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优势、问题与对策

2011-04-14 09:23龙志远王建民龙显助刘志扬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3期
关键词:三江平原农场粮食

龙志远 王建民 龙显助 刘志扬

(水利部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 150080)

三江平原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北、南与东面均与俄罗斯为邻,中JP2俄边界长达1080km。幅员面积随年代不同而异。二十世纪60年代前面积为6万余km2(称小三江);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增加了倭肯河、穆棱河两流域面积,按水系为10.57万km2,按行政区为10.88万km2(称中三江);进入二十一世纪又将绥芬河流域加了进来,面积达到14万余km2(大三江)。本文涉及的幅员为中三江平原。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5个省辖市及其所属的18个县 (市)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管理分局,所属的51个农场和其它系统的7个农牧场,7个森工局。总人口865.6万人,总耕地面积5700万亩。人均耕地6.6亩,区内主要农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小麦4大作物,2008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2386.4万t,商品率:市县占总产量的75%;农场商品率在90%以上。是国家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本文就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的优势、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的优势

1.1 资源优势

1.1.1 面积大、土壤类型多,肥力高

“有土斯有粮”,土壤既是农业生产的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三江平原分布有暗棕壤 (3.61万km2占土壤总面积的 34.1%);黑土 (0.67万 km2,占 6.3%);白浆土 (2.07万km2,占19.6%);草甸土 (2.8万km2,占 26.1%);沼泽土 (1.46万 km2,占13.8%);其它零星分布沙土、盐渍土等土类(0.61万km2,占0.3%)。

表层均有黑土层,含有较高的自然肥力,土层厚,适于大中型农业机械化作业、除部分暗棕壤土层薄,坡度大,不适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外,其他各类土壤均可为农作物、牧草的生产基地。

1.1.2 水资源丰富、水质好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更无农业可言。

三江平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1.96亿m3,其中地表水116亿m3;地下水85亿m3(包括地下地表重复计算的水资源量),还有江河过境水资源量2680亿m3。这部分水资源将经过黑龙江、乌苏里江等界江流出国境。

三江平原不仅水资源量大,水质也好,适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特别是适于农田和草原灌溉。

1.1.3 热量等气候资源可满足作物需要

2007年气候资料表明:区内平均气温5.5℃;5~9月5个月作物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8.25℃。年日照2540.0h,作物生育期月平均241.47h。日照1207.35h,占年日照总量的47.65%。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70%集中在5~9月作物生育期。

1.2 种植结构与区位优势

纵观全国:西北有土、有热但水资源极缺;西南、华东、华南有水、有热但可利用的土壤资源小。而三江平原有土、水、热、作物生育同期。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具良好综合自然环境条件的独特优势。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已初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仅农场系统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队伍,科技贡献率在67%以上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方面,压缩产量低、风险大的小麦面积,扩大风险小优质高产的水稻种植面积,使水稻面积由原来的百万亩,猛增到1954.47万亩,并达到以稻治涝,以稻增产、致富的目的。在全国率先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四个管局2007年绿色、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粮豆作物种植面积达2573万亩。

区内农业已普遍实行经营体制改革。建立起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机械、盈亏、核算到户,生产费、生活费自理为特征,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家庭承包推向规范化、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极大的调动了职工与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也为县 (市)农户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江海联运有利于降低粮食外运的成本。予计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将突破5000万 t,年调出粮食在3500万 t以上,其中大部分外运。三江平原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由于地处铁路末端,不但铁路集运能力有限,且费用高,由于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南岸与兴凯湖挡壁镇口岸,如实施江海联运与日本中部及北部港口和俄罗斯远东港口的交流具有很大优势,通过江海联运可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因此,江海联运将为三江平原增产粮食提供外运的通道,不但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也使粮食生产成本费用降低。随着2008年8月中俄两国已完全确定边界后,为江海联运提供了政治保障。

2 问题

2.1 水土流失有发展的趋势

随着森林采伐,草地开荒耕种,三江平原普遍存在风蚀,岗坡地还有水蚀,即水土流失。根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和治理状况统计,三江平原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381km2,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7.39%。其中轻度侵蚀面积的为17501km2,中度侵蚀面积为600km2,强度侵蚀面积为629km2,分别占土壤侵蚀面积的63.93%、32.65%和3.42%。主要危害:一是耕作层变薄、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下降。开垦40~50年的坡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40~50cm,减少到 20cm,每年亩流失氮磷素 12~16kg,钾24~32kg;二是沟壑增多,目前全区已形成大型侵蚀沟2.3万多条,占地面积约1.22万hm2;三是泥沙淤积江河、水库,抬高河床;四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

