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视野下工程师的伦理自觉

2011-04-13 05:12:03然,
关键词:工程师伦理道德

吴 然, 高 杉

(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部,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在现代工程活动中,由于工程自身技术的高度复杂性和与世界联系的广泛性,任何大型工程的实施都不可能仅仅只是技术问题,必然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技术,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有关的专业技术问题,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妥善地处理好与工程活动相关联的各种社会伦理问题,工程活动已成为一个需要密切与社会互动的过程。由于工程师在现代工程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对社会发展起着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作用,社会理所当然地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而伦理自觉就成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工程师伦理自觉的内涵

伦理是人们行为事实如何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自觉是对行为事实的尊重以及按照优良道德的要求去行事的自觉。而从根本上来说,道德则是“人们行为应当如何的规范”,[1]相应的道德自觉就是人们能够自觉地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去行事。也就是将外在的应当如何内化,再通过道德判断在实践活动中外化表现出来。伦理自觉和道德自觉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伦理自觉不仅要求按照应当如何去行事,而且还要求尊重行为事实。工程师伦理自觉涵盖道德自觉,是对工程活动中伦理关系的高度重视和按照优良道德的要求去行事的高度自觉。

(一)伦理自觉与工程伦理问题紧密相联

一般把工程师定义为拥有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技巧,在人类改造物质自然界,建造人工自然的全部实践活动和过程中从事研发、设计与生产施工活动的专业技术人才,它包括研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等。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院士认为,“现代工程师应该能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及观点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他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2]现代工程师由于其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更是伦理性的。正像A·阿西莫夫在《设计导论》中指出的,技术设计的原则由两种类型的命题组成,一类是有事实内容的命题,另一类是有价值内容的,它反映了当代文明的价值和道德风貌。[3]对于这样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早就很有先见之明地告诫人们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于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4]

例如,为了不拆除一座教堂,工程师威廉·勒曼歇尔(William LeMessurier)于1977年所设计的曼哈顿花旗银行大厦的一角凌空跨过了教堂,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大厦的4根支柱分别位于每条边的中点而不是顶点上。次年,勒曼歇尔发现本应按他所要求的焊透焊接法接钢筋斜梁没有实施,取而代之的是铆焊焊接法。经计算,若一部位压力增加40%,钢结构的应力将导致某些接口的应力增加160%。这就是说在遇到“16年一遇的风暴”时,大厦很可能会整体垮塌。如实公开研究结果会把他公司的工程声誉和财务状况同时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但他还是果断采取行动,花费了数百万修复了设计缺陷,避免了惨重的灾难。[5]勒曼歇尔这种尊重客观事实并自觉按照优良道德的要求去补救的做法,可以说就是工程师伦理自觉的表现。

工程伦理,它是从“工程问题”中提出来的,把这些问题提到道德高度,既有助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又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工程风险。防范工程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灾害,是工程伦理决策的首要目标。[6]面对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应尽的责任而产生的工程伦理,包括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和工程师的环境伦理,前者反映的是工程师与道德共同体——社会公众、客户、雇主、用户和其他工程师之间的互惠关系;后者反映的是工程师应该自觉把握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从发生学来看,作为职业规范的工程师职业伦理先于工程师的环境伦理,最早是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于1914年采用的;而工程师的环境伦理则是随着现代工程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加剧和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日益加重从而导致工程师责任范围不断拓展的结果,1986年美国《工程师环境伦理学》杂志创刊,展示了这种进展。然而,工程师职业的伦理自觉并不等于工程师们对职业道德的认同与遵守,它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

(二)伦理自觉是对伦理问题高度重视和分析与把握的能力

今天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的价值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仅一点也不比物资的丰富和生活的便利小,并且会随着这些问题的改善而日益突出。工程师职业的伦理自觉是要强调这样一种观念,工程师在其从事的工程项目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要自觉超越工程技术本身的局限,给予工程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的、自然的因素以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人文关怀。例如,在青藏铁路的设计与施工中就高度重视了这方面的问题,较为慎重和妥当地处理了铁路工程面临的问题。诸如: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妥善安排、对少数民族文化风情的尊重与保护、对高寒冻土地带自然环境和植被的维护与保养、对珍稀动物独特的生活习性及其迁徙的需要的照顾,等等。这就使得这项工程在给社会带来重大效益的同时又将影响及其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然而,还有大量的工程并没有做到如此精心和如此慎重,对此,工程师们应该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工程伦理学是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伦理关系和工程主体的行为规范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并进行价值选择判断的理工与人文两大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学科。所谓价值判断,对于工程来说就是对于该工程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性的评估与选择。它应以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实现人的最大幸福为目的。有这样一幅照片,反映的是一个大工厂门前的情景:大门上是醒目的“发展是硬道理”几个大字,后方的烟囱冒着青烟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而在工厂门前的半拉小河的河面上漂浮着垃圾,水体严重污染,甚至似乎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个画面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它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它绝不是要否定“发展是硬道理”,而是对这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重的质疑,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是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一种道德追问,也是人们的一种自觉地伦理思考。

