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向 孙可寅
(江苏省连云港市水利局 江苏连云港 222004)
自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由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迅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贯彻落实,江苏的沿海开发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规划》在深入分析区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明确要求加强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江苏沿海港口群建设,重点推进连云港港30万t级深水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辐射带动能力。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发展的龙头,不仅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土地后备资源丰富,蕴涵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加快推进沿海开发,对于促进连云港市的全面振兴,实现两个率先,带动苏北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连云港市的水资源供给保障和防洪保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西长129km,南北宽约132km,土地总面积7499.9m2。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全市总人口488.25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750.10亿元,人均 (GDP)16808元,财政总收入为181亿元。连云港沿海开发区域范围为市域全境,开发重点是沿海高速公路至海岸线的部分区域,本区域面积虽不足全市面积的二分之一,但基本上都是我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各区县的已建、新建及规划的工业园区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因此也是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
根据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不仅要发展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由南通港、盐城港共同组成的海港群,还要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支撑起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江苏沿海的服务半径也不只是江苏,而是要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近两年来,江苏沿海港口、公路、铁路和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而随着这一全新的定位,江苏沿海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将再次提档升级。江苏沿海地区必将成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连云港市针对沿海开发,特别是港口空间布局作出了明确的定位。港口空间布局主要是形成由海洲湾内的连云港主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 “一体两翼”总体格局。主要发展定位是将连云港港打造成为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我国北方主要煤炭下水港之一,陇海-兰新沿线地区重要口岸,沿海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和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水利作为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既是加快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跨越发展和全面推进 “一体两翼”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因此,连云港市的沿海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必须先行,才能够切实保障港城港区的发展,满足其用水及防洪安全需要。
经过近60年来的水利建设,连云港市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和防风暴潮体系及水资源配置体系,正在起步建设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由于连云港市地处淮河流域的最下游,不仅是著名的 “洪水走廊”,而且也是江苏省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区域防洪、用水安全受上游制约。因此,水利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连云港市位于淮河流域最下游,上有高水压境、下有海潮、台风袭击,是洪、涝、潮、台 “四灾”易发地区。现状防洪除涝和防风暴潮工程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整体标准不高,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流域性防洪标准还比较低,连云港市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大部分县城还处于不设防状态。区域除涝标准不高,基本为3~5年一遇。特别是部分区域易涝、入海河道挡潮闸下港道淤积及城市防洪薄弱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风险随之加大,需要继续完善提高防洪防潮减灾体系。
连云港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流域性、区域性河道穿境而过,缺乏水资源拦蓄条件,当地径流利用十分有限,主要靠引长江水和淮河过境水补给。水资源供给保障程度不高,主要是调引江淮水能力和输水干线规模不足,输配水网络延伸不够,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较为严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需求量有所增大,需要完善和扩大水资源调配工程。
市内大多河道、水库等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跨流域引水水源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时段性超标,临港开发区及港区淡水供应不足,灌南、灌云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质咸化,水生态环境恶化比较突出。需要切实加强污染源整治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建设清水通道,提高供水水质,保障饮水安全。
防洪管理、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资源保护制度仍需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监测设施不健全,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还未建立,水利能力建设不足,水利应急管理机制还未建立,这些都会影响水利的健康、良性发展,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水利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发展体制和机制。
沿海开发水利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重点是保障沿海开发的淡水资源供给,提高洪、涝、潮、台灾害防御能力。
