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爱艳,侯玉兰,解 军,陈大勇,倪干英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200)
患犬头部、耳部、四肢、脸部和躯干脱毛、有皮屑,并有轻度红斑,有的部位见组织液渗出后形成的结痂,有的部位因犬搔抓而继发感染,其皮肤红肿、糜烂,轻度化脓。
2.1 伍德氏灯检查 将病犬放入暗室,用伍德氏灯照射患部,若患部发出黄绿色荧光则疑为犬小孢子菌感染。
2.2 显微镜检查 在患部皮肤边缘处刮取被毛或皮屑置载玻片上,加1~2滴10%的氢氧化钾溶液后于酒精灯上稍加热,随后盖上盖玻片,待病料软化后镜检,结果发现真菌孢子。
2.3 病理学检查 从病变部位采集病料制成H-E和PAS染色标本,菌丝及孢子表面染成红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角质层、被毛、毛囊内出现PAS阳性反应。
3.1 外敷抗真菌药 将犬患部被毛剪掉,剪毛后皮肤清理干净,患处涂克霉唑软膏,涂药面积应大于患区,有剧痒的可与醋酸可的松软膏交替使用。使用药物3 d后犬患部结痂并开始脱痂。由于犬有舔咬和抓颈、爪、腿及躯干的习性,故一旦出现同样的硬斑块,应及时使用上述药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为防止复发,应巩固用药一段时间。
3.2 增强疗效 出现感染的犬,用灰黄霉素片,按40mg/kg体重口服,2次/d,连服3周。
3.3 加强护理 喂给患犬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保持食物营养均衡。治疗期间不要给患犬洗澡,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4.1 搞好犬只皮肤的清洁,经常检查其被毛有无癣斑和鳞屑。
4.2 加强犬只管理,避免其与有病的动物接触,并保证犬只的营养供给。
4.3 避免滥用抗生素,长期滥用抗生素并联合用药易诱发真菌感染。
5.1 犬皮肤真菌病又称癣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体表皮肤损伤并结痂、脱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皮肤病,其致病病原98%为犬小孢子菌,其他2%为石膏状小孢子菌和须发毛癣菌。犬感染本病后不易根治,并可形成交叉感染。本病主要经接触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炎热、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治愈犬对同种真菌有抵抗力,但抵抗力几个月至1年后消失。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皮肤病,儿童及妇女更易感染。
5.2 犬皮肤真菌病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真菌病在临床治愈后,应坚持用药2~4周,其治疗过程一般需1~3个月。本病可在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防止真菌病再度感染,患病犬所接触的用具、环境应用药物或火焰喷灯、紫外线等消毒。
5.3 犬皮肤真菌病常与疥癣混合感染。对皮肤真菌病应用抗真菌药物疗效不佳时,可配合应用癣螨净886,以起到彼此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