(三)伦理自觉是合格工程师应该达到的精神境界

2010年7月20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说:“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其实,温总理在向中国的企业家们喊话的同时,又何尝没有对中国工程师们的殷切期望,企业家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工程师相助的,何况有些工程师本身就是企业家。让工程师的身上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伦理自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合格工程师应该达到的精神境界。

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稻盛和夫写了一本《人为什么活着》的书。季羡林先生称稻盛先生是企业家兼哲学家第一人,因此有人称稻盛先生为有史以来“企业家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企业家”。这本书就很好地体现了一个企业家身上是如何流着道德的血液的。比如,当有人问起“京瓷为何能够一直保持成功?”这个问题时,稻盛和夫总是这样回答:“是由于它拥有坚定的经营哲学,并将之与员工共享”。京瓷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京瓷事业的崇高目标。这个目标表明,京瓷追求的不是经营者个人的利益,而是全体员工及其家属的共同利益。这样的目标自然可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并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为此,稻盛和夫曾经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还比如,他特别强调提高做人的品质,强调利他而不仅仅是利己,强调共生意识,人生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小爱”是自私的爱,“大爱”是普遍的爱。他指出,如果过度膨胀小爱,自己也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小爱绝不应该脱离共生的前提,大爱同样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如竞争效率与公正仁爱的现实问题,在他那里得到了有机的统一。这是值得中国的企业家和工程师学习的。

二、工程师伦理自觉的迫切性

工程活动自古以来就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福祉和安全,工程活动内在的与伦理相关,或者说,伦理诉求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内在规定。而现代工程活动在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就更为深远和广泛,它们在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遇到了众多的风险和挑战。现代工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涉及文化、社会、政治以及知识等方面。也就是说,现代工程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的手段问题,它还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它还涉及到价值判断、社会协调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工程的技术设计者和施工的组织者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大工程”的视野,“大工程”视野强调一种思维整体性与实践可行性的统一,工程与科学、艺术、管理、经济、环境、文化融合的理念。[1]

(一)“大工程”需要大智慧

1986年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泄露事故,数百万人暴露在辐射尘埃之下。据不完全统计,受害者总计达900万人,仅乌克兰就有250万人因事故身患各种疾病,其中27万人因此患上癌症,9.3万人死亡。大量核燃料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核反应堆周围32公里的区域至今无法居住。直接经济损失达2 350亿美元。[8]但是很遗憾,切尔诺贝利事故所暴露出的工程技术与人、工程技术与环境的不协调关系至今仍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工程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破环及其人间惨剧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在日本,2011年由地震海啸天灾进而发生的核泄漏灾难,就在很大程度上实属人祸。

很多工程事故在建设之初完全能够预见,难道工程师没有起码的良知而任其作品成为祸害吗?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y Milgram)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一个著名的服从试验,在这个试验中让志愿者在“初学者”重复成对的词语(如,美好的/白天,丰富的/食物),每当出错时就给予电击,而这些词语是志愿者事先给初学者的。他告诉志愿者,这是一项确定惩罚对于学习效果的实验设计。当然,没有真正实施电击。米尔格拉姆真正想要测试的是,志愿者服从实验者的指令到何种程度,即“初学者”达到何种痛苦程度才能让志愿者反抗命令停止电击。即使当听到临近房间传来初学者的呼喊和尖叫,接近三分之二的志愿者在他们认为达到450伏特时仍然继续服从指令。这个试验被重复了多次,用以确认最初的志愿者是普通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不是特别残酷的或麻木的人。[9]这个试验表明,普通人不加批判服从权威的比率明显高于自觉按照伦理原则去审视命令。

在现代社会的工程活动中,工程师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是服从上级还是还是听从良知?是技术优先还是伦理优先?工程师的伦理自觉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地重要课题。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规模空前的工程建设,解决好这些问题除了科技智慧之外更需要工程师能自觉遵守伦理原则。与科学技术素养一样,伦理自觉就成为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硬条件”。

(二)工程师的伦理自觉是人类对工程实践活动认识深化的体现

工程是指运用科学原理、技术手段和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对已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开发、加工、生产和集成,使之变成社会有用的实践活动的总称。[10]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等。主要内容有:对工程基地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11]工程是以一系列科学知识为依托,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并结合经验的判断,经济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12]可见,工程是“造物”活动,它把事物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创造出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物品或环境。这种活动的结果,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并长远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关系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今天人类的工程活动更是汇聚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环境等要素的复杂系统,今天的工程师应该具备现代“大工程”观念,充分认识伦理关系的妥善处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关注工程伦理问题,将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自觉地运用于现代工程实践活动中。

