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华 杜鹏程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71509)刘建设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肉鸭养殖场建设及饲养管理要点
张广华 杜鹏程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271509)刘建设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近年来,东平县依托肉鸭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肉鸭养殖场发展迅速,建设形式多样,养鸭业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肉鸭饲养已成为县域内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肉鸭养殖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肉鸭养殖场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饲养方式落后、疾病防疫不规范等问题,也因此给养殖户造成不少的损失。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肉鸭养殖场建设及饲养管理等要点。
1.1 场址选择 肉鸭养殖场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宜选择地势高、地面平坦,环境干燥、阳光充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电源保障可靠,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建场;场址周围3km内无化工、矿厂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禽饲养场0.5km以上;距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0.5km以上。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建场。
1.2 鸭场布局 鸭场布局应根据生产环节确定建筑物之间的最佳生产联系。建筑物应按照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养殖区、隔离区四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既严格分开,又方便联系。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应选择在养殖生产区上风向,且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将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与养殖区分开。养殖区由育雏鸭舍、育肥鸭舍、兽医室和饲料加工车间等组成。饲料加工间、育雏鸭舍等位于上风向,育肥鸭舍位于下风向。养殖场内育雏鸭舍、育肥鸭舍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养殖生产区门前设消毒池,更衣室等。养殖场应依据饲养规模和占地面积大小,保证有一定的绿化面积。小区内道路布局合理,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1.3 鸭舍建筑 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建设肉鸭舍。鸭舍建筑的基本要求是防寒保暖,通风良好,便于清洗消毒,排水良好,保持安静减少应激,能防止鼠、犬、蛇等动物侵害,降低造价,节约投资。鸭舍朝向宜采取南北方向位,以利于冬天保温,夏季通风。相邻两鸭舍间距不得少于l0m。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良好,地面和舍顶之间的距离较其他鸭舍矮一些,为2.5m;墙壁较厚,一般为24cm厚砖墙,地面有3%的坡度以保持干燥和排污;开窗不宜过多,这样既保证空气新鲜又不影响温度变化;房屋跨度6m左右,长度依饲养规模和地势而定;育雏室面积不宜超过 50m2,否则不利于气温低时升温。育肥鸭舍要求条件比育雏室低些,但是要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开窗多些,做到在气温低的时候能适当升温;房屋高度2.5~3.0m,跨度7m左右,长度按饲养规模和地势而定。
1.4 养鸭装备 饲养肉鸭常用的装备主要有喂料、给水、粪便及污水处理、病死鸭处理、消毒、消防、通风、升降温等设备。重点介绍育雏床和网上平养设备。育雏床长2m、宽lm、高0.3m,笼内铺10×10mm的网,笼底离地面约0.8m。也可根据鸭舍确定育雏床的长和宽,但每个笼面积不超过2m2,否则增加观察管理雏鸭的难度,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高床平养网安装在鸭舍两边,网面离地0.8~1.2m,宽度根据鸭舍而定,隔成 5~10m2的小间,每间饲养量不宜超过100只,中间留1m左右的工作道。铺设网架的网材有多种,如铁丝、塑料、竹条等。在铺设或编织网架时应注意网眼的大小。如果网眼太大,雏鸭活动时鸭爪易陷入网眼中造成伤亡,网眼过小,粪便不易落入地面,不利于清洁卫生与疾病控制。网眼大小通常以4周龄前10×10mm,4周龄以后20×20mm较为适宜。网架外侧要设护栏,栏高一般为30cm,护栏内侧设置水槽和食槽。
