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下的教师礼貌用语对学生的影响

2011-04-12 08:31□郭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面子礼貌准则

□郭 锐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德国有一句谚语:“你怎样冲森林叫嚷,森林就会给你怎样的回声。”它说明,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自己。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有意识、有情感的人,其一言一语必然直接影响着学生。本文试用Leech的“礼貌原则”探究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些礼貌语言可以产生激励效应的原因及意义。

一、礼貌原则的产生发展及在我国的研究

礼貌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和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礼貌这一概念一旦进入到语用研究领域,就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 礼貌原则是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语言哲学家H. P. Grice认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都要共同遵守相互合作的基本原则,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即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Grice把合作原则分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四条准则。他认为遵守了这些准则,交流者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和最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但在实际交流中,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四条准则虽然本是约定俗成的规约,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有时会故意违反某一准则,通过含蓄、委婉的话语间接地表达思想,产生会话含义,目的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对此,牛津大学的Brown和Levinson教授于1978年提出了礼貌策略,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面子“face”,包括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被别人认同的,消极面子是自身利益不被别人侵犯。他们认为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即通过某种语言策略达到给交际各方都留点面子的目的。言语交际中礼貌策略只是一种手段,使用礼貌策略这一手段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在此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G. Leech又提出了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1)策略准则(tact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少,受惠最大;(2)宽容准则(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少,受损最大;(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扬;(4)谦虚准则(modestymaxim):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夸大对自己的贬损;(5)赞同准则(agreementmaxi -m):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与他人之间的一致;(6)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在Leech提出的六条准则中,策略准则和宽容准则,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是分别成对的,如果一句话遵循了其中之一,那么它必然也遵循另一条准则。Leech用他的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进行补充和完善,用来说明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交际现象。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应尽量地表示礼貌和尽量减少不礼貌的表达方式。

然而,礼貌与文化息息相关,某一种文化中的礼貌不一定是另一种文化中的礼貌,礼貌现象在我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一方面借鉴国外理论,一方面又结合中国文化,提出自己的理论和修订。徐盛桓参照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注意自身、尊重对方、考虑第三者”。束定芳和王虹讨论了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的关系。王建华认为,在话语层面上是否礼貌取决于话语是否切合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而这一距离是在交际过程中推断和确定的,它随着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而交际者可凭借语言手段来维持或改变即时的语用距离。顾曰国追溯了现代汉语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于1990年提出了中国人的礼貌原则,包括自谦准则,称谓准则,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并指出了英汉礼貌现象在文化上的差异,同时还对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宽容准则进行修订,在国内影响较大。后又有陈融、高航等学者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及评价。陈融认为,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在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重要性,这可以解释英汉在恭维答语方面运用礼貌策略的差异。高航全面介绍了各国学者对Brown 和 Levinson以面子概念为核心的礼貌理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的评价,并认为那时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对听话人所采取的礼貌策略,而忽略了交际中非常重要的说话人一方,此外礼貌概念的内涵过于狭窄,可以包括在面子策略内。他认为,礼貌研究应该注意交际双方如何对不同的面子需求做出调整。

二、教师礼貌用语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同学们好”,“老师好”,这师生之间的一声问候看似普通平常,但细品之下,又是多么提神和融洽。有的学生刚上课时思想还停留在课间活动的事情上,“身在教室心在外”,而一声清脆的“同学们好”,可以把他们的思想收回来,告诉他们:“上课了”。对于教学而言,问候不仅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是合作的准备。如果学生在问候老师时声音整齐、洪亮,则说明他们精神饱满。反之,则说明学生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先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然后再开始讲课。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问候能缩短师生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态度,跟他对一个老师的感情有着直接联系。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师生情谊是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所必需的氛围。而师生间的问候,无疑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上亲切问候一声“同学们好”,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亲切关爱,心情自然舒畅,学习积极性也就高了。同样的,学生整齐响亮的一声“老师好”,则充分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这会让每一位教师感到振奋,从而倾自己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激情去教学。所以,这简短的问候无形中消弭了师生间的分歧,体现了师生间的相互赞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有提问、评价、调整课堂气氛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需要使用很多言语,如果用语得当,效果会是积极的,如果用语不得当,那么学生的“面子”首先受到影响,继而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或课堂的气氛,最终导致学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或教学活动的失败。让我们比较如下教师用语:

例1.教了几十年书,没见过你这样晦气的学生。(忌语)

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从小应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心。(文明用语)

