稻谷仍增产2.4%~4.5%。②由于规范化基础工程建设的实施,增强了稻田抗御旱、洪灾害的能力,免除了一般旱、洪灾害的损失。本项目说明,在一般性旱、洪灾害下,没有搞基础工程建设的稻田发生程度不同损失的情况,搞了基础工程建设的稻田都能安全地渡过灾害关。③减少了农业用工,不但减少除草、治虫用工,而且在亩产鱼达35kg以上,一般可以实现免耕。
4.4.1 在不影响稻谷增产的前提下,收入高。本项目实施的稻田养鱼直接成本占收入的20%~30%,虽然比传统稻田养鱼直接成本占收入10%以下高一些,但其纯收入每亩达200元以上,比传统稻田养鱼一般每亩只有50元左右高得多。
4.4.2 能够形成商品。传统稻田养鱼所产的鱼一般是养鱼农民自行消费,而本项目实施的稻田养鱼,单产较高,相对集中已成为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农民从养鱼中得到他们最需要的现金收益。稻田养鱼从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生产,建立稻田养鱼商品基地已成为可能。
4.4.3 稳定性好。稻田养鱼零星分散、风险大、可靠性极差,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本项目普遍实施养鱼稻田基础工程建设,使这一障碍基本上得到排除,能够做到既相对集中,又在一般情况下旱涝保收。近三年我市旱洪灾害频繁,受灾面宽,灾情重,但是,由于建了基础工程设施,本项目稻田养鱼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以此为骨干,全市的稻田养鱼产量增长基本上是稳定的。
4.4.4 能够巩固发展。传统稻田养鱼,农民时养时停,难以发展。本项目实施基础工程建设,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有了长期性的渔业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农民获得水稻增产养鱼增效的较大实惠。这些养鱼稻田能够长期在面积和产量上巩固下来,实际上已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高产稻田养鱼基本鱼田。
本项目的实施表明,建设基础工程,虽然需要投一定的工时、资金,但能够推广。①稻田建沟凼、筑田埂,农民能够承担,也易于接受,以1亩稻田计算,建鱼凼挖方约50m3,筑田埂需土方约40m3,挖填方投劳约13个,建鱼凼投资约100~150元,田埂用石料或水泥板护坡投资约200~300元,拦鱼设备费约30元,建鱼凼、制作拦鱼设备等投工约1~12个,共投劳约20~25个,总投资约300~500元,养鱼一年或一年多可收回投资。②建排洪渠结合双千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计划安排,比较易于实施。③基础工程的建设既有利于农田,也有利于蓄水保水,增强农田抗旱抗洪能力,田埂建设有利于乡村道路建设,
这些技术要求的提出,农民易于接受,易于实施。本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以前“稻田养鱼零星分散,天旱晒田鱼难活,洪水来临鱼满山”的状况,变为现在建一片成一片,确保大面积稻田养鱼抗御了旱洪灾害频繁侵袭,获得稻田养鱼稳定高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