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华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内科,金坛,213200)
慢性肠炎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多数医家治疗多予健脾淡渗利湿、甘缓酸收升提、温肾固涩止泻,但疗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发现该类患者多有体虚易感、受凉或进食肥甘之物易加重等现象,有肺虚一面,故笔者近5年来从肺、从风来治疗,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肃与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宣降功能正常,大肠传导畅通而排便正常。反之,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湿浊自生,大肠传导失司则生泄泻。此类患者多有肠鸣漉漉之内风夹湿症状,因“风能胜湿”,故采用宣调肺气、搜风除湿法治疗。
基本方:生晒参 15g,苍术 10g,茯苓 10g,陈皮10g,桔梗 5g,前胡 10g,车前子 10g,羌活 10g,防风10g,石榴皮 30g,乌梅 15g,生黄芪 15g,马齿苋 30g。
加减:若寒湿较重加藿香、紫苏、白芷,湿热内盛加煨葛根、金银花、木瓜,食积较重加山楂、枳实。
患者,女,53岁,于2008年7月10日就诊。患慢性泄泻病已10年余。曾在某医院作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经服中西药物治疗后效果不甚明显,来诊时面色萎黄,消瘦乏力,每遇受凉或进食油腻食物腹泻则加重,泻前腹漉漉作响,日泄泻四、五次,大便夹黏液不爽,舌质淡苔白腻罩黄,舌下脉络迂曲有紫气,脉沉。改用健脾益气、宣肃肺气、祛风除湿、收敛止泻,予上述基本方加煨木香、仙鹤草、蕨麻、川芎。服药10剂后便次减少,精神体力较前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加减巩固治疗1个月余。大便日行一、二次,无特殊不适之症。至冬季又以上述基本方为主熬膏调理。随访2年,未见复发。
泄泻之证,多属虚中夹实,笔者根据慢性肠炎临床特征,在治湿运脾基础上,独辟蹊径从肺、从风来治疗泄泻,方中生晒参、苍术、茯苓、陈皮、生黄芪益气健脾,桔梗、前胡升宣肺气,羌活、防风祛风胜湿,善治肠风便血,车前子分利止泻,即利小便而实大便,石榴皮、乌梅酸涩固肠以止泻,马齿苋清利肠胃湿热。诸药共奏健脾宣肺、祛风利湿之功,使脾土得健、肺气通畅、水道通调、大肠传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