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史创新试题

2011-04-16 03:41王俊伟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1年3期

王俊伟

1《论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在于()

A.关注人和社会

B.关注人和自然

C.强调逻辑思辨

D.探索未知世界

2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其进步意义在于()

A.尊重私欲,否定封建理学

B.提倡个性解放,阐发西方人性观

C.科学地揭示人的本性

D.倡导追逐私利,赞扬资本主义财富观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宪成提出这种思想主要是基于()

A.空谈心性的学风泛滥

B.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危机

C.清朝频繁出现文字狱

D.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4有人认为:“东汉言经学,南宋育道学,晚明言心学,然皆有气节焉。”由此可知,经学、道学、心学三者的共同点是()

A.强调儒家伦理

B.提倡经世致用

C.吸收佛道精华

D.注重会通中西

5古代有一名人,号称无冕之王,即素王。康有为对此人崇敬不已,因此,自号“长素”。据此判断,素王最有可能指的是()

A.孔子

B.王安石

C.光绪帝

D.伏尔泰

6古希腊的某流派思想家重修辞应用,轻思辨理论的研究方法,造成严重的感觉主义与怀疑主义倾向。他们甚至不顾事实,一味玩弄文字游戏和诡辩,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该流派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7古希腊思想家认为:人是无法寻求最高原则的,因为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原则,只存在着对自己切身利益有益或有害的原则,而这就是一个人对社会万物进行价值判断的最终基础。出现这种思想的历史原因是()

A.神本哲学造成了人对未知世界的迷茫

B.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C.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命题

D.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8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其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轮番而治

B.人尽其才

C.专家治国

D.直接民主

915世纪的意大利人布鲁尼说:“非凡的才华只能从渊博的知识中产生,因此需要广涉时事、博览群书。要研究哲学、诗歌、演说、历史以及其他方面的著作,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该观点在当时最具进步性的意义在于(

)

A.重视文化知识

B.重视历史研究

C.否定神的启示

D.重视个人素质

1018世纪的百科全书派认为,他们用物理和机械原理去给世界做最后解释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拉普拉斯甚至提出,只要有质量和速度,通过心灵就可以预测自然界的未来和发展状况。这不能反映出()

A.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B.启蒙思想的方兴未艾

C.宗教神学已退出历史

D.理性主义的迅速崛起

11卢梭批评英国的议会制说:“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反映出卢梭的主要主张是()

A.人民主权

B.公共意志

C.民主共和

D.直接民主

12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莱布尼茨十分推崇中国,他曾经说过:“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它也使‘地稳固,使万物各有其果——这一切都不出自万物,不属于万物本身,而完全来自‘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

B.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种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C.莱布尼茨从根本上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

D.中国文化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逐步兴起

13某项文明成果“对社会大众而言,阅读经典著作和辛辣激进的时评文字已不复是梦想,而对于中世纪末期的教士和国王们来说,千百年来那种独占上帝意旨解说权力的神秘面纱,已经被撕得粉碎。”该文明成果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牛顿力学体系

C.中国印刷术

D.人文主义

14“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个发明。”这个发明是()

A.进化论

B.核武器

C.火药

D.蒸汽机

15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最能体现这种观点的历史事物是()

A.司马迁散文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汉赋

D.汉代隶书

16僧人用通俗的语言和故事向民众解说佛经,为吸引听众往往采用类似“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尾,这种“俗讲”逐步演化为后来的古典章回体小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A.世俗化

B.平等化

C.典雅化

D.简约化

17狂放不羁的李白等人固然是才华横溢,常人遥不可及,但真正为后世文艺定规立法的巨匠则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诗歌)、大义凛然的颜真卿(书法)、尊孔辟佛的韩愈(文章)等人,史称“杜诗颜字韩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李白等人凭自身才华创作而不讲究方法和技巧