2.1 进鸭准备 对育雏舍彻底清扫,内外壁、地面可用3%的火碱溶液进行消毒,铺上垫料,然后提前2~3d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同时备好饲料、饲养用具和取暖用具。经过消毒的育雏舍,要按照不同的季节,把室内温度掌握好,以30~32℃为宜。
2.2 雏鸭引进 雏鸭必须来源于正规种鸭场的健康种鸭。引进鸭苗时,应查看种母鸭疾病免疫记录。种母鸭在产蛋前应免疫接种鸭瘟、禽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疫苗。选苗时,应挑选健壮、大小基本一致、体重55~60g、卵黄吸收良好、无大肚脐、歪头、跛脚的雏鸭。如需长途运输,夏天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冬天则应采取保温保暖措施,以避免运输途中脱水或受寒。
2.3 雏鸭开饮 雏鸭开饮应在出壳后24h内进行,最迟不得超过32h。水温以30℃左右为宜,饮水中加适量口服补液盐或5%的多维葡萄糖和氟哌酸或强力霉素等药物,以增加体质、预防疾病。
2.4 雏鸭开食 开食应在开饮后进行,开食时把饲料放在饲料盘上,供其自由采食。
2.5 饲料营养 雏鸭应选用营养丰富、体积较小、容易消化、适口性好、便于啄食的小粒饲料。3周龄内喂小鸭料,4~5周龄喂中鸭饲料,6周龄后喂大鸭饲料。饲料转换应有3d的逐渐过渡期。饲料营养水平要随着鸭龄不同逐渐变化,3周龄内,粗蛋白质18%、粗纤维6%、钙0.8%~1.2%,磷0.48%;3周龄后,粗蛋白质16%、粗纤维6%、钙0.8%~1.2%、磷0.44%。
2.6 饲喂与饮水 1周龄内的雏鸭经常保持料槽内有饲料;2周龄昼喂5次,夜喂1次;3周龄以上昼喂3次,夜喂1次。雏鸭开饮后可自由饮水,水槽清洗1次/d。
2.7 温度、湿度、光照与密度 (1)温度。1周龄内,育雏室内温度要求为28~30℃,2周龄内为25~28℃,3周龄内为21~24℃,4周龄内为20~21℃,直至与环境温度一致。夏季育雏时,一般在晚上保温,1周后可基本脱温。若室温在最初时超过35℃或1周龄以上的雏鸭室温超过30℃时,应做好降温防暑工作。冬季育雏时,雏鸭应在育雏室保温10d左右,然后可逐步脱温。(2)湿度。第1周相对湿度70%,第2周65%,以后60%。(3)光照。1~7日龄全天光照,7~14日龄16h光照,14~21日龄14h光照,21日龄后10h光照;1~14日龄每20m2应设60w灯炮1个,15~30日龄每20m2设40w灯炮1个,30日龄后每20m2设25w灯炮1个进行光照。(4)密度。地面圈养适宜密度为:1周龄内,15~20只/m2;2周龄内10~15只/m2;3周龄内8~10只/m2;以后按6~8只/m2饲养。若采用网上饲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2.8 通风换气 肉鸭代谢旺盛,呼吸快,排泄物多,需要新鲜空气,排出有害气体,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冬季通风换气时要选择无风晴暖天气,绝不要盲目通风。
3.1 坚持“全进全出”制度 养殖场要坚持同时进鸭雏,同时出栏的饲养制度,有利于对全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预防各不同肉鸭群所带病菌的交叉感染。规模较大的可以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每批鸭出栏后,鸭舍应空置2周以上,更换垫土、垫料,彻底清洗、消毒。
3.2 坚持日常消毒制度 每周要进行不少于3次的鸭舍带鸭消毒;肉鸭发病期间,坚持每天带鸭消毒。消毒前要先进行清扫与冲洗,以防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然后再喷洒药液进行消毒。鸭场消毒要先净道、后污道,各鸭舍内的消毒设备严禁混用。
3.3 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 鸭舍及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应始终贯穿整个饲养过程。要彻底消除场区内蚊、蝇、鼠害;病死鸭及排泄物、垃圾等要作无害化处理;每天清扫鸭舍过道,刷洗食槽、水槽用具等。使用垫料的饲养场,鸭出栏后一次性清理垫料。饲养过程中如垫料潮湿要及时清除、更换,网上饲养时应及时清理粪便。清除的垫料和粪便在固定地点堆放发酵后,作农用肥。鸭舍周边环境每2周消毒1次;鸭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宜每月消毒1次。
3.4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鸭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有选择性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并注意选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推荐免疫程序: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7~10日龄注射鸭瘟弱毒疫苗,15日龄注射双价禽流感(H5H9)灭活苗。
3.5 注意观察鸭群的表现 饲养人员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要细心的观察鸭群的情况,如大群鸭的精神状况、鸭群的粪便状况、鸭群每天的采食量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010–12–21)
S834.4
B
1007-1733(2011)02-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