例2.就你拉咱班后腿,榆木脑袋不可救药。(忌语)

你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有进步的。(文明用语)

例3.笨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忌语)

别着急,慢慢想,你一定能成功。(文明用语)

例4.别人都听懂了,就你不懂,二百五。(忌语)

是不是老师讲得太快了,我再给你讲一遍。(文明用语)

例5.你是不是得了健忘症?(忌语)

你仔细回忆一下,一定能想出来的。(文明用语)

例6.你这不开窍的东西,傻瓜。(忌语)

现在你回答不出,我相信你用心想过后肯定能回答出来。(文明用语)

例7.你敢顶嘴,你算老几!(忌语)

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文明用语)

例8.你一直倒数第一名,还有脸在学校上课。(忌语)

学习成绩差不要紧,只要你有信心,用心学,不懂就问,学习成绩一定会赶上去。(文明用语)

例9.学习不好,穿的好有什么用,草包一个!(忌语)

我们既要讲究外表美,同时更要注意心灵美,现在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长大才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文明用语)

从这9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归类。符合策略准则的是例6和例9,符合赞誉准则的是例2、例3和例5,符合宽容准则的是例4和例7,符合同情准则的是例1和例8。

我们先看符合策略准则的例6和例9,策略准则(tactmaxim)是使他人受损最少,使他人受惠最大。在这两例中,老师使用“傻瓜”、“草包”来评价学生,是对学生的侮辱,让学生的人格受到极大的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同时会使他们对老师或其他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性格发生扭曲,这样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社会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当老师在评价时使用了文明语言,既可以点出学生所表现的瑕疵,又不会伤害他们的心灵、人格,以合理的方式让他们接受,使学生的受损最少。其次,我们来看符合赞誉准则的例2、例3和例5,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是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在这三例中,老师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使用忌语时,都是对学生的贬损,甚至用“不可救药”来形容学生,这会令学生情绪和心理受挫,也许学生主观上想做好、想进步,但可能会因为老师这种不负责任的贬损而放任自流,彻底放弃努力。但在使用文明用语之后,效果就大大不一样了,三句话中的三个“一定”, 在学生看来,老师是在说,“你能行,只要你用心。”那么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充分肯定,相比刻薄的贬损,这样的鼓励也一定会被学生接受。第三,我们来看符合宽容准则的例4和例7,宽容准则(generosity maxim)是使自身受惠最少,使自身受损最大。在师生接触中,必然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这时,老师的反应对事态的发展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4中,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听懂老师的讲解,客观上这种情况一方面会打断老师讲课的思路,另一方面还会耽误课堂时间,作为老师,主观上的取舍此时成为矛盾的集中点,忌语中,老师以“别人都听懂了,就你不懂”为理由,表明自己的讲解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用“二百五”来评价学生,表明问题在学生,所以很明显舍的是该学生的利益。但是,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应该以任何理由,尤其是自己的“面子”受损而拒绝学生提出的疑惑。文明用语中,老师则是将责任归到自己身上,不惜牺牲“面子”,这样的话语会在该名学生心中形成一道暖流,明白老师在乎包括他在内的每位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有此感觉,因为每名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同理,例7中,老师面对学生的辩驳,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大发雷霆,而应该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疏忽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勇于承认,看似自身受损最大,但收获的是学生尊敬。最后,我们来看看符合同情准则的是例1和例8,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是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例1和例8表明老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普遍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甚至是厌恶的。但是请记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成绩不好或是不好管理,不是老师可以肆意践踏学生尊严的借口,例1忌语中的“晦气的学生”更是不应该出自“为人师表”的教师口中的。如果使用文明用语,是不会让学生产生被厌恶的感觉的。老师的鼓励会极大地消融学生的叛逆和抵触,老师的建议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及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用语给学生以“如坐春风”的感觉,再有“问题”的学生也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教师使用礼貌用语的意义

结合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宽容准则、赞誉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对一些教师忌语和教师文明用语进行简要分析,发现教师忌语的粗俗和不负责任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忌语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让人不寒而栗,教师的言语行为是影响学生认知和情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温文尔雅、用语文明能够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正像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所说,“礼貌无需花费一文而赢得一切。” 巧妙地运用课堂礼貌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言语行为,选择恰当的礼貌策略,营造最佳的学习生活气氛,成功地实现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3).

[4]张秀芹.课堂环境下的师生对话与面子理论[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面子礼貌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面子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