2.2 洪涝灾害频繁、治理标准低、不配套

三江平原处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地带,河流多,常受三大江及其支流泛滥危害,建国 以来的 1951、1953、1957、1960、1972、1981、1984、1986、1991与1998年,都发生了洪灾,历年平均受洪水淹没面积1730km2,占平原面积的12%。截至2008年34年中,发生洪涝灾害有12年。幅员辽阔的平原,是耕地集中分布区,微地形复杂,多沼泽性河流、宣泄不畅,具有3年1大涝,1年秋雨二年涝,因涝大面积受灾减产4次,每次损失粮豆3.6~18.7亿kg,减产率23%~61%,平均40%以上。

可是,农田治理涝灾骨干工程标准只有3年一遇,且半截子工程多,大部分涝区只有骨干,缺支干无毛排,有的地区排水出路未解决,直接影响涝灾害的治理。

2.3 土壤用养失调,基础肥力下降

三江平原大面积开垦前,土壤有较高的自然肥力,一般可维持5年左右,到1975年,各县市农村平均亩施农家肥900kg左右;平均亩施化肥2.35kg。以后化肥逐年增加,目前亩施化肥11kg。

农场系统1975年达到亩施农家肥不到500kg,平均亩施化肥6kg。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联产承包和家庭农场后,农村基本上不施农家肥,农场系统逐步推行秸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小,全区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到目前亩施肥达22kg。

2.4 旱灾有发展的趋势

三江平原地区从1975~2005年统计,有15年发生旱灾,1975~1979年连年小雨干旱,全区易干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3%,低平原涝区,利用地下水发展水稻后,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使临近旱田作物出现旱灾的危害。

3 建设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的对策

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三江平原地处东北的边陲,土水热资源丰富,建设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基地、巩固边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政治经济意义。

3.1 坚持中低产田的利用改造

三江平原现有耕地面5700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占80%,总面积在4000万亩以上,经科学利用改造后,每亩按增产粮食100kg计算,仅此一项,年增产粮食在28亿kg以上。

3.1.1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平原区在现有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灾能抗、土能改、无污染保安全稳产高产优质农田。

岗坡地耕地大搞水土保持,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岗顶栽树;林地与坡地交界处,开挖截流沟;坡耕地全部实行等高垅作;在此基础上,3°至5°耕地兴建地埂植物防冲带;5°至7°修水平梯田;7°以上的坡耕地、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对侵蚀沟修沟头埂和跌水工程;沟边、沟坡造林、种草;沟底栽柳修谷坊、塘坝。形成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工程、植物、耕作三大措施相配套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3.1.2 发展灌溉

2005年三江平原实灌面积1696.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44%,其中水田1529.06万亩,旱田156.3万亩,菜田10.24万亩。目前利用过境水资源只有6.7亿m3,不到过境水资源总量的0.5%。新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 92.3亿m3,只要加大加快水利工程的投入,将使灌溉面积新增1512.5万亩,可增产粮食71046万kg。

3.1.3 改土培肥地力

大力推行秸杆还田,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劣。农场系统多年推广经验,凡坚持实施秸杆还田的土壤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能,提高了土壤蓄水、保水、供水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但县市农村,宁肯就地烧了也不还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气温低,收刈后即为气温低小雨干旱的秋后,分解困难,怕影响次年春播、出苗。解决办法:一是就地进行机械粉碎 (农场经验),二是集中与垃圾发展沼气,经发酵后还田。三是国家将培肥地力给予补贴资金。

目前农田施用化肥很普遍,而且用量逐年增加,但存在利用率低,结构不合理,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进行 “314”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后,科学合理施肥将改善化肥利用效果。

3.2 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优质水稻”,不但产量高、品质优,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还可利用水稻改造易涝低产田,成为高产田。根据二江一湖和区内水资源量还可新增1360万亩水田面积,仅此一项较旱田作物增产粮食按亩增产100kg估算,年增加粮食总产量达13~14.0亿kg。亩效益400~500元较玉米、大豆高2倍。

3.3 充实、提高并发挥农业科技试验园的示范作用

三江平原市县与农场、先后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研究园区。园区试验研究项目概括了:土、肥、水、种、密、保、管与工等8个方面,已成为当地农户、农场职工看得见、学得了、推得开的榜样,为区内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可行科技支撑。

2008年在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指导下,佳木斯市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还共同提出了:“佳木斯市属的富锦、同江、抚远3县(市)和建三江所属的15个农场”共同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核心区,并已编制建设规划。科技示范区拥有耕地面积2000万亩,粮食产量达136.5亿kg。商品率在85%以上,通过灌区建设扩大水稻面积,提高单产后,可增产32.5亿kg以上。

目前已争取国家三江平原农业科技综合试验区建设纳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规划。

猜你喜欢
三江平原农场粮食
珍惜粮食
农场假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农场
我的粮食梦
一号农场
三江平原气温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识别
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三江平原降水量影响因子识别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