在水资源供给工程方面,在现有工程布局的基础上,一是扩大引江淮调水能力,完善淮沭河、通榆河供水线,实现引江引淮、五片供水。提高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向连云港的供水保证率,保持安全稳定供水50m3/s。扩大淮沭河向连云港的供水能力,将目前最低保证送水流量不小于30m3/s增加到不小于60m3/s;二是开辟港区港城供水线路。通过延伸和疏浚通榆河至沿海的骨干河道或利用疏港航道等形成供水支线,完善沿海地区输配水网络,满足港区、港城和工业园区开发的供水需求;三是新建沿海平原水库,增强调蓄能力,增加备用水源,并利用现有水库引蓄并举,改善沿海地区尤其是港区和临港产业区等供水条件。近期实施东温庄水库、蔷薇湖工程。
在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面,完善和巩固市境内海堤达标建设,重点加固侵蚀岸段防护工程,新开发港城和临港产业区按100年一遇防潮标准建设,并根据滩涂开发、海滨新区围填、徐圩港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进程迁移海堤和沿海挡潮闸。一是构筑城市防洪外围屏障,加快实施蔷薇河、古泊善后河堤防加固工程。二是依托城市山区排洪、截洪沟和市区排涝河道堤防构筑中心城区第二道防线,提高河道排涝标准,近期实施海滨新区骨干河道治理、排淡河流域治理等工程。三是按照徐圩片区防洪排涝规划安排,与徐圩港区和徐圩片区同步建设防洪排涝工程体系。
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实施后,向连云港市供水性质为相机供水,仍然不能确保我市用水需求。为提高徐圩片区供水保障率,需新辟徐圩片区输水支线。经对徐圩片区外调水源的供水方案分析,综合考虑水源供给条件、送水线路、供水水量等方面因素,拟从在淮沭新河沭阳水坡处新开口门以连接古泊善后河,建口门沟通古泊善后河与烧香支河,扩大蔷薇河向连云港港区的供水能力,并结合河道输水工程建设,进行善后河局部整治,改善河道防洪排涝状况。
北翼赣榆县港区处于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的末端,引水流量及河道调蓄能力不足,水源供给保证率不高,难以满足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拟兴建东温庄水库,与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配合运用,可蓄水补库,水源互济,提高供水保障,实现稳定供水,解决北翼港区供水问题。
海滨新区是连云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3座挡潮闸工程位于海滨新区的新海堤上,由原台北盐场段老海堤上规划新建大口港闸、大浦河调尾闸、程圩闸、开泰闸、西墅闸计5座挡潮闸,调整合并为在新海堤上兴建开泰闸、新城闸及西墅闸等3座挡潮闸。3座挡潮闸承担了上游160.5km2及大浦河调尾105m3/s的排水和防御海潮等任务,挡潮闸按防潮100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标准,总设计流量926m3/s,闸孔总净宽80m。
徐圩片区是我市拓展港口功能、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发展大型临港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核心区域。为解决徐圩片区内防洪除涝问题,根据徐圩片区防洪除涝规划安排,将按100年一遇防洪 (潮)标准、20年一遇排涝标准,构建 “一圈二片三纵八横六湖六闸”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规划实施11条骨干河道、4条一般河道整治拓浚,迁建扩建挡潮闸6座,新建引清水闸3座、内部河道控制闸4座,加固外围河道堤防等工程。
临港产业区与连云新城相连,属盐田滩涂上新建的城区,内建有大浦产业园区、国际产业园区等重要工业区,未来将建成为居住、旅游、商贸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区。现有河网排水标准较低,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城区发展需求。根据东部城区防洪规划安排,为提高连云新城和临港产业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连云新城的水环境,对原盐田的引排水体系进行梳理调整,河道主要治理工程有开泰河、曹圩河、程圩河、佟圩河、塔山河(顾圩河)、墅港河等6条排水河道进行开挖拓宽。
蔷薇河是连云港市境内影响较大的重要区域性河流,承担着东海县112.28万亩耕地的排涝灌溉和市区约60万人防洪保安、生活生产水源供给等任务,河道近四十年来没有全面治理,在自然变化和人为因素破坏影响下,河道状况明显下降,与城市发展极相不适应。应尽快启动蔷薇河整治工程相关前期工作,以解决城市防洪安全和水源供给 。
根据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应重点围绕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保安能力建设,明确我市近三年沿海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项目,尽快启动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1)加大在建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新沭河治理、通榆河北延工程、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工程等骨干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河道、水库在沿海开发中的水源调度和防洪保安功能。
(2)尽快启动蔷薇湖应急水源工程。我市规划的应急水源工程蔷薇湖规划有效库容可达1000万m2以上,是已完工的大圣湖应急水源有效库容的4~5倍。从地理位置看,蔷薇湖与市第一水厂仅一河之隔,供水可通过地涵直接穿蔷薇河连接市第一水厂,在供水水质、供水水量以及供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其优越性是大圣湖所无法比拟的。从长远看,蔷薇湖的实施,不但能有效解决我市北部城区的水生态环境,促进沿湖两岸的开发,而且带动连云港火车站以北区域的发展,改善该地区的 “脏”、“乱”、“差”形象,进而为我市加速成为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提供基础条件。
(3)进一步加快徐圩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徐圩新区作为江苏省沿海开发的主战场,其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连 云港市在沿海三市中的形象。目前,该新区防洪除涝规划已由市水利局组织编制完成,水利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相关实施单位应切实制定好实施计划,并同公路、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结合起来,妥善实施,杜绝“先修路再开河架桥”等不良现象,既解决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扯皮,又减少了投资浪费。
(4)结合“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加快相关水利基础设施研究。一是尽快研究和落实徐圩新区供水保障问题,并启动相关前期工作,论证利用善后河向徐圩新区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快北翼(赣榆)港区水资源供给的研究工作,尽快推动东温庄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三是推动南翼(灌云)港区相关供水工程的研究、论证等工作。
(5)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一方面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在项目审批环节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倾斜。另一方面要在加大本级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要研究制定本级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体制,以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不足等问题。
1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6[R]
2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0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