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芳
(河南省林州市畜牧兽医管理局,河南 林州 456550)
奶牛饲养已成为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在奶牛饲养过程中,总结出以下饲养方法。
围产期奶牛、胎儿的发育主要在妊娠后期,因而在妊娠后期,特别是最后几个星期,饲喂高质量的日粮,采用引导饲养法,以供应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促进高质初乳的形成,并可减少酮血病的发病率,维持体重并提高产奶量。产前2~3 d日粮中应加入小麦麸等轻泻性饲料,防治便秘。此时的精料配方∶麸皮66.5%、玉米20%、大麦10%、骨粉2%和食盐l.5%。
产后母牛体力消耗很大,应及时饮喂温热麸皮盐水汤,有利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恶露的排净和产后子宫复旧。母牛产后2 d内以优质干草为主,同时补喂易消化的精料。对产后3~4 d的乳牛,则可随其产乳量的增加,逐渐增加精料和青贮喂量,每天精料增加量以0.5~1 kg为宜。产后1周内的乳牛,不宜饮用冷水,以免引起胃肠炎,所以应坚持饮温水,水温37~38℃,1周后可降至常温。
乳牛生产后常发生代谢紊乱而患酮血病和其他代谢疾病,这期间要严禁过早催乳,以免引起体况的急剧下降而导致代谢失调。围产期内,饲养的重点应当尽快使母牛恢复健康为原则。挤乳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挤乳操作规程,保持乳房卫生,以免诱发细菌感染而患乳房炎。
由于犊牛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饲养培育正确与否,对奶牛成年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的能力,以及到成年期后的产乳和繁殖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成活率至关重要。
犊牛出生后7~10 d以内称为初生期。此期犊牛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需增加犊牛的免疫力和营养。初乳是新生犊牛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犊牛经过3~5 d的初乳期之后,即可开始饲喂常乳,进入哺乳期饲养。哺乳可以用发酵的初乳和常乳。犊牛从7~10 d开始训练其采食干草,促进瘤胃发育,防止舔食异物。15~20d开始训练其采食精料。20d以后开始补喂多汁饲料、青贮饲料,自然饮水,补饲抗生素。
为了减少牛体相互伤害,犊牛在生后7~12 d内应去角,剪除乳房上有的副乳头,防止乳房炎的发生。犊牛应单栏内饲养,便于管理,1个月以后与其它犊牛群养。犊牛生后最要紧的工作是卫生,搞好犊牛及其用具和房舍的卫生,对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育成牛指断乳后到产犊前的母牛。犊牛断奶后即由犊牛栏转入育成牛群。育成牛在6~24月龄时正处于迅速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培育不仅为了得到较高的增重速度,而且要保持心血管系统、消化和呼吸器官、乳房及四肢得到良好发育。育成牛应根据牛群大小,尽量把年龄相近的进行分群,一般母牛按断奶至12月龄,12~18月龄,18~24 月龄进行分群。因个体之间出现差异,在饲养过程中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以便使其同步发育,同期配种。
6~12月龄是育成牛性成熟期,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很快,体躯向高度急剧生长。同时,其前胃已相当发达,容积扩大1倍左右。因此,在饲养上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日粮要有一定的容积以刺激前胃的继续发育。
12~18月龄时消化器官更加扩大。为了刺激其进一步增长,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5%,精料占25%,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
18~24月龄时配种受胎,生长缓慢,体躯显著向宽、深发展。在丰富的饲料条件下容易在体内沉积大量脂肪。因此,这一阶段的日粮既不能过于丰富,也不能过于贫乏。日粮应以品质优良的干草、青草、青贮料和根茎为主,精料可以少喂或不喂。但到妊娠后期,由于体内胎儿生长迅速,必须另外补加精料,每天2~3 kg。按干物质计算,大容积粗饲料占70%~75%,精料占25%~30%。切忌擦拭乳头,以免擦去乳头周围的异状保护物,引起乳头龟裂或因病原菌从乳头孔侵人,导致乳房炎。
泌乳中根据产奶量的高低实行分群、分阶段饲养,既可以提高产奶量,又能减少饲料浪费,降低成本。日粮组成力求适口性强,多样化,合理搭配粗精料,一般精粗饲料比率为40∶60~50∶50。
乳牛每天的饲喂次数一般都与挤奶次数一致,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饲喂的顺序,一般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方法。
乳牛饲养,首先要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为了不影响产奶量每天饮水3~4次,饮足。日产奶5 kg,每天需饮水100~150L。
泌乳中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泌乳初期为奶牛产后15d。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较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乳房水肿尚未完全消失,因此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不得过早催奶,否则大量挤奶极易引起产后疾病。此期的精粗饲料比为 40∶60。
沁乳盛期是指产后16~100 d。此期体质恢复,消化机能正常,产乳量增加甚快,约占全期泌乳量的40%,可谓黄金泌乳阶段。高产奶牛采食高峰比泌乳高峰迟6~8周,这就不可避免出现“营养空档”,而且不能完全弥补,在这个时期内奶牛不得不动用体内贮备来满足产奶需要,泌乳头8周体重损失25 kg是常发生的现象。喂料增加,产奶量也增加,此期的精粗饲料比率为60∶40。
泌乳中期是指产后100~200d,干物质采食量达到高峰,之后平稳下降,产奶量逐月下降,体重开始逐渐恢复。同样注意日粮的多样化,全价性,加强运动,逐渐减少精料,尽量使牛采食较多的粗料。精∶粗=40∶60。泌乳后期是指产后201 d至干奶期。除按饲养标准满足营养需要外,对体况消瘦的母牛还要加强营养,尽快恢复已失去的体重,盛乳期体重增加10%~15%,但应防止体况过肥,以免难产及导致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生。泌乳后期恢复体况比干乳期经济、安全。
母牛受孕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体重逐渐增加,包括胎儿的增重和母体本身的增重。当妊娠至5个月后,胎儿营养积聚逐渐加快,必须注意补加妊娠需要,不过在子宫内每天能量、蛋白质等的沉积量,比起母牛的维持营养还少,可适当注意蛋白质和矿物质补充。母牛在妊娠期间,甲状腺和脑下垂体活动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随之增强,母牛在妊娠后期能量代谢提高30%~50%,约比空怀母牛高1/2,必须注意满足。母牛妊娠期增重是随胎次增长而下降的,这是由于初胎母牛仍处于继续生长阶段,故增重大,这是饲养标准上规定初胎母牛和第二胎母牛分别增加维持需要量20%和10%的原因。成年母牛在妊娠期也有一定增重,妊娠母牛增重是决定其下个泌乳期发挥最大泌乳潜力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