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北京市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10062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变应性鼻炎常与哮喘和结膜炎相关。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哮喘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应用尚少,我科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9~2010年于我科就诊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35.0±3.1)岁,其他过敏性疾病4例,治疗前评分(4.70±0.9)分;孟鲁司特钠组30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36.7±2.3)例,其他过敏性疾病5例,治疗前评分(4.85±0.7)分。治疗4周,对照组脱落5例,孟鲁司特钠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排除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疾病。分类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疗纲要2008》。
方法: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1次/d,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每侧鼻腔50 μg,1次/d;孟鲁司特钠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0 mg,1次/d。分别于治疗后1、2、3、4周记录症状体征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记分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采用2004年“兰州标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组(2.9±0.8)分,孟鲁司特钠组(2.2 ±0.5)分,P <0.05;达到最大疗效时间,孟鲁司特钠组为治疗后1周,对照组为治疗后2周。治疗4周后,对照组显效18.18%,有效54.55%,无效27.27%,总有效率72.73%,孟鲁司特钠组分别为 23.08%、51.28%、25.64% 和74.36%,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机体接触变应原产生速发反应和迟发反应。常规治疗中,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疗效肯定,全身毒副作用轻微。但是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需要应用减充血剂和口服糖皮质激素,但全身毒副作用常见。氯雷他定为二代抗组胺药物,主要通过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而抑制组胺发挥生物学效应达到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但不能满意缓解变应性鼻炎的鼻塞症状,与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两者经常配合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鼻黏膜,发挥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对参与炎症反应的多种细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还可以降低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减轻过敏反应,但当上述细胞已存在且已活化时,其并不能抑制其释放炎症介质。应用后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一般需要数天,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和氯雷他定治疗,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为2周。
孟鲁司特钠通过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减少外周血和呼吸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从而降低鼻黏膜对刺激的反应,减轻炎症症状,缓解鼻塞。孟鲁司特钠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取得较好疗效,与炎症介质组胺和半胱氨酰白三烯从两个方面受到抑制,起到联合抗变态反应有关。
变应性鼻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中重度患者,鼻塞为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患者往往急于改善症状而不能坚持治疗,加服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本组患者脱落6例,5例在对照组,主要原因在此。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接近,可能因糠酸莫米松使鼻黏膜中的总炎症细胞减少,致释放的炎症介质减少,从而使孟鲁司特钠的治疗作用削弱。但是如果脱落患者计为无效,则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孟鲁司特钠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孟鲁司特钠在短时间内控制鼻部症状,患者顺应性提高有关。总之,孟鲁司特钠服用简单,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应用能减少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减充血剂的应用,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