B.杜甫等人的艺术水准比李白等人的艺术水准高

C.杜甫等人的文艺创作更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口味

D.杜甫等人的文艺思想更符合后世的主流意识形态

1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綜合结果

19从中唐起,白居易、韩愈等人继承杜甫的文艺创作思路,崇尚“文以载道”“陈言务去”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古典文艺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

B.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知识分子提出复兴儒学,重整社会秩序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自然经济衰落

D.中央集权强化带来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

20右图为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清朝画作,这幅画集中体现了()

A.明清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B.中国画重神似、轻形似的特点

C.中国画重写意、轻写实的特点

D.西方绘画风格对中国的影响

21“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诗中洋溢着“尚武”和“轻儒”两种情绪。出现这样的情绪的历史背景是(

)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民族融合的深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2《西游记》中所描写的君主除了唐太宗之外,其他君主或昏庸,或偏执,或残暴,或自私,这反映出()

A.吴承恩反对君主制度

B.吴承恩的民主共和观念

C.明代君主的专制和昏庸

D.西学东渐的发展和传播

23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认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出现该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程朱理学日益僵化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D.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人

24有人用“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和“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来描述中国戏曲。这体现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

25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发明不属于“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的是()

A.“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B.“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c.“浓烟一路冲天起,汽笛频鸣在转叉”

D.“行名推累葛蓝姆,铁线曾从海底穿”

26中国人描述某种西方发明说:“黑暗之中见光亮,全凭白布作排场。离奇荒诞无中有,恰似烟云过眼忙。”此项发明的发明人是()

A.Newton

B.Darwin

C.Edison

D.Einstein

27右图所反映出的科学观点的创立者是()

A.牛顿

B.哥白尼

C.拉马克

D.爱迪生

28二战后,爱因斯坦非常懊悔自己当初从事的关于相对论的科学研究,他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下列对于该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认为自己的研究不够深入,表现了爱因斯坦的进取精神

B.认为自己的成果不够巨大,表明了爱因斯坦的谦虚精神

C.忧虑科研成果被异化为战争工具,表明了爱因斯坦的人文情怀

D.不满意当时美国的核讹诈政策,表明了爱因斯坦的亲苏倾向

29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各自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应是()

A.电影和电视

B.飞机与地铁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30黄遵宪有诗曰:“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车与舟,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这说明()

A.工业革命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工业革命破坏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C.不正确利用科技成果,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D.黄遵宪反对西方工业文明

31《海国图志》刊行后问津者寥寥,一些顽固守旧官僚对之肆加攻击,甚至主张将之付之一炬。顽固守旧官僚肆加攻击《海国图志》主要是因为《海国图志》()

A.重视儒家学说

B.主张经世致用

C.倡导学习西方

D.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32冯桂芬,取号“景亭”,意即景仰亭林(顾炎武的号)先生。请问,冯桂芬景仰顾炎武的主要感应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

C.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

D.倡导通经致用的务实学风

3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阶级斗争分析法

B.“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34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党纲中删去了原同盟会政纲“男女平权”一条,孙中山向女界解释说:“至党纲删去男女平权之条,乃多数男子之公意,非少数人可能挽回。”这充分说明()

A.孙中山反对男女平权

B.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C.国民党不具有革命性

D.国民党缺乏明确的纲领

35胡适将新文化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种观点()

A.正确,两者都有反封建的一面

B.正确,两者的性质毫无二致

C.错误,两者的本质并无相同之处

D.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的否定,文艺复兴是对古典的恢复

36,1918年底,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在此前后的周树人、周作人、胡适、沈伊默等文学家都创作了关于人力车夫的作品,老舍的《骆驼祥子》也是关于人力车夫的文学名著,这表明()

A.新文化运动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

B.新文学的发展伴随着思想革命

C.无产阶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角

D.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领导作用

3719世纪末20世纪初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塑造了一个具有自立、自强、自主、自尊精神,不甘于被支配和被玩弄,热烈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娜拉。1918年,在胡适等人的推介下,娜拉几乎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娜拉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主要得益于()

