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水务局
大庆市水务局的财务审计工作在局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服务大局,求真务实,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严格、规范、透明、效益”的工作原则,突出中心工作,寓管理于服务,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适应财政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努力开创大庆水利财审工作新局面,为大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大庆水利事业发展紧紧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城乡统筹”的治水理念,在防洪减灾、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利基础建设设施投入达24.2亿元。围绕工作重心,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坚持水利建设与财务审计工作两手抓。在资金投入使用上,注重管理与建设同行、开源与节流并举,转变观念,从过去的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向多元筹措资金的理念转变,打通多方资金渠道为水利建设服务,对内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章立制,做好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基础工作,使服务与监督有效结合,确保了水利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为服务大庆水利事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一)广开渠道筹措资金,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和大庆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庆水利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面对这样的大好机遇,我们围绕我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广开资金渠道,在紧紧依托政府对水利投入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广泛吸纳各方资金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十一五”期间,一是市级财政对水利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我们高度重视市政府作为大庆水利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加强与市财政、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沟通,通过编制水利部门预算、专项计划、请示等方式,争取水利项目资金,使市级财政对水利投入达6.2亿元,主要用于东城水库、东城水厂、农村水利、城区饮水解困工程以及国家、省重点项目配套资金等。二是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支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市政府支持,向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贷款4.9亿元,用于东城水厂、东城水库、农村旱涝保收田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向国家、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五年来,我市争取国家、省水利专项资金共计3.7亿元,主要用于松花江流域胖头泡蓄滞洪区应急工程、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城市防洪工程等项目。四是协调各方力量增加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通过与地方大企业沟通联合,争取外援支持,使水利建设投入增加9.4亿元,主要是大庆石化总厂投资2亿元,用于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油田公司投资7.4亿元用于节水项目和水源地水质改造项目。
(二)突出工作重心,确保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市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项收费,即防洪保安费和水资源费。但由于受征收时段的制约,资金常常不能及时到位,如果平衡资金不当,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会因资金因素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资金支出配置上精心安排,确保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根据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确保应急项目资金需要。如旱涝保收田项目所需抗旱设备每年要在春耕前发放到农民手中,以保证农耕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就将支农资金的拨付作为年初重点工作来抓,使该项目几年来获得显著成果,新增旱田喷灌面积375万亩,新增大田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66万亩,新建棚室滴灌面积1.69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抗旱减灾能力大幅提高。二是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为了保证防洪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我们对这些工程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并加大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大庆地区防洪工程建设投入资金4亿元,防洪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工程投入9.6亿元,大庆东城水库投资5.4亿元,已于2010年7月正式蓄水,东城水厂已完成投资1.6亿元,工程将在2011年全面完成;城市供水系统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88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3.1万人;农田水利建设势头迅猛,旱涝保收田项目投资9.7亿元;水资源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展开,投资1511万元,完成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该项目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使水资源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适应财政支付制度改革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了适应财政支付制度改革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创新。2008年,大庆市出台了《大庆市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在现有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增强财政支出活动的透明度。这使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工作量加大,其次是环节增多。为适应财政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我们的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要从自身做起。一是要精心组织编制部门预算,按预算编制要求申报预算,对预算基础数据、资料内容进行仔细审核,做到有理、有据,为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预算中国库支付项目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进行。几年来,我们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资金达1.2亿元,进一步加强了资金支出的计划性,强化了资金的监控力度,规范了资金的使用,同时也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积极学习实践和大胆探索,使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省、市对水利投入的加大,水利固定资产的数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如何管理这些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搞好资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我局国有资产自建局以来,前期在管理环节上一直比较薄弱,许多资产名存实无,有些甚至是建局前的资产还虚挂在账上,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记录和实物,一直无法履行正常的清理报废程序,因此多年积累的遗留问题较多。2007年3至4月份,根据庆财发[2007]1号文件要求,我们对市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对不实资产及盘亏资产登记核实。经过一个多月的基本情况调查、财务清理、损益认定、资产核实,清理盘亏资产额158万元。我们将这些盘亏资产的清查列表和报告报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科。经过与财政部门多次沟通协调,经市财政局审批,将多年来长期虚挂在我局账上的100多万元的机器设备等项资产予以核销,并对现有资产按照要求重新登记,使账上资产的真实性得到确认。二是理清资产数量,及时做好调拨。旱涝保收田项目自实施以来,购入了大量的喷灌、滴灌设备和材料,这些设备、材料购入时全部计入我局资产账,而资产实物已直接下发到县区农户手中,对于这些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的资产,我们做好登记完善手续后,及时与资产管理部门联系,完成资产调拨,自2006年以来已完成资产调拨11645万元,通过调拨明确了这些资产的去向和管护责任,以便及时反映和监督资产的增减变动、保管使用情况。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增强管护意识。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不流失,我们一方面做好资产的录入登记,明确直接责任管理人,另一方面制定定期的资产清查制度,在全局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进行定期的资产清查,对盘亏盘盈资产进行及时的登记处理,增强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管护意识。
