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淑宝 何在启 张安启 殷风振 柳俊琴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当前农村小规模猪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
穆淑宝 何在启 张安启 殷风振 柳俊琴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近几年来,莒县养殖业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带动和市场发展的推动下,群众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养猪业,并涌现了一批投资少,建筑简易、设备简陋的养猪场。但是,由于一些小规模猪场建设规划布局不符合现代养猪生产的要求,饲养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不科学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养猪生产的效益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帮助养猪场户提高生产效益、助推养猪业更快发展,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结合本县生猪生产的实际,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1.1 猪场规划布局不合理 目前,莒县一些小规模养猪场在场址选择上,基本上以符合自己生产需要为目的,缺少技术指导,盲目投资建设,没有根据养猪生产的需要进行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和规划,导致选址不科学、布局和规划不合理。在位置上,没有很好地考虑防疫安全的要求,存有猪场距离居民生活区、主要交通要道较近等问题。在生产布局上,多为一点式生产,繁育区、保育区、育肥区都在一个区域内,区间不设隔离带,不设隔离圈,净道、污道分不开。在生产工艺上,没有实行全进全出,不同批次的产仔母猪、保育猪养在同一单元,造成疫病的纵向传播。人员进出随便,消毒不严格。
1.2 猪舍建筑和设施设备不完善 猪舍的建筑太矮,舍内空间狭小,不利于空气流通。猪舍房顶太薄,墙体达不到厚度要求,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夏不防暑、冬不保暖。猪舍地面粗糙,猪肢蹄损伤严重。猪舍内设备如猪床、自动供料系统、供水系统、保温通风系统、粪污处理系统等不健全、不配套,影响生产效益的提升,制约养猪生产的发展。
1.3 猪群的饲养管理不科学 在饲养管理方面:由于饲养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仍采用传统的养猪方法,饲料品种单一,饲料配比不合理,结构不科学,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舍内氨气浓度大。饮水不健康,大肠杆菌数超标,酸碱度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导致猪拉稀。舍内供暖、降温措施不到位,导致舍内环境不符合猪生产需要。例如潮湿、干燥、二氧化碳超标等,造成猪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发猪呼吸道疾病及母猪流产、假发情等疫病。
1.4 母猪配种前后饲养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养猪户不注重母猪配种前后的营养搭配,母猪泌乳期失重大,配种后又过多地供应能量和蛋白,导致母猪产子数减少。在配种前未能搞好疫病免疫,配种后又盲目预防接种,影响母猪健康。
1.5 猪场的疫病防控不力 猪场生物安全和防疫措施不到位,疫病威胁大,发病几率高。有些猪场把药物保健作为预防疫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投药,超剂量使用药物,过分依赖药物和疫苗的作用,导致药物残留和抗药性增强,破坏了健康猪群应有的菌群平衡,并产生耐药性,降低猪群的抗病能力,破坏了猪机体的免疫力。同时由于个别猪场没有科学的疫病免疫程序和合理的药物保健措施,猪场一旦染病,就引发混合感染,猪难养、病难治的现象发生的比较普遍,群发、暴发的情况更是不少见。
2.1 猪场的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与布局 选址要求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地势高燥,光照充足,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猪场应位于法律规定的禁养区以外,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500m以上,有供电稳定的电源,水质达标,水源充足。距离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厂矿企业、皮革肉加工厂、屠宰场及其他养殖场和污染源3000m以上。猪场场区布局合理,生产辅助区、生产区、病猪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繁殖区、保育区、生产育肥区相对隔离,间隔要大于40m,中间设绿化带。猪场大门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室。生产区与外界设消毒池,进出人员严格消毒,更换服装,生产区的每栋猪舍必须有消毒池、消毒盆,做到有人员、车辆等进出严格消毒制度。
2.2 猪舍的科学建筑和设施、设备的完善 猪场的建筑、墙壁以空心砖砌墙为主,外墙加保温材料,屋顶利用上下彩钢板,中间加塑料泡沫板保温隔热。猪舍地面既不要过滑,也不要太粗糙。猪舍门窗安装中空玻动门窗,玻璃窗设墙内轨道,可以完全开启义便于得到最大通风。猪舍内设施设备要配套齐全。即要科学合理又要经济实用。尽量采用自动供料系统,即节约劳动力,又能调整饲喂量、节省饲料。选择合适的猪床,根据猪只的规模、品种、密度和猪舍的地理位置,选择通风设备,做到降低能源消耗,低碳养殖。同时做到环保养殖,粪污处理要做到三级沉淀、农牧结合,这样地下水源也就不会被污染。
2.3 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猪场饲养管理方面,应严格按照饲养管理的要求做。饲养管理的细节一定要管理到位,执行到位。首先要合理搭配营养,实行全价饲料喂养,分阶段,分品种投喂不同的全价饲料,尽量达到科学蛋白质水平饲喂。保证饲料质量,做到不喂霉变饲料和不合格饲料,对饲料中的添加成份要心中有数,坚决杜绝违禁物品的添加。饲养密度要合理,舍内空气清新,卫生整洁,及时清扫粪尿等污物。舍内控温要合理,保证猪生长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饲养人员要相对稳定,避免因人员流动使猪生活习惯被打乱引发应激。
2.4 加强母猪配种前后的饲养管理 加强母猪管理,保证泌乳期不失重,配种后适当减小能量蛋白的供给。在母猪配种前应做好疫病的防疫工作,配种后两个月内尽量不要接种疫苗。在母猪怀孕后期加强能量蛋白的供给,在这期间,可以根据经验进行疫苗的补种、接种工作。
2.5 疾病防制措施要严格 养猪场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饲养管理和科学防病,而不是猪病治疗。猪场应建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理念。养猪场应全方位、全过程的为猪营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饮水、平衡的营养和科学的疾病免疫程序,饲料中添加的药物,要讲究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猪病流行季节,添加敏感药物,注意剂量和疗程。肓目用药、乱用疫苗都是造成猪病难治甚至造成流行的因素。选择高质量的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保管和使用。疫苗的免疫根据自身猪场实际情况而定,有条件的猪场可进行检测,要对一些危害较大的猪病进行生物净化。做到健康养猪,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门复杂深奥的管理学问,需要学习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更新饲养观念,改变饲养模式,不断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经验去管理猪场,才能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1–06–17)
S828.4
C
1007-1733(2011)10-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