A.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B.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胡适等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D.报纸、电话等快捷新式媒体的广泛应用

38,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逐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这段话意在强调()

A.實行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

C.实行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生活

D.驱逐西方列强,争取国家独立自主

391912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民生主义思想:“一方面图国家富强,一方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而预防流弊的政策就是实施“国家社会主义政策”。他主张国家的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航运等“皆归国有,不使私人独享其利”。列宁看到孙中山的文章后,称赞他是“杰出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上述言论表明他()

A.接受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B.试图走不同于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认识到西方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性

D.开始从旧三民主义转向新三民主义

40牡丹号称“花中之王”。1913年时中国有文人这样写道:“底事繁华不

可留,空教富贵住心头。众生一切皆平等,香国称王也含羞”“浩荡狂香荡未收,万千红紫不如收。钟声催醒繁华梦,从此称王一笔勾。”这反映出(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C.当时国人希望推翻彼时存在的君主制度

D.当时国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11923年,在一份关于“现在中国流行关于政治方面的各种主义,你相信哪一种”的民意测验中,“社会主义”得291票,“三民主义”得233票,“联省自治主义”得40票,“好政府主义”得14票。这充分反映了当时()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大党

B.中国共产党影响力已经超过国民党

C.革命思想对民众的巨大影响

D.民主气氛浓厚,民主思想活跃

4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43一位中学外语教师受社会大形势的影响,青壮年时期在中学教授俄语,晚年时候改教英语。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B.中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

C.从“一边倒”到对外开放

D.中国民主化的逐步实现

4420世纪50年代,夏衍在《文艺报》上发表《量中求质》的文章,提出“写又快又好且适于上演的大量剧本”;同时巴金宣布将在一年之内,写一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篇小说,再加上一本译著的任务;田汉则宣称他在一年之内写十部戏剧和十部电影剧本。这充分表明()

A.夏衍、巴金等人為当代文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B.“大跃进”战略在文艺界的贯彻和体现

c.新中国的成立大大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激情

D.中国文艺界求真务实的精神面貌

45中国的某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陈毅元帅为此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该科技成果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46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逐渐灭亡”的过程实质上是()

A.工业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过程

B.拜金主义取代宗法主义的过程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

D.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过程

47《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属于这种新面孔的是()

48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最让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4915世纪意大利的画家为了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同时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于是出现了科学与绘画的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自然科学的发展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浪漫主义的发展

D.世俗文化的兴起

50“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这种语言风格的小说最有可能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5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破除程朱理学对于经义的专有解释权,强调提高经学的地位,号召世人直接研读儒家经典,恢复经典的本来面目,正确体悟经典原意,达到通经致用的目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卷首劈头立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理学强调君臣大义,黄宗羲则批判君主专制,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削弱君权,提高相权;削弱中央集权,地方适当分权。理学强调重农抑商,黄宗羲则大力提倡“工商皆本”的论调。

材料二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批判盛行的拉丁文本基督教经典,倡导人们去阅读原始的希腊文本的基督教经典。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材料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思想有何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思想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1.A2.A3.A4.A5.A6.A7.B8.C9.C10.C11.D12.D13.C14.C15.C16.A17.D18.A19.B20.D21.C22.C23.D24.B25.C26.C27.C28.C29.C30.A31.C32.D33.C34.B35.A36.B37.A38.B39.B40.A41.C42.B43.C44.C45.C46.C47.D48.B49.C50.D

51(1)相同点:抛开传统解释,直接阅读和领悟经典,批判旧思想;关注人性;关注现实;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建立新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等(或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旧有的政治和思想体系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2)不同点:中国的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西欧的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君主专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西欧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国处于封建割据、混战的状态;西欧君主和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要求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3)要充分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中华文化发展必须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中华文化发展必须立足本国和本民族的实际情况,保持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