(五)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强化资金管理。近年来,我们在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检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查、自纠、自我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局财务审计部门对工程项目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据统计,共计开展了小农水、岁修、防汛、抗旱及其他水利专项资金共195个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审计资金总额46684万元;对局下属基层单位开展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3人次;同时配合上级及本市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检查 20余次。通过坚持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了财经纪律,强化了对各类水利资金的监督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资金使用方向,避免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在资金使用上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按计划、按程序、按合同、按进度拨付资金,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管好用好各项水利资金。一是严格执行年度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我们按照年初财政批复的预算项目,层层控制。对机关经费支出,严格审批程序,控制预算支出,均达到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二是不断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水利资金管理。近年来,我们较好地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等国家的财经法规及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办法,并结合本部门实际,针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先后制订、转发了《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几项制度办法。一系列措施办法的实施,从制度上规范了水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三是从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入手,制定并落实了四项措施: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的计划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对所有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严格实行“五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验收制,坚决杜绝无资质承揽水利工程现象的发生;强化工程项目实施环节上的管理,确保每个项目动工前的勘察设计、施工方案、概(预)算编制等审核到位,施工中的监理签证、隐蔽工程记录、监理月报、设计变更复查到位,竣工后的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到位,杜绝高估冒算、虚列成本等现象;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各种检查,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我局水利建设资金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年,是我市水利建设大发展的一年。随着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国家对水利投资重点和领域将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带来了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调整,也将对水利财务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结合水利工作实际,不断调整思路和重点,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服务。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对水利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开源节流,全面加强水利财务审计工作,为推进和实现水利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
(一)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要,创新理财观念。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目标。因此我局财务审计工作应该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财政改革的要求,在宏观指导、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财观念,树立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理财观念,工作重点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调整工作重点,研究分析国家水利产业和经济政策、水利投资重点和领域,协调内外关系,争取水利项目、资金和政策;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运用新规则、新机制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解决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储备,确保及时准确地提报符合要求的水利项目,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为我局水利投资立项创造有利条件。今后一个时期,我局将利用国家及省、市加大水利投入的契机,加强城市防洪、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东城水厂、红旗渠扩建及明湖引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开展饮水安全、防汛、抗旱、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为此,一要加强部门预算管理,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积极地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二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抓住契机,利用现有的政策向上争取资金,努力增加水利投入,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水利发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当前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好用好水利资金的制度保证。因此,必须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顺利推进。一要加强领导,把水利财务审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执行财经纪律,支持财审人员的工作。二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行政监察、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确保财经活动健康有序进行。三要按照国家财政制度及各类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规范水利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依法进行。四要进一步健全资金申请拨付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审查验收,确保资金按计划批复的项目及用途使用。五要强化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使资金使用与资金使用者责任相结合,增强使用者责任感,保障水利资金的使用安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水利资产保值增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加强新增资产配置审核工作。二要按照分级、分类、授权管理的原则,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明晰产权,完成水利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要强化对外投资管理,规范出租出借等资产处置的审核审批流程,加强资产收益管理,确保水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益。四要充分发挥水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大力发展水利旅游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益。
(四)提高业务素质,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随着财政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省、市对水利投资的逐渐加大和重视,以及会计制度变更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一方面我们对国家和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规定要认真学习,在系统内及时传达;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促进知识更新,实现财务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资历型”向“能力型”转变。同时,要积极探索财政改革后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正确处理好集中支付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针对资金流转程序变化的实际,应该把重点放在审核各类用款计划的合理性、合法性上,切实把好各类支出关。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探讨,找到既符合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又有利于水利资金使用、流转和监督管理的新办法,不能因改革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同时,加强对水利财务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水利财务审计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