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那开宪
近年来,笔者和同事有计划地深入到一些社区为当地居民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深得居民们及社区医生的欢迎。笔者第4 次前往某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时发现,居民们竟然对前3 次所讲的内容记忆犹新。笔者提问了10 余个关于高血压的问题,如高血压定义、怎样正确测量血压、高血压危害、常用高血压药物等。居民们发言十分踊跃,准确率高达90%以上。笔者讲授高血压用药问题时,居民多数还作了笔记。不少居民告诉笔者,参加高血压健康教育让他们获益良多。以往他们只有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才服降压药物,也不测量血压,一旦无症状就立即停药;高血压药物服用不规范,当地医生给什么药物就服什么药物;不注重饮食控制,尤其是盐的控制。接受健康教育后,居民们懂得了如何规范地服用降压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选择一日一次长效降压药物;对医生给出的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为了及时监测血压,不少居民买了血压计,并学会了如何测量血压。
据研究,各种致病因素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50%,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肿瘤和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均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如高血压与摄盐过多、饮食过于油腻、生活节奏快有密切关系;冠心病与失眠、熬夜、生活节奏快等因素有关;高脂血症与吃得多、运动少及过多食用动物脂肪等密切相关。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来减少或控制。相关研究表明,1 元的预防投入可以节省8.59元医药费,而健康教育在预防和减少患病方面可以“大显身手”。心血管疾病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疾病,从少年抓起,从生活方式抓起才是“上医治未病”、“四两拨千斤”的上策。冠心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心脏支架及心脏搭桥手术,但效果再好,都替代不了预防的作用。因此,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全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卫生保健水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指导,它向人们提供改变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健康的促进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具备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能力。因此有人认为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健康教育最显著的作用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对身体有益生活方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目前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累积下降30%~40%,主要原因在于国民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实践证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30%,脑卒中发病率下降75%,肿瘤发病率下降1/3,糖尿病发病率下降50%,并使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而所需费用不足医疗费用的1/10。如果说21 世纪最大的财富是健康,那么21 世纪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健康知识。
小阳阳一生下来就有7 斤重,由于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他从小就受到长辈们的宠爱,家长也从不控制其饮食。从幼儿园到小学,小阳阳的体重都处于所在班级的前列,13 岁时竟达136 斤。长辈们认为小阳阳的肥胖是由于贪吃所致,因此开始限制他的饮食,采取以素食为主的饮食。半年后,小阳阳的体重仍在增长。于是家长又想出限制饮食结合锻炼的办法,坚持了3 个月,小阳阳的体重倒也减了3 公斤。但是小阳阳感到整日乏力、头昏、困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前10 名下降至30 余名。小阳阳跟随长辈到笔者处就诊,经过初步诊断,笔者高度怀疑其病因与内分泌疾病有关,便建议小阳阳去协和医院进行检查。经过检查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医生为小阳阳进行手术切除后,小阳阳的体重逐渐下降,乏力、头昏、困乏等症状得以好转,学习成绩也大幅度回升。
一般情况下,提起肥胖,人们总习惯与饮食联系起来,认为是吃惹的祸。于是限制饮食、锻炼减肥成为目前治疗肥胖的主要方法。但饮食不节制、体内能量消耗不足只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经过限制饮食及增加锻炼,体重减少不满意者,应去医院进行检查。肥胖并非都是嘴惹的祸,可能另有隐情,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