所谓工程伦理,是指工程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社会效用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美国工程伦理研究对工程伦理(学)的定义或理解,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工程伦理学、工程实践中的伦理和工程伦理规范。第一方面主要关注作为学科的工程伦理体系建构的完整性,第二方面主要关注具体工程实践中相关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第三方面主要关注工程师行为规范标准等问题。这三方面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互为补充的,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和参照使美国工程伦理研究成为一个统一的、成熟的模式。[13]工程伦理学就是以工程活动中的社会伦理关系和工程主体的行为规范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并进行价值选择判断的理工与人文两大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学科。它关注在工程决策和设计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乎一定社会伦理价值的思考和处理等问题。[14]而现代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则是对现代人们从事工程活动时处理伦理关系的实践之审视与经验教训之总结。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工程师的伦理自觉迫在眉睫

国际上对工程伦理研究的重视始自20世纪60年代,而在我国引起学界关注只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事, 时至今日,我国工程伦理的研究仍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仅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还在探讨什么是工程伦理,工程伦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工程伦理学的合法性等基本问题。[15]由于工程伦理是与工业化社会相联系的,而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所以对于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也就是说,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工程伦理学需要一个大发展,以适应我国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工程建设的需要,以更好地解决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三、工程师伦理自觉的实现

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工程活动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给以充分地重视,并以负责任的态度而积极影响和干预,本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情怀做到敬业尽责。为此,需要共同推动工程师伦理自觉的实现。

(一)在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伦理教育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0年开始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这个计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要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6]

不能简单地将伦理学教育看成道德教育,同样也不能简单地将工程伦理看成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如上所述,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因此,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能取代科学的伦理学研究。这就要求在培养工程师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教给学生技术层面的东西,要让学生懂得先进的技术是需要伦理进行指导并符合优良道德标准的,技术和伦理不能分家。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伦理学基础,在遇到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时能自觉地按照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加以处理。要将启发学生伦理自觉贯穿于培养工程师的过程之中,并将有关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嵌入专业课中。

(二)通过工程伦理制度建设规范工程师的伦理行为

工程伦理章程是形成伦理自觉的制度保证,强制的准则和章程除了能够约束行为之外还能培养出自觉,因此,在工程伦理的实践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章程是很有必要的。与一般章程和准则不同的是,工程伦理章程除了要符合工程事实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工程与外界的关系,即以伦理原则为指导处理好工程活动与公众利益、自然环境的矛盾。

对于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美国工程师协会提出了五大基本准则。①工程师在达成其专业任务时,应将公众安全、健康、福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优先考虑,并作为执行任务时服膺的准绳。②应只限于在足以胜任的领域中从事工作。③应以客观诚实的态度发表口头或书面意见。④应在专业工作上,扮演雇主、业主的忠实经纪人、信托人。⑤避免以欺瞒的手段争取专业职务。我国台湾的“中国工程师协会”提出了四大“中国工程师信条”:一是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守法奉献,尊重自然;二是工程师对专业的责任:敬业守分,创新精进;三是工程师对雇主的责任:真诚服务,互信互利;四是工程师对同僚的责任:分工合作,承先启后。[17]2004 年 10 月 31 日,在第八届“中日韩(东亚)工程院圆桌会议”上,中、日、韩三国工程院院长联合发出了 “关于工程道德的倡议” ,希望工程师在涉及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方面,在各自的业务活动中凭良心行事;并要求工程师在他们的业务活动中,遵守高的道德标准,以使工程技术对社会福祉做出贡献,改善人们的生活;三国就此达成了十二条具体指导意见。[18]以上这些提法和做法可以作为制定工程伦理章程的参考,并在努力遵守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工程师的伦理自觉。

(三)加强对现代工程活动中伦理问题的研究

现代工程活动已成为一个需要密切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加强工程研究者和伦理研究者对话,才能共同有效地解决现代工程活动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面对建筑工程活动,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现代工程活动中需要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的主要伦理问题

在现代工程活动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哪些是具有共性的问题,哪些是特殊的问题?例如,交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建设工程,就既有共同要面对的伦理问题,例如拆迁补偿、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等;又有需要特殊进行处理的伦理问题,这不仅仅是对象(业主与承包人,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不同,其问题的性质(公益与私利)也会有所不同。

2.工程活动中人们应该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在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上人们应该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什么,有哪些,为什么?例如,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竞争拼搏与奉献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对企业的忠诚与肩负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和把握公正原则与仁爱精神?等等。

3.工程活动中人们对行为规范的认同程度、遵守的实际状况与加强措施

再好的规范如果没有人们的自觉遵守也会形同虚设,人们对规范的遵守状况折射出社会的道德面貌,道德的实现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社会制度有力保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实有效地改进的措施。这些其实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一研究将会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对内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工程伦理作为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着眼点是具体地探讨和解决工程实践中提出的伦理课题,这需要对具体情况开展个案研究。为此,这将是一项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大多应来自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所以,重视例证和从工程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将成为本研究的特色。在此,作为工程的技术设计者和施工的组织者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大工程”的视野,在工程技术课题的研究活动中更为关注伦理问题,更加自觉地应对现代工程活动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

猜你喜欢
工程师伦理道德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