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神韵

2011-04-14 13:56□巴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2期
关键词:岳麓山山寺岳麓书院

□巴 陵

长沙湿卑之地,多为文人愤懑提笔。长沙以西文东市分布,河西名校书院集中在岳麓山周围,收揽着长沙的灵性和葱郁,堪与北京香山、南京钟山媲美。岳麓山海拨300.8米,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南岳首起回雁峰,足抵岳麓山。岳麓山是我学生时代向往的风景胜地和长沙人民的精神家园,游走岳麓山谷间林处,为历代文人墨客之首选,也是我品读岳麓的精神和神韵的开始。

岳麓山集玉屏山、天马山、凤凰山横秀于前,桃花岭、绿蛾岭竞翠于后,金盆岭、金牛峰、云母峰、圭峰拱持左右,逶迤龙蛇,静如翠璧。湘江在其面前奔流北去,橘洲静浮其中,日夜对视,近似恋人。

从湘西古渡上岸,即现在的牌楼口出发,我就站在古人的足迹上,寻访他们的闲情雅事。唐代的杜甫,游岳麓山的麓山寺、道林寺,在此上岸;宋代大儒朱熹去岳麓书院与张栻会晤,一辩天下传,在此上岸;宋代音乐大师姜夔,悲歌铭记,在此上岸;毛泽东去爱晚亭,与蔡和森畅谈革命,在此上岸。可见多少名人足迹踏遍岳麓山,都始于此,我也只好由此开始寻迹问史。湘西古渡口,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桃花林和一洼碧潭,碧潭即现在的桃子湖,流经上千年,湖边的桃树还在招展。

往前行,左天马,右凤凰,如山门林立,跨过山门,往里走,就是岳麓书院的前亭岗哨——自卑亭,前访者都要在这里自省,足够估计自我的能量,我也不例外,顿觉自己的渺小。

再往前,林深茂密,宅阔门开,两旁各一亭,左为茅草亭,即曾经的饮马池,右为吹香亭,荷叶连绵,红花朵朵,为岳麓书院学子吟诗赋对的地方。门口挂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便是岳麓书院大门。岳麓书院始建于唐朝,为藏书校典之所,宋代变为讲学藏书之处,即书院,朱熹、张栻的一场争论,造就了岳麓书院的名声,成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名播中外,翰墨流香。书院占地1.2万平方米,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阁、轩、斋、祠、庙组成庞大的古建筑群。按主轴线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及园林,大门两侧为斋舍。现存布局为清同治七年(1868)湖南巡抚刘昆修建。讲堂正中悬清乾隆御书“道南正脉”,左右壁有石刻“忠、孝、廉、节”。左右两廊有欧阳正焕所书“整齐严肃”石刻。讲堂屏风正向刊张村撰《岳麓书院记》。讲堂前中庭两侧有半学斋、教学斋。半学斋西为湘水校经堂。讲堂后建有御书楼,楼前有拟栏、汲泉两亭。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元年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保存很多碑刻书画珍品,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其中“实事求是”给寓居半学斋的青年毛泽东影响很深。罗典用自己的薪俸修建了岳麓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桐荫别径、风荷晚香、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

我从岳麓书院后门出来,就到了清风峡谷口,沿小路进入峡谷,即正式走进岳麓山。岳麓山集深涧、悬崖、名泉、幽谷、秀峰、绝顶于一体,倾听曲涧鸣泉,石倚仰望中天,登山择径寻古,风景意境迥异。山深幽静,喧哗浮尘净失,脱俗脱尘顿生。春来滴翠含烟,夏日荫重凉生,深秋丹枫似火,晚冬岭堆残雪。清风峡树木繁茂,绿荫浓郁,溪涧绕流,三面倚峰,美中夹秀,令游人顿入物我两忘。

岳麓山又称麓山、灵麓峰,约31平方公里,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公里,百年古木349株,六朝松历有1700百余年,至今树冠团团如帷盖,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千种风情,高耸入云,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奇、珍、幽、美。岳麓山有宋真宗、理宗、清康熙、乾隆的题赠,晋陶侃,唐裴休、宋朱熹的寓所,李白、杜甫、刘长卿、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商隐、骆宾王、王磷、李群玉、辛弃疾、姜夔等人的诗篇,更有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可以说,岳麓山完全浸润在唐诗宋词和名人足迹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入清风峡,有三座接连叠加的山塘,鱼群追寻,蛙鸣竞嚷,池水碧玉。山塘之上,就是爱晚亭,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携友到此聚会、读书,纵谈时势,探求真理。爱晚亭始建于1792年,叫红叶亭,是罗典为了欣赏岳麓山的枫叶而建,北、西、南三向面山,亭后两溪潺潺而来,甚为幽静。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爱晚亭。1952年,爱晚亭重修,毛泽东题写“爱晚亭”三字,受游客关注。

爱晚亭右行,有放鹤泉,清澈甘露,最宜煮茶。左行过桥,有枫林亭,攀梯数级,是隋舍利塔,塔基正方形,边长两米,塔高12米,四角和正面共有五幅浮雕,正面是佛像,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塔侧是兰涧,崖壁上长满兰花,花呈单株,淡绿色,素雅幽香,为文人墨客所赞赏和亲昵。上行有几座墓葬,墓主人是革命党人刘道一、覃理鸣、蒋翊武等。

再往上,到半三亭,在岳麓山半山腰,六方形凉亭,游人驻足憩息之所。很早为半云庵所在,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僧人下山购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曾有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嵚,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主持方丈知道后大为赞叹,授以佛经。其实,坐在半山亭,就可以听到古麓山寺的课经声,感受佛力。

过了半山亭,上行百步就是古麓山寺,为晋代法崇禅师首创,有1700百多年历史,六次毁于战乱。寺内保留两株六朝古松,即罗汉松,枝干拳曲,针叶繁茂,朱墙环抱,四周枫樟耸立,深秋时分层林尽染,清静十分。麓山寺有块三绝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书,黄仙鹤刻。碑石青色,长2.72米,宽1.33米。全文1413字,历述麓山寺的创建沿革及岳麓风光,文辞华丽,字体秀美雄健,镌刻传神,传拓风靡一时,被誉为文、书、刻俱绝。三绝碑笔力雄健浑厚,碑字用行书乃新创,后起书法大师苏东坡、米芾等都沿袭其法。赵孟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都特意来观摩此碑,留下不少诗篇。

麓山寺大门为牌楼式,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入门有放生池,第一进殿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像。左有钟楼,右为鼓楼。二进殿为大雄宝殿,即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庄重至极。杜甫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歌颂殿宇宏大。左侧五观堂,僧众就餐之处。左为客堂,接待宾客。右前方为讲经堂,高僧讲经处。观音阁在寺的后部,又名藏经阁,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九(1706)年。

观音阁外南侧,山崖前有一碧瓦单檐方亭,亭中有泉,以汉白玉石栏围护。椽从山顶直下有一裂隙,山上水经沙岩层过滤后经裂隙流下,泉水从石罅中涓涓涌出,汇集泉池,不盈不涸,冷暖与寒暑相变,盈缩经旱潦不异,泉水清澈甘冽。“满座松声间金石,微澜鹤影漾瑶琨”(张栻)。相传一对仙鹤爱泉水甘润,飞止其上,泉中留下双双鹤影,以泉沏茶,热气升腾,盘旋于杯口之上,酷似一双白鹤翩翩起舞,故名白鹤,又名双鹤。北宋铁面御史赵忭游此盛赞:“灵脉本无源,因禽漱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我特意喝了口泉水,品尝它的滋味,也解上山之渴。

白鹤泉南侧,山形险峻,绝壁悬崖,有断裂巨石,名笑啼岩,相传青年猎人与花仙相爱,因生活美满欢乐,时时发出啼笑声。笑啼岩处于两峰夹峙形成的瓶颈位置,每山风深拂,就会发出似啼似笑的声音,今犹可闻。姜夔到笑啼岩,听到这一传说,想起合肥情事,十年不做词的姜夔,因感怀恸哭,填词一首《一萼红》:“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他还作小叙:“丙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蹑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当年姜夔32岁,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客居潭州(今长沙)通判萧德藻的观政堂,萧德藻赏识他,以侄女妻之。姜夔青年时在合肥赤兰桥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演化一场爱情悲剧,姜夔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赤兰桥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姜夔生平爱梅,现存80余首词作咏梅词占四分之一。姜夔乃风流词人和音乐家,稳定的家庭生活无法改变他的相思之苦,远在千里,对初恋很怀恋。

白鹤泉的上下方,有蔡锷、黄兴、谭馥、陈作新、吴道行等墓庐。

上至云麓峰巅,有云麓宫,绝顶盘石陡峭,楼阁凌江,虬枝疏影,妙比蓬莱。有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云麓宫乃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虚福地,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前后依次为关帝殿、祖师殿和三清殿。1976年关帝殿倒塌,改建望江楼。露台前有株唐代银杏,树杈中夹一铸有“明万历四年造”的铁钟,乃飞来钟。

再上有赫曦台,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自闽来访岳麓书院主讲张栻,在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二月余,常晨起登麓山观日出。《云谷山记》载:“余名岳麓山顶曰赫曦。”张筑台,朱熹题额赫曦台。台为湖南地方戏台典型形制,前部单檐歇山与后部三间单层弓形硬山结合,青瓦顶,空花琉璃脊,弓形封火山墙,挑檐卷棚,呈凸形平面,前后开敞,可登石级而上。现在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学生观日出的最佳处和幽会地。

往北走,即禹碑,镌于禹碑峰东之石壁,碑文九行,77字,末镌“右帝禹制”四字,碑文难辨。《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禹碑名闻于世,全国各地十余处禹碑都由岳麓山禹碑复刻。

禹碑下面是禹迹溪。再下是赫石坡,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山,以巨石、幽谷、清溪、花木组成,非常幽静,我曾读书于此。溪泉淙淙,花草繁茂幽香,野趣盎然。下行是纪念岳飞与岳麓书院学子抗金事迹的岳王亭,六角重檐,亭内有青石碑。往南可去湘西古渡,往北去溁湾镇。

猜你喜欢
岳麓山山寺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在山顶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爱晚亭
在办公室打电话有多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