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
冠心病是世界人口病死因构成比最大的疾病,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配合治疗的良好自治、自护状态,以达到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促进疾病预后的目的。笔者对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全面系统健康教育,并设对照评价教育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5例患者为首次发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2组。教育组85例,男40例,女45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对照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两组用药、饮食及治疗方法等无显著性差别。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组 在患者一入院时即进行教育评估、确定教育诊断、制定教育计划、实施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并及时修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健康教育指导。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形式:采取口头讲解、宣教卡片、心理疏导、病例示范、健康资料等方法,个人教育、同病房教育和患者集体专题讲座等方式,在患者入院时、住院期、出院后随访(包括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支持和自我护理[2])不同时期有责任护士、治疗护理护士、值班护士、护士长在不同时期分别完成。系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入院及住院教育着重于冠心病相关知识,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坚持药物治疗(必要时介入治疗)、症状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出院指导着重指导患者坚持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备一个备忘录把药名、用量、服药时间写清楚,告诉服药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诉患者和家属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告诉家属经常提示患者按时服药,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年龄、文化水平及接受知识能力和自觉行为相结合,要有个体性不宜太复杂,采用灵活的沟通技巧;指导冠心病自救护理基本急救的处理措施(如心绞痛发作时的体位、用药自救及就诊时间)等。健康教育内容尽量具体并且通俗易懂,并且实施健康教育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文化程度因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②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足够的沟通,收集资料要全面、完整;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全面参与;③心理疏导贯穿于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④健康教育内容要与患者的需求心理相符合,有针对性、要全面、细致、并且及时评价和修正。系统性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患者知晓冠心病对健康威胁及严重性,了解冠心病的一般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家属的鼓励及监督可间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主动采取健康行为,掌握冠心病基本急救处理措施(尤其家属)并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增强遵医行为。
1.2.2 对照组 入院时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为患者提供常规教育,主要内容为一般的知识介绍(如健康饮食、运动指导等),并解答患者的问题。
2.1 2组心梗及心绞痛发生率 教育组85例,发生11例次,发生率为12.9%;对照组30例发生35例次,发生率为117%。
2.2 服药依从性及基本知识 通过系统教育,受教育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患者不仅对冠心病的基本知识(诱发因素、治疗及预后、服药注意事项、饮食休息、行为指导等)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并且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建立正确的遵医行为。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心理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一项关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与被动吸烟、A型性格及精神刺激史、动物脂肪摄入过高等都与冠心病的发病成正相关,冠心病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综合体,其发生、发展与人们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健康教育是促使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因此健康教育作为有效地干预手段,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主要的干预方式[3]。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控制加强,对健康的自我认识提高,从而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促进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促进患者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肥胖、疲劳、情绪不稳定、吸烟等)的作用,使其自觉坚持正规治疗服药,从而使冠心病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还要提供患者所需的疾病知识和健康信息,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早期系统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注意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运用各种教育形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把健康教育溶于日常基础护理和各项技术操作中,并在护理程序指导下,按照系统健康教育计划,结合患者的需求和自身特点,疾病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调整计划,运用各种交流技巧,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另外,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不遵医治疗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复发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冠心病的知识、康复保健知识和并发症的预防,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教育冠心病患者遵医嘱长期坚持服药至关重要,增强其遵医行为。健康教育内容不仅在住院期间,还要持续到患者出院后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教育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倡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控制体重,避免饱食,防止便秘,戒烟酒,克服急躁、焦虑情绪;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心电图,控制好血压等。患者的遵医行为要家属的支持和配合,特别老年患者需要家庭成员干预[5](家庭成员干预是指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以及与医务人员定期家访进行干预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改善病情及其生活质量。),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其处于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提高疗效以推迟或防治心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Moran A,Zhao D,Gu DF,et al.The future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ing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China:projections from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olicy Mondel-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08,8(4):394.
[2]陈卫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家庭支持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68.
[3]Clark AM,Hartling L,Vandermeer B,et al.Meta-analysis:Sec-ondary prerention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nn Intern Med,2005,143(9):659-672.
[4]钟 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
[5]Clark PC,Dunder SB.Family partnership intervention:a guide for a family approach to care of patients wirh heart failure[J].AACN Clinical Issues,2